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悠享慢生活,常山郭塘村——

外乡人 也想来落户

字体:
—2023—
06/13
08:44:16
2023-06-13 08:44:16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钱关键 叶晓倩 共享联盟·常山 俞国文

  浙江在线6月13日讯(记者 钱关键 叶晓倩 共享联盟·常山 俞国文)夏日清晨,驱车从常山县城一路往东北走,到郭塘村时,车窗外的风景陡然一变,由绿油油一片变得繁花似锦——道路两旁娇艳欲滴、密密匝匝的火红月季花,就像张开怀抱的热忱向导,一路迎接我们来到郭塘村。

  郭塘村是常山县的一个偏远山村,这里是一片花的海洋。连绵青山下,一幢幢漂亮的民居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村内小溪潺潺、绿树成荫。四处可见的月季千娇百媚、芳香四溢 。

  “如果你们是第一次来我们村,很难想象这样的美景,却是在垃圾满地、污水横流的‘空壳村’中诞生出来的。”刚一进村,我们就碰到了在村庄内悠闲散步的村民叶志新。今昔对比让他很感慨:“这样大的变化,得感谢‘千万工程’推进。”

  “治村先治环境。”在一幢北欧风格的郭塘村便民服务中心大楼内,新昌乡副乡长、郭塘村党支部书记张荣向我们介绍村庄的变化。2013年以来,郭塘村先后经历了“垃圾革命”、河道整治、“厕所革命”、房屋外立面改造等系列工程,旧貌变新颜,原本暴露在荒野的上百个露天茅厕也被推平,取而代之的是300余亩、近10万株月季花海。

  跟随着张荣的脚步,我们沿着环村骑行绿道边走边聊,一个个家门口的“景点”争奇斗艳,让人目不暇接。“爱情花圃”,是一个心形造型;景观荷塘内连廊回环,几位年长的村民坐在凉亭内休憩、聊天。

  “这里原本是一堵快要倒塌的土坯墙,如今改造成了古朴庭院;这面花墙,是用村民家中废弃的陶罐垒起来的……”一路上,张荣对村庄内的各种环保创意设计如数家珍。

  “来,快进屋喝口茶。”见有客人来,正在庭院里侍弄绿植的村民刘斯英,热情地迎我们进屋。今年72岁的刘斯英一袭长裙,颇为时尚。退休前,她一直在城里生活。7年前,眼看着老家环境日新月异,眼馋的她跑回老家建造了一幢3层砖木洋房,从此成了一名归乡人。

  刘斯英家的庭院很大很漂亮,走进门才发现,客厅更漂亮。直通二楼的大落地窗、干净整洁的茶几,坐在电视机前的木沙发上,一抬眼就能看见窗外的花园和远山的青黛,十分惬意。大客厅边上,还有一个小棋牌房。“现在我女儿女婿也喜欢往农村跑,他们年轻人可以在小房间打打牌、聚个会。”刘斯英说。

  “不仅环境好,美丽村庄还出效益。”重新爱上乡村生活的,还有45岁的刘海军。几年前,他放弃进城工作机会回老家。如今,他在村里种种花、干干水电工,一年也有七八万元收入。

  看重环境之余,刘海军也十分注重乡村生活的便利度。“现在,公交通到家门口,宽带、自来水入户,都很方便。”刘海军有3个孩子,大的已上初中,小的还不满1岁,但不管是孩子办证上户口,还是感冒咳嗽看医生,一应大小事,大部分都能在村里解决。

  平时喜欢健身的他,一出门就是健身公园,这里漫步机、臂力器等健身器材一应俱全。

  不仅刘海军,这几年,郭塘村老老少少有近400人从城里回村生活,占全村人口总数的15%。他们大部分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回村里住的人多起来,村庄烟火味浓了,村里的美丽产业也迅速崛起。“去年,我们村的月季花销售收入超200万元,加上乡村旅游,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320万元。”张荣说,今年,他们还要大干一场,不仅新盖了两个科技大棚,还引进了意大利“玛丽”等几十个月季新品种。

  这几年,郭塘村获评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浙江省善治村等。

  “现在,不仅归乡人多了起来,不少外乡人也都想来我们郭塘落户哩!”张荣得意地说。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千万工程责任编辑:庞舒青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