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记者 徐彦 摄
6月7日下午,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围绕“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打造勤廉并重的新时代党建高地和风清气正、奋发进取的政治生态”主题,介绍了有关情况。
“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系列主题
新闻发布会(第五场)发布稿
(省委组织部)
各位记者朋友:
下午好,很高兴向大家通报“八八战略”实施20年来浙江组织工作和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有关情况。
“八八战略”实施以来的20年,是浙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20年,也是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的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围绕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提出“巩固八个基础、增强八种本领”等重要论断重大举措。20年来,浙江一以贯之沿着总书记指引的路子走下去,一以贯之坚持伟大工程服务保障伟大事业,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持续打造勤廉并重的新时代党建高地,在忠实践行“八八战略”的恢宏图景中谱写了浓墨重彩的党建篇章。
——我们依托“红色根脉”独特优势全面推动政治铸魂,常态化加强领导班子政治建设,截至5月底县处级以上干部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培训全面完成,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开展政治建设调研分析和“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活动,浙江大地成为学习贯彻伟大思想的大课堂。
——我们突出事业为上、以事择人持续建强干部队伍,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实绩突出、群众认可的干部,领导班子结构功能和战斗力不断提升,锻造了一支忠实践行“八八战略”的骨干队伍,全省选人用人满意度不断提高。
——我们坚持大抓基层不断夯实党建基础,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融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农村基层党建“浙江二十条”全国推广,“整乡推进、整县提升”写入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实施党建引领现代社区建设、网格智治,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围绕“党建强、发展强”推动两新党组织发挥实质作用,“共富工坊”入选共同富裕示范区典型经验,基层党建全省域建强、全领域过硬、全面走在前列。
——我们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省首位战略着力打造聚才磁场,大力实施“鲲鹏行动”等重大人才工程,打造战略人才力量,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形成城西科创大走廊、西湖大学、之江实验室等高能级平台,11个市全部实现人才净流入。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八八战略”实施20年来,担当作为已经成为浙江干部的鲜明标识。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肯定,浙江干部群众状态心态都比较好。这些年,我们围绕四个关键词提振干部担当状态:一是“忠诚担当”。推动干部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最讲党性、最讲政治、最讲忠诚、最讲担当的高度自觉感恩奋进,坚决做到“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浙江见行动”。二是“改革担当”。推动干部解放思想、尊重基层首创,不断增强改革意识和改革能力。广大干部在最多跑一次改革、数字化改革、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等重大改革中,越改眼界越宽、越改担当越足。三是“实干担当”。推动干部牢记总书记要拎着“乌纱帽”干事,不要捂着“乌纱帽”做官的教诲,在G20杭州峰会、疫情防控、经济稳进提质、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筹办等大战大考中,用实干诠释担当,凭实绩彰显作为。四是“干净担当”。推动干部保持勤廉本色,守住初心、管住小节、经住考验,习惯在从严管理和监督约束下干事创业,始终做到干净加干事、干事且干净。
干部越为事业担当,组织越要为干部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就高度重视调动和保护干部积极性,要求适时给干部“增压”和“减压”,使其始终保持在一种“常压”的工作状态。这些年,浙江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大要求,建立实施“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两个担当良性互动机制,打出一套激励担当组合拳。
一是以鲜明导向引领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强调,要大力选拔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发展上有成效的干部。我们先后作出好班长、好班子、好梯队“三好”建设,打造勇立潮头浙江铁军等一系列部署。特别是今年省委鲜明提出“四个坚持、八个不”选贤任能导向,坚持事业为上选贤任能,不忽视、不埋没各地方各领域各部门各单位各年龄段的优秀干部;坚持公平公正选贤任能,不亏待、不冷落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三牛”干部;坚持激浊扬清选贤任能,不迎合、不容忍投机取巧、无事生非、拉帮结派、找关系、托门子的干部;坚持组织原则选贤任能,不迁就、不放纵自以为是、跟组织讨价还价的干部,把“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讲得清清楚楚。我们在干部使用上,注重向那些身处改革发展主战场、那些经过艰苦吃劲岗位历练、那些长期扎根基层一线的干部倾斜。目前,地级市党政正职中具有下一级党政正职经历的占58.8%;市级党政领导班子中,具有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或者乡镇(街道)党政正职经历的占71.4%。同时,对那些不担当不适宜的干部,即使没有违纪违法,也坚决进行调整,5年多来共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的省管干部92名。
二是以综合考核推动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强调,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我们不断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特别是今年探索建立综合考核体系,制定出台1个综合考核办法和5个领域实施办法,紧盯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满意度评价“三张考卷”,坚持考人与考事相结合,推动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同时,把省级考核事项精简为1个综合考核和9个专项工作考核,为基层减负。
三是以精准赋能促进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强调,领导干部要努力具备符合时代要求的知识结构。我们坚持干部缺什么补什么,一体推进政治铸魂课、赋能公开课、专业实训课、履职基础课“四堂课”,健全“干中学、学中干”能力提升新机制,实施“学界讲理论、政界讲政策、业界讲实践”新模式,推动三个“一号工程”进党校进课堂进教材。积极选派干部到重要工作、重大项目、重点工程摔打历练,干部队伍善担当的能力本领持续增强。
四是以容错纠错保护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强调,要营造尊重特点、鼓励创新、信任理解、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我们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2016年就出台改革创新容错《若干意见》,前不久,围绕省委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重大部署,制定出台《浙江省深化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 健全容错纠错机制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实施办法》,对容错纠错的具体情形、适用范围、操作程序、责任落实等作出明确,释放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的强烈信号。
