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武义:探索创新服务模式 打造“带不走”的科技特派员队伍

字体:
—2023—
06/29
15:38:03
2023-06-29 15:38:03 来源:潮新闻 共享联盟·武义 记者 陈徐俏 雷蕾 陈港凯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倡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要制度。实施20年,我省一批又一批的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扎根基层,推广新技术、引进新品种、培训新农人,用科技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日前,习近平总书记给浙江省科技特派员代表回信,重要精神在全省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深耕武义食用菌产业15年的科技特派员蔡为明和他的团队深受鼓舞。

  眼下正是武义香菇的成熟采收期。早上九点多,刚下高铁的省农科院专家蔡为明,马不停蹄地赶往当地一个香菇种植基地,指导菇农加强日常管理。菇农傅杰告诉记者,这里的控温大棚都是智能化管理,农户直接“拎包入户”种植即可,而在十几年前,他们还在采用“土法制棒”,装好的料棒要在土灶里烧上几天几夜。菇农傅杰说:“那时候制作菌棒是很辛苦的,而且成品率非常低。”

  如何提升菌棒的成品率?2008年,蔡为明作为首批团队科技特派员来到武义。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建立起了第一条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线,把统一制好的菌棒交给菇农培养出菇。目前,武义县已建起了20多条专业化菌棒生产线,技术惠及武义县95%以上的菇农,累计节支增收超亿元。

  浙江兴森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高文兴说:“我们也通过蔡老师的培训指导,同样去辅导其他的农户,把整个产业拉起来,让共同富裕的道路越走越宽。”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15年时间里,蔡为明团队还为当地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科技人员队伍,培育了食用菌专业合作社15家、家庭农场10家、专业大户达24户,一批批善学习、懂技术的种植能手成为当地菇农的“乡土专家”。蔡为明说,接下来,他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继续秉持初心、扎根基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聚焦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把食用菌产业从“脱贫产业”向“富民产业”转型升级。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科技特派员责任编辑:孙婧宜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