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中国大运河迎来申遗成功9周年。
9年时间,申前后的运河发生了哪些变化?
住在运河边的人们最有发言权。
6月21日,“同一条运河——2023年中国大运河杭甬对话活动”在杭州小河公园主会场和宁波慈城美术馆分会场同时举行,杭甬两地的运河人进行了一场很有意义的隔空对话。
杭州和宁波,因浙东运河奠定了遥相呼应“双城繁荣”的格局。
杭州“运河人”代表,是来自拱宸桥街道桥西社区书记项政。
他说,在桥西社区,安放着老杭州的集体记忆,是文化遗产,也是当代生活。“我来运河边的9年时间里,发现运河最大的变化就是水陆生态更和谐了,每次巡河都可以见到松鼠相伴,水鸟飞舞,这种生态和谐的场景非常治愈。
宁波“运河人”的代表,是来自慈城镇维拉社区书记于燕飞,她热心地也向大家介绍了慈城“千年古城”复兴计划。
杭甬两地学子带来的精彩的成果分享。
比如,浙大城市学院的大学生带来了包括守护拱宸桥的神兽趴蝮(pāxià)在内的系列文创产品;宁波市鄞州区中河实验小学的同学们,则展示了“星河少年团”护河成果。
为了更好地保护运河,今年,杭州在已构建较为完善的保护管理体系的基础上不断织造新的“金钟罩”和“铁布衫”,推广应用《杭州大运河遗产河道历史境保护控制导则》;而《宁波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实施办法》也将正式施行,两地均不遗余力地引领和推动大运河浙江段努力走向“八达岭之于长城”的地位。
“大运河是活态的世界文化遗产,是活态的‘活’,也是生活的‘活’。”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中心副主任沈莺说,今年,是浙东运河杭甬对话的第3个年头,今年他们特地将活动地点选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文化地标之小河公园内,就是因为来这里,能深刻体会到大运河是游客与市民的运河,“我们希望全民都参与到保护运河、传承运河文化的队伍中来。”
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郑建华对此次活动成果给予了较高评价,他充分肯定了两地近年来为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所做出的努力,并鼓舞两地充分发挥大运河文化遗产资源在促进文化旅游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继续奋力谱写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