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乾龙路:一叶龙井清香 古村迎客八方

字体:
—2023—
05/02
09:52:37
2023-05-02 09:52:37 来源:潮新闻 记者 汪驰超 徐婷

  编者按:杭州,十三个区县市。每个角落,都可能会有专属于你的画面,每一帧,也都值得你邂逅与铭记。街巷坊弄里的烟火气,不仅是人们衣、食、住、行里的热闹,更是朝气和人气,惊喜与共鸣。感受杭州,就在“潮新闻·一目十三杭”。

  谷雨节气过后,今年的龙井春茶几乎采摘完毕,采茶工人陆续回家,茶农得闲坐下品茗。在西湖风景名胜区杨梅岭村,茶山里渐渐安静下来,乾龙路上的喧嚣却不减分毫。

  “大师说了,采茶要提,不能用指尖掐。”“你看看,我这个摘的就是两叶一心……”上午九点多,一支十余人小分队已结束了采茶体验,翻着竹篓里自采的茶叶,交流刚学会的采茶经,往言茶居茶庄走去。

  在言茶居茶庄里,四口炒茶锅已被擦得锃亮,胡嘉俊一边讲炒茶手法,一边示范:“手压在茶叶上,贴着锅面拨至锅沿……”

  手工炒茶的锅要加热到260℃左右,现场体验的“新手”戴着两层手套,也不时被烫得立马缩回手。看着胡嘉俊赤手“下锅”,不免有人疑惑:“你不怕烫到手吗?”

  “怎么不怕烫?我就是习惯了。”胡嘉俊手上有许多烫伤的痕迹,烫脱皮后,又长出新皮。

  今年3月,他在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被评选为“2023浙江省十大龙井茶手工炒制能手”之一。此时,他已学炒茶6年。

  2017年,看到父亲拿下茶叶炒制比赛大奖,倍感触动的胡嘉俊学起了炒茶。他的父亲胡龙云是杭州市政府授予称号的“西湖龙井炒制大师”,也是西湖龙井(狮峰)非遗传承人,有这般的家学渊源,不少人便称他为“茶二代”。

  “我不是茶二代,我是新生代。”胡嘉俊祖祖辈辈都在做茶,在他看来,祖辈们炒茶多以生产为主,采用高火炒制;如今的炒茶则更强调炒出茶本身口感,激发出茶里花香,顶级手工龙井更是有“花落水”的美誉,连茶汤都花香四溢。

  一提起儿子现在的炒茶成绩,胡龙云就乐了,“我现在也是后继有人了!”他还是更喜欢给大家安利手工炒制的茶叶。不同于机器炒茶的“简单粗暴”,手工炒茶可以更灵敏地控制按压力度,让茶叶维持鲜嫩的口感。

  2021年,父子俩开设了西湖龙井炒制技能大师工作室,目前已接收10多个徒弟学炒茶技艺。在茶庄墙上的宣传条幅里,写着一句“老一辈匠心做好茶,新一代初心学好技”。

  如今,对茶道兴趣满满的“门外汉”也越来越多。

  辽宁人武大为来杭后,才开始了解茶文化,从此入迷,一发不可收拾,在尝试炒茶时手忙脚乱,在静坐喝茶时又侃侃而谈,休闲时间更是常去中国茶叶博物馆当志愿者。毕业于茶文化专业却第一次上手炒茶的汪女士,更是紧紧盯着胡大师的手法,不停感慨:“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好难。”

  上手炒茶品龙井,驻足古村赏风光,像他们这样的爱茶者熙熙攘攘来,又依依不舍去。

  从九溪烟树到满觉陇,走乾龙路是一条“捷径”。沿路村落雅致,茶叶飘香,也招徕游人无数。

  近几年,扎根茶业,拓展餐饮等,胡嘉俊家的年收入逐步从十几万元到二十万元,如今已经增至几十万元。在杨梅岭村,这里已经有20多家茶楼、民宿,村民们一步步通过勤劳致富。

  一到节假日,这里便堵得水泄不通,如今村里部分通道已实行了交通管制。胡龙云说,村里人大多都有车,但是现在出门都骑电瓶车,更方便。

  来来往往的游人为这个古村带来了生机,也带来了生意。胡嘉俊透露,今年的春茶早就订单满满,他们担忧的不是卖不出去,而是茶叶不够。这些茶叶近销上海、天津、内蒙古多地,远销日本、美国、乌兹别克斯坦等国。

  胡家的茶园里,部分茶树已经被剪得只有小腿肚高。这里的龙井采一季,养三季,如此更能确保茶叶品质。剪剩的枝丫几个月后便能蹿到及腰高,等到来年春天,枝叶发芽,又是一季好茶。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西湖龙井;手工炒茶;古村责任编辑:黄咏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谷雨节气过后,今年的龙井春茶几乎采摘完毕,采茶工人陆续回家,茶农得闲坐下品茗。在西湖风景名胜区杨梅岭村,茶山里渐渐安静下来,乾龙路上的喧嚣却不减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