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再访上山考古遗址公园,感受上山文化价值——一粒米中读万年

字体:
—2023—
06/23
06:51:46
2023-06-23 06:51:46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姜晓蓉 叶梦婷

  浙江在线6月23日讯(记者 姜晓蓉 叶梦婷)一万年前,上山人的脚印,落在了金华浦江。在这里,先民们告别山林,走向旷野;在这里,先民们种出一粒稻米,升起一缕炊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上山遗址,20多年前被发现于浦江县黄宅镇。上山文化,把浙江的历史推进到了万年前,填补了长江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空白。上山文化遗址群发现的稻作遗存、木构建筑遗迹和环壕、彩陶等,为探索人类文明起源及农业起源等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例证。

  从山林走向旷野

  沿浦阳江上溯,稻田连绵起伏,上山考古遗址公园镶嵌其间。黄泥夯的墙,仿茅草屋顶,走入其中仿佛穿越万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万年上山,世界稻源”的题字,赫然在目。

  10多年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乐平和同事们在黄宅镇渠南村的小山丘上发现了一个“黑”点:一粒炭化稻米,粒长3.732毫米、粒宽1.667毫米、粒厚1.723毫米,小到要用显微镜才看得清。

  这粒米,质量很轻,分量却很重。经研究分析,这粒米属于驯化初级阶段的原始栽培稻。它证明了万年前的上山先民已开始驯化、栽培水稻。它是目前考古发现中,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遗存,实证了上山文化是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地。

  上山遗址带给世人的,不只有稻米。

  在这里,还发现了一块块暗红色的夹炭陶片、一个个大口盆。研究显示,上山文化彩陶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彩陶。

  上山遗址保护展示馆中,展示着不少考古挖掘现场的图片。“你们看,这一排排柱洞和带沟槽基础的房址,组成一个个长方形平面,其中暗藏着上山先民的智慧。”上山遗址管理中心主任于炤元告诉我们,规整的房屋遗迹,干栏式房屋和地面式房屋,说明上山先民已在旷野定居。

  发现上山遗址后不久,有人提出,同时期周边会不会也有先民生活?当考古人员的脚步走出浦江,他们在金华、衢州、绍兴、台州等地陆续发现了21处村落聚居群。这些遗址以钱塘江流域的金衢盆地为分布中心,形成了一个面积2万多平方公里的遗址群,是迄今中国境内乃至东亚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分布最为集中的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群。

  在上山,感受来自万年前的风。上山文化的背后,更藏着农业起源、村落之始的答案。

  走在申遗路上

  2022年5月,上山文化遗址联盟的4市6县(市、区)共同携手,正式走上申遗之路。“稻作农业世界第一,彩陶世界第一。”考古界泰斗严文明曾笃定地说,拥有两个“世界第一”的上山文化,当然是有资格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

  良渚文化从发现到申遗成功用了80年,上山文化遗址保护和利用同样任重道远。上山文化遗址群申遗,不仅是争取为浙江、中国再添一项世界级文化遗产,更将填补世界文化遗产中稻作起源考古遗址的空白,对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有重大意义。

  申遗的每一步,都不容易。2022年5月,合温高速线位通过省级审查,但线路可能会对上山遗址的环境风貌造成较大影响。于炤元拿出一张地图指给我们看,上面标注着上山遗址的遗产区、缓冲区等区域。在缓冲区东侧边缘,一条红线穿遗址而过。

  “今年初,合温高速线位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于炤元说,省交通厅、省文物局、申遗专家陈同滨团队与浦江县相关部门一起,以15米高的气球模拟了8个高速点位,现场商定方案,踏勘后最终明确,将合温高速东移500米。

  与此同时,考古团队对于上山文化的思考,以及对于万年前上山人的居住、农业、文明等情况的研究与探寻,仍在不断深入。今年2月,国家文物局正式颁发考古发掘证照,上山遗址第五次考古发掘工作全面启动。

  这次考古发掘工作,证实了不少此前的猜想,也有新的发现。上山遗址的“上山”二字,取自于遗址西北方一个叫“上山堰”的老地名。俗话说,有堰必有河,但当时考古发掘时并没有发现河流。于是趁着这次发掘,考古人员在北区外围挖了三条探沟,其中两条探沟中都发现了遗址周边曾遭到河流冲刷破坏的痕迹。在发掘中,考古人员果然在上山遗址西侧发现了一条古河道。“上山堰”会不会就是古河道的某个阶段呢?而在另外一条探沟,考古人员发现了一条壕沟,如果这条壕沟是上山时期的人工环壕,这将是上山遗址聚落考古的一大突破。

  每一个新发现,都是申遗的有力实证。上山文化的丰厚内涵,将进一步向世人打开。

  去年12月,上山考古遗址公园与余姚河姆渡、绍兴宋六陵一起,入选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省文物局即将召开上山文化遗址群联合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申请表审查会。于炤元说,力争上山文化遗址群尽早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加快申遗脚步。

  让更多人了解上山文化

  一脚踩下去,便是一万年。这片神秘的土地,万年前的远古文化,近两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打卡。

  在上山考古遗址公园的总体设计中,包含了“一台三带六中心”。在现有基础上,还将新建上山遗址博物馆(世界稻源博物馆)、上山文化研究中心、科普研学区等。“我们接下来会还原古河道,并在古河道边种植果岭草、香蒲、芡实等万年前的树木植被,模拟修复历史生态系统。”上山遗址管理中心党组成员楼安定说。

  以此为依托,这里将被打造成国家级研学基地,让全球青少年走进上山,领略上山文化,成为全球知名的国际人文交流基地。

  前不久,杭州亚运歌曲《一脉生长》发布活动在上山考古遗址公园举行。若细细想来,上山人万年前从山林走向旷野那种勇敢的特质,与“一脉生长”积极向上的内涵,是不是有那么些契合?这既是一次文化的传承,也是一种精神的延续。

  当亚运的歌声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响起,一束来自万年前的光芒,投射当下,照亮未来。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金华浦江;上山文化责任编辑:王志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一万年前,上山人的脚印,落在了金华浦江。在这里,先民们告别山林,走向旷野;在这里,先民们种出一粒稻米,升起一缕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