五是以关心关爱鼓舞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强调,执政重在基层、工作倾斜基层、关爱传给基层。我们持续向干部传递组织关怀,评选表彰3批317名浙江省担当作为好干部,目前正在进行第4批评选,连续5届评选表彰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176名、“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111个,开展十大强基先锋、千名好支书评选。用好“浙里干部之家”应用,开展“向组织说说心里话”活动,让干部暖心干事、暖心担当。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是组织工作永恒的课题。踏上新时代新征程,对标永不满足、勇立潮头的更高要求,干部担责的自觉、担难的胆魄、担错的勇气、担事的行动、担起的本领、担新的锐劲还要进一步增强。我们将以“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为契机,深化“两个担当”良性互动,以干部敢为引领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加快打造勤廉并重的新时代党建高地和风清气正奋发进取的政治生态。
潮新闻记者 林云龙 徐彦 摄
“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系列主题
新闻发布会(第五场)发布稿
(省纪委监委)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省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的关心和关注。
近年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八八战略”的科学指引下,以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政治自觉,一以贯之守护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留下的宝贵财富,一体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一刻不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牢牢把握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的一贯要求,坚持“要‘干事’更要‘干净’”的勤廉导向,一任接着一任干、一锤接着一锤敲,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奋发进取的政治生态。具体来讲,我们重点抓了3方面工作:
一、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持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反复强调“有贪必反、有腐必惩、有乱必治”,并深刻指出“要不断强化‘不能为’的制度建设、‘不敢为’的惩戒警示和‘不想为’的素质教育”。多年来,我们秉持“良好政治生态就是最好营商环境”的理念,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开展政治监督,严明政治纪律,推动全省上下坚决做到“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浙江见行动”。我们坚持综合施策、标本兼治,一体推进“三不腐”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保持惩治腐败的压倒性力量常在、强大势能常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全面从严治党、反腐惩恶就在身边。同时,我们坚持以案促改、促建、促治,做深做实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推动完善人权、财权、事权的规范运行,不断健全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比如,基层财政资金监管、开发区(园区)领导及管理体制、公权力大数据监督等制度机制。
二、坚持纠“四风”树新风并举,树立勤廉并重、干净干事的鲜明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部署“作风建设年”活动,并强调“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是切实转变机关作风,落实‘八八战略’的有效保证”“权力监督目的是保证公权力正确行使,更好促进干部履职尽责、干事创业”。我们秉持“抓作风转变没有止境”的理念,“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深化正风肃纪,不断筑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坚固堤坝。一方面,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我们坚持问题导向,靶向纠治、精准施治,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一些顽瘴痼疾露头就打、反复敲打,坚决整治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部署开展“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等专项整治,切实为基层减负。另一方面,持续发力培树新风。坚持把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政商一体发力、亲清一体构建,制定出台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意见,细化政商交往正面、负面、倡导“三张清单”,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光明磊落同企业多交往,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推动打造“营商环境最优省”。
三、坚持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健全撑腰鼓劲、激励担当的正向激励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严并不是要把大家管死,使人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搞成暮气沉沉、无所作为的一潭死水,而是要通过明方向、立规矩、正风气、强免疫,形成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营造有利于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进一步调动全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多年来,我们坚持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不断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以严管厚爱激发干部担当作为的“正能量”、攻坚克难的“精气神”,既全面加强了干部的监督管理,又极力保护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推动“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成为浙江干事创业的鲜明特质。一是综合运用“四种形态”。全面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综合考虑事实证据、思想态度和量纪执法标准,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做到抓早抓小、严管厚爱,有效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二是精准规范实施问责。坚持权责统一,不断完善问责情形程序,提高问责政治性、精准性、实效性,大胆实施容错免责,防止问责泛化、简单化。三是开展“暖心回访 激励有为”专项活动。坚持纪法情理贯通融合,把执纪执法、政策策略、思想引导统一起来,健全完善受处理处分党员干部“回访、教育、重塑”长效机制,做深做细思想工作,帮助他们放下“包袱”,推动从“有错”向“有为”转变。四是常态化开展澄清正名和查处诬告陷害工作。坚决为干事者撑腰、向诬告者“亮剑”,进一步明确标准、规范程序,澄清一批被诬告或失实举报干部,公布一批打击诬告陷害案例,持续释放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的强烈信号。
下一步,我们将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引领,立足“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这一新起点,实干争先、接续奋斗,不断涵养风清气正、奋发进取的政治生态,为我省以“两个先行”打造“重要窗口”,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篇章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新闻发布会答问实录:
问题1:刚才发布人提到浙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出台了容错纠错《实施办法》,请问出台这个文件的主要考虑是什么,文件有哪些特点?
