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全省首份《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帮扶工作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在路桥发布。
“我们对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帮扶工作背景及特点、经验做法进行详细阐述,同时以2018年—2022年五年期间671个案例为样本,总结特点,通过剖析个案、总结成效,以期探索并形成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帮扶工作的路桥经验。”《白皮书》主笔人、路桥区人民检察院检委会专委马灵剑介绍。
近年来,路桥区将司法保护融入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保护中,推动未成年人保护“1+5>6”,为孩子撑起一片法治晴空。
部门协同发力 带领“迷途少年”返航
未成年的小宇因盗窃被移送路桥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该院通过全面审查调查报告、心理测评结论、前科劣迹等材料,认为小宇具有帮教条件和挽救可能,并安排至企业观护基地接受为期6个月的考察帮教,司法社工全程参与帮教。
“我们针对小宇的个体特征、犯罪原因、家庭背景等因素,为他制订了一套个性化、差别化的帮教矫治方案。”路桥区天宜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陆浩说。
在观护基地,检察官、司法社工以及企业员工一同帮助小宇。6个月帮教期满后,小宇变得开朗,做事也更加稳重,还收到了帮教基地的入职邀请。
“迷途少年”小宇返航的背后,得益于路桥区多部门协同发力。2018年3月,在路桥区人民检察院的推动下,全省首个“党委政府主导、检察机关推动、职能部门联合、专业组织参与、社会力量协同”的少年司法一体化社会关护机制在路桥应运而生,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引入专业司法社工,实现对涉罪未成年人“全流程、一体化、一站式”的关护帮教服务。
2021年,路桥区人民检察院联合11个部门出台《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实施意见(试行)》,为司法社工参与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等业务提供指引,让《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服务》国家标准在路桥落地生根。
强制亲职教育 让缺位的监护归位
为寻求刺激,6个未成年人谋划抢“笑气”。案发时,年龄最小的离16岁生日差4天,年龄最大的离18岁生日差1个月。
“6名涉案少年的监护人都能联系上,且配合度很高,但家庭教育均存在缺失、不当等情形。”作为该案件的承办检察官,王潇提请变更逮捕强制措施为取保候审,同时向路桥区妇联签发首份《亲职教育委托函》,为每个家庭指派一名具有专业能力的亲职教育指导师。
6名亲职教育指导师从教育理念、亲子沟通等方面对监护人展开辅导,并从人生规划、理想信念等方面引导涉案少年。路桥区人民检察院经审查,对2名少年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对4名少年移送区法院起诉,并提出适用缓刑的量刑建议。
案件庭审现场,1名亲职教育指导师代表参与诉讼,向法庭出示了4份亲职教育报告。据悉,亲职教育指导师参与庭审尚属全国首例。最终,路桥区人民法院采纳了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
如何强化家庭教育,筑牢家庭防线是一道重要的社会课题。2022年,路桥发布全国首部《未成年人强制亲职教育白皮书》,并上线“亲职教育”应用,以“治已病 防未病”为导向,向前延伸强化亲职教育服务。
深化源头预防 助力社会治理提效
5月16日晚,路桥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报告厅里座无虚席,路桥区检校共建十周年晚会在此上演。
多年来,路桥区人民检察院联合全区38所中小学搭建“臻情护航”检校共建平台,打造全省首档互动式法治网课《未检说》,掀起“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热潮,受众超6.2万人次。
与此同时,路桥区人民检察院还积极贯彻“双向保护”政策,对未成年被害人特别是困境儿童开展经济救助、法律援助、复学就业、监护安置等多元综合救助。截至目前,累计为未成年被害人开展心理疏导109人次,对28人发放救助金额40余万元。
深化治理、源头预防是最实最有效的保护。该院建立未成年人检察业务统一集中办理机制,探索“四大检察”融合监督模式,充分发挥公益诉讼职能,聚焦食品安全、烟酒销售、从业查询等重点领域开展社会治理,发出检察建议17件,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
路桥区未成年人司法社会支持体系建设从无到有、逐步发展,结出了累累硕果。截至目前,已拥有司法社工、心理工作者等各种力量166名,开展个案辅导3000余人次,形成社会调查报告351份、心理干预报告145份、风险评估报告351份;开展家庭教育指导210余次,帮教800余名罪错未成年人顺利回归社会,支援与保护未成年被害人150余人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