省委组织部谢志远: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三个区分开来”,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要求,具体是指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我们理解,“三个区分开来”的基本理念是实事求是,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调动和激发干部队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我们坚决贯彻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重大要求,根据省委要求,省委组织部会同省纪委出台了容错纠错《实施办法》。主要有3方面考虑:一是中央有要求。准确理解、准确把握、准确执行“三个区分开来”,需要有落实落细的具体办法。二是事业有需求。浙江是靠吃改革饭起家的,创新要敢于突破,改革要允许试错,开放要放开手脚,都需要以组织担当激励干部担当。三是基层有诉求。有的干部存在多做多错的思想顾虑,担心因无意之失被“打板子”,干工作放不开手脚,少数干部有当“太平官”的想法,群众希望干部敢担当敢干事,不希望干部求安稳不干事。
《实施办法》主要有4方面特点:一是聚焦担当作为。省委突出强调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围绕强力推进创新改革开放的事业之需,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有力推动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二是细化容错情形。我们梳理了6大类21种容错情形,包括改革创新中出现失误错误、工作或者执行程序存在过失或者瑕疵、工作决策造成损失、应急处突和解决复杂矛盾中出现失误错误、履职尽责但因客观因素导致失误错误,等等。比如,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中,突破常规和惯例,大胆探索新型机制和模式;在处置突发事件、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中,采取紧急权宜处置措施,出现失误错误的,等等。对这些情况,只要在纪法底线红线之内,不是明知故犯、没有谋取私利、未造成严重后果,经认定后可以容错。容错,并不是没有责任了,而是根据问题性质和程度,不予、免予或者从轻、减轻问责追责。三是突出纪法衔接。注重与《问责条例》等党内法规贯通衔接,既规定“哪些能容”,又明确“哪些不能容”,提出6方面不予容错的情形,坚决防止搞纪法“松绑”。四是注重协同落地。容错纠错工作,组织部门和纪委责无旁贷,同时也与发改、经信、科技、审计等职能部门密切相关。下一步,相关单位还要制定更细化的容错清单,构建覆盖不同领域的“容错事项库”,共同推动容错纠错落实落地。
以上是我的回答,谢谢!
潮新闻记者 林云龙 徐彦 摄
问题2:容错纠错是为了让干部敢于负责、敢于作为,但会不会造成该管的没管、该严的不严?如何防止干部把容错纠错当“挡箭牌”?
省纪委监委陈澄: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我们认为,容错纠错和追责问责之间,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共同构成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制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追责问责注重纪法约束,容错纠错侧重激励担当,两者根本上是一致的。容错纠错是积极回应支持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的信号,激励干部创业干事的导向,但切不可当成违纪违法的“挡箭牌”。“宽容”不是“纵容”,要准确把握容错纠错的政策界限,严把容错纠错的纪法底线。
多年来,我们坚持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既注重运用好从轻、减轻情节,做好容错纠错工作,引导干部甩开膀子加油干、大胆干、科学干;又对违纪违法干部严肃追责问责,确保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当然,《实施办法》对政绩观扭曲,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为个人谋取私利等6种情形是不允许容错的。今年,我们选择了一部分市县探索开展容错纠错工作先行先试,努力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下一步,我们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一方面,我们认真落实容错纠错要求,对于在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以及应急处突等情形中敢于担当作为、出现失误错误的干部大胆容错。另一方面,我们认为岗位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履职不力的就要问责,以严管严治推动履职尽责,防止容错纠错成为失职失责、乱作为的“护身符”“挡箭牌”。
以上是我的回答,谢谢!
问题3:容错工作实际开展起来比较复杂,具体是怎么操作的?
省委组织部程来节: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容错的核心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容什么”,另一个是“怎么容”,您问的其实就是“怎么容”。对这个问题,主要是把握3个方面:
一是坚持“谁追责问责、谁认定容错”。问责或提出问责建议的主体,同时也应该是容错的主体。实际工作中,各级党委(党组)和纪检机关、组织部门等单位在责任调查或启动追责问责时,就应当主动研判是否存在容错情形,符合条件的,同步启动容错程序。这应该成为最常规的方式,防止容错成为问责后的“翻烧饼”。当然,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认为其工作失误错误符合容错情形的,不管是问责前,还是问责后,都可以提出容错申请,这是一种救济手段。
二是坚持“六个分析”精准研判。容与不容的界限有时确实比较复杂,需要“一事一议”进行分析研判。我们提出“六个分析”:第一,注重分析动机态度。看是立足长远、顾全大局,出于公心、无意之失,还是片面追求短期效益、局部利益,谋取私利、明知故犯。第二,注重分析客观条件。看是情况特殊紧急、疑难复杂、难以预见,还是常规工作、正常环境。第三,注重分析程序流程。看是严格执行集体决策、请示报告等法定程序履职,还是搞个人专断、盲目决策、主观蛮干。第四,注重分析问题性质。看是改革创新、探索试验,还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是一般性问题,还是重大原则性错误。第五,注重分析后果影响。看是轻微可控、损失影响较小,还是损害党和国家、人民利益,造成较大影响。第六,注重分析补救情况。看是主动发现重大隐患、及时采取措施挽回损失、有效阻止危害结果发生或扩大,还是漠视错误、放任不管、不作挽救。对一些复杂情形,还要加强会商研判,召集相关职能部门集中“会诊”,来准确判断是“为公”还是“谋私”、是“过失”还是“故意”、是“担当”还是“懈怠”、是“敢为”还是“乱为”。
三是坚持把容错融入日常。客观来讲,容错更多的是一种导向、一种理念,很多时候体现在日常工作中。像监督执纪、巡视巡察、干部考核、监管执法和审计等工作,都需要常态化运用容错。此外,我们还要坚持容纠并举、防微杜渐,对一些有可能出现失误错误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早发现早提醒,能不出错尽量不出错。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问题4:有些干部敢于担当、原则性强,容易得罪人,如果受到错告甚至诬告,组织上怎么为他们撑腰打气?
省纪委监委沈晓红: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实际中确实有些干部因为敢于担当、原则性强,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往往更容易受到错告甚至诬告,以至于出现了不愿为、不敢为的现象。为了不让干事担当的干部流汗又流泪,我们坚持严管厚爱、实事求是,通过失实检举控告澄清正名和查处诬告陷害“双管齐下”,坚决为清白者撑腰、向诬告者“亮剑”。
澄清正名和查处诬告工作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重要指示精神、完善担当作为激励机制的重要举措。这些年来,我省积极开展了探索和实践。一是完善制度设计。我们分别联合省委组织部、省公安厅制定失实检举控告澄清工作实施办法和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实施办法,规范澄清正名工作,保护干部群众正当信访举报权利。二是强化制度执行。2019年以来,全省共为 5952名党员干部和 180个党组织澄清,查处诬告陷害 210起 291人。去年9月,专门在建德市“澄清门”下召开全省澄清正名发布会,为21位干部公开澄清,公布一批打击诬告陷害案例。同时,我们又把今年确定为澄清正名和查处诬告工作“提升年”,5月份,省市县乡四级联动开展“集中澄清月”活动,澄清率逐年上升。三是开展政策制度宣传。我们通过开展信访举报政策宣传月、通报典型案例等活动,引导干部群众实事求是反映问题,营造澄清正名良好氛围。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依纪依法、实事求是开展澄清正名和查处诬告陷害工作,还被错告诬告干部的清白,为敢于担当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问题5:刚才发布人提到,我省接连评选表彰“浙江省担当作为好干部”,形成了很好的激励效果。能否具体介绍一下情况?
省委组织部程来节: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为更好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自2019年起,浙江率先开展省担当作为好干部评选表彰,选树榜样、奖励担当。主要做法有3个方面:
一是坚持以实绩论英雄。聚焦“国之大者”、“省之大计”,重点发现在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以“两个先行”打造“重要窗口”,以及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筹办等中心工作、重大任务中,勇于担当作为、善于改革创新、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目前,省级层面累计表彰3批317名,带动市县表彰3684名,目前第4批省担当作为好干部正在评选当中。这些干部来自方方面面,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先进性。他们当中,既有机关单位的,又有高校国企的;既有经济部门、政法条线的,又有窗口单位、民生领域的;既有机关的处长科长,又有乡镇的书记镇长,还有不少普通干部。
二是旗帜鲜明加强典型宣传。我们把选树表彰的过程,作为营造担当氛围、激发干事动力的过程。对评上的担当作为好干部,我们隆重召开表彰大会,在媒体开辟专题专栏进行广泛宣传,引导广大干部见贤思齐、比学赶超,有力形成敢担当、善作为的良好风气。
三是把使用作为最好的激励。省委大力选拔使用担当作为好干部,及时把他们用到关键岗位、重要岗位上来。比如,在2022年市县换届中,就有22名省市担当作为好干部,走上了市级领导班子和县(市、区)党政正职岗位,传递了让担当者“吃香”的强烈信号。各地各单位也进一步加大培养使用力度。目前,前两批省担当作为好干部中,已提拔使用或晋升职级的超过80%,去年评选的第三批,提拔使用或晋升职级的也已超过三分之一,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激励作用。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问题6:现实中,也还有少数不作为慢作为的“躺平”式干部,浙江有什么管用的好办法?
省委组织部谢志远: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中央要求,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对干部要高标准严要求,不能把标准降低到不违纪违法就行的水平上。实际工作中,解决干部不担当不作为问题的办法有很多,其中能上能下是关键一招。中央《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修订出台后,我们正在结合浙江实际研究制订《实施细则》,对不适宜担任现职的情形、综合分析研判、调整程序、调整安排和后续管理、责任和纪律等作出明确。推进能上能下,重点是把握3个方面:
一是突出动真碰硬常态化。能上不能下一直是干部工作的难题,有的单位对实绩平平但没有硬伤的干部往往不愿意进行调整。这些年,省委坚持以上率下动真碰硬推进干部能上能下,5年多来全省共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1582名,推进干部能上能下逐渐成为常态。
二是突出不适宜担任现职这个重点。从这些年的实践看,不适宜担任现职主要有政治上不过硬、领导能力不足、政绩观存在偏差、担当和斗争精神不强、纪律作风不严不实、考核考察评价和群众口碑较差等几类情形。实际工作中,对这些干部的调整,既是难点又是重点。我们从2013年开始就把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作为推进能上能下的重中之重,根据其一贯表现和工作需要,区分不同情形,采取平职调整、转任职级公务员、免职、降职等方式予以调整。
三是突出以“下”的压力倒逼干的动力。“下”一名干部,往往能够教育一批干部。“下”不是目的,我们注重做好能上能下的“后半篇文章”,加强被调整干部的跟踪教育管理。有的干部调整岗位后,受到触动,奋发进取,后续表现良好,符合条件的仍然得到进一步使用。
可以这样说,今年以来省委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上打出了“1+3”的组合拳,“1”就是树牢“四个坚持、八个不”选贤任能导向,“3”就是干部能上能下、容错纠错机制、综合考核体系。通过这一套组合拳,有力提振了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营造了风清气正奋发进取的政治生态。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问题7:党员干部犯了错误,受到处理处分,有可能积极性会受到影响,背上思想包袱,怎么帮助“跌倒”的干部重新站起来?
省纪委监委沈晓红: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从实践来看,确实有一些党员干部在受到处理处分后,思想上有负担、心理上有压力、工作上有顾虑。我们认为,对犯错误的党员干部处理处分,既不是给他们政治前途划上句号,也不是我们工作的句号。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在实事求是作出处理处分的同时,尽最大努力进行教育、帮助。
多年来,我们高度重视跟踪回访工作,建立健全“回访、教育、重塑”工作机制,连续3年在全省集中开展“回访教育周”活动,今年又开展“暖心回访 激励有为”专项活动。我们要求并推动受处理处分干部所在党委(党组)加强日常教育管理和关心关爱,不冷落、不抛弃、不放弃,认真做好思想工作,对认识不到位、情绪有抵触的,讲明政策、说理解释;对心理有压力、思想有顾虑的,找准心结、悉心疏导;对心态消极、工作松劲的,唤起初心、激励鼓劲,切实帮助他们放下“包袱”、重拾信心、重鼓干劲。同时,我们把跟踪回访结果作为恢复党员权利、考核评价、任用晋升的参考依据。对确实能知错悔错、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实绩突出、群众认可的受处理处分干部,及时提出在处分影响期满后不影响使用的建议。2020年以来,共有231名受过处分处理的干部在处分影响期满后,因主动担当作为、工作实绩突出得到提拔重用。
以上是我的回答,谢谢!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