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小候鸟”圆梦 在亚运手球场馆为老家球队加油

字体:
—2023—
07/07
09:50:32
2023-07-07 09:50:32 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记者 谢春晖 实习生 李泽清 通讯员

  浙江在线7月7日讯(记者 谢春晖 实习生 李泽清 通讯员)“哇!”昨天下午,35名“小候鸟”踏进亚运手球馆浙江工商大学文体中心时,欢呼的声音引起了全场的关注。

  在记者、浙江工商大学文体中心运行团队及邻里社区社工的陪同之下,邻里社区“小候鸟班”的孩子们顺利达成了“观看一场亚运测试赛”的心愿,近距离感受亚运赛场的热烈气氛。

  在邻里社区“小候鸟班”开班之初,本报记者从邻里社区了解到了孩子们的亚运心愿。经过多方努力,在“韵味杭州”2023年全国女子手球冠军杯赛决赛前,浙江工商大学联合钱江晚报向“小候鸟”们发出了邀请。

  昨天检票入场时,邻里社区的社工对钱江晚报和浙江工商大学表示感谢,“孩子们的心愿得以很快实现,他们一路上都哼起了歌呢。”

  亚运场馆里

  “小候鸟”方阵呐喊最热烈

  在前期协调中,负责“韵味杭州”2023年全国女子手球冠军杯赛的场馆运行团队,专门为孩子们找了距离赛场最近的一块观赛区域。

  “这是我第一次来看手球比赛。我是校队的足球运动员,想知道手球是不是跟足球差不多。”刚入座,孩子们就开始了“十万个为什么”,对比赛项目、对场馆内部,这群十多岁的孩子充满了好奇。

  孩子们看的是全国女子手球冠军杯赛,当天一共举办两场,分别是三、四名赛和冠军争夺赛。“整场比赛都是按照亚运会的标准来设置的。”场馆工作人员说,亚运测试赛的氛围非常贴近亚运会。

  运动员入场仪式上,奏响国歌之时,孩子们整齐举手敬礼。

  哨声一响,孩子们就全情投入到观赛之中,开始给运动员们加油呐喊。

  “安徽是我的老家,我要给安徽队加油。”读三年级的“小候鸟”蓝梓萱和刚认识的好朋友一起,大声地为安徽队加油呐喊。

  在这几个孩子的带领下,“小候鸟”们纷纷加入,俨然成了安徽队的忠实粉丝。

  支持的队伍得分落后时,孩子们虽然有些沮丧,但加油声更加响亮了。

  最终,在孩子们的呐喊声中,安徽队赢下了比赛。

  “这种感觉好爽啊。”蓝梓萱的小伙伴吴采凌说。

  孩子们说,在运动员们身上看到了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在衢州老家读二年级的“小候鸟”王泽轩向记者展示了他腿上的伤疤:“这是我踢足球时留下的。”

  “小候鸟”们说,这场球赛看得过瘾,仿佛就是一场真实的亚运会比赛。

  看一场比赛

  或许能影响孩子一生

  在赛场上,邻里社区的社工们一直在给孩子们拍照。

  “有很多家长和社工也想一起过来,想多陪陪孩子们,可惜他们工作太忙了。”一位社工说。

  拍了照片,社工们就往工作群和“小候鸟班”家长群里发。

  场上比赛火热进行,群里也讨论得激烈。有位家长说:“这场球赛对于我儿子来说,肯定毕生难忘,昨天他可激动了一晚上呢。”

  看到“小候鸟”们看比赛时兴奋和开心的模样,邻里社区书记张敏华很欣慰:“这个机会实在太难得。”

  这位每天与社区里新杭州人打交道的书记说,“小候鸟”们的家长在杭州打拼很不容易,有的是工厂里的一线工人,有的是网约车司机,有的是小店店主,“哪怕暑假孩子们来到杭州,他们能真正陪伴孩子的时间也很有限。一起看一场体育比赛、一场演出或一起来次出游,对于这些家庭来说并非易事。”

  对于这群“小候鸟”来说,加入社区“小候鸟班”是他们了解父母打拼的这座城市的最好机会,也是他们认识大千世界的一扇重要窗口。

  邻里社区已连续13年在暑假开设“小候鸟班”。因为“小候鸟班”,有的孩子在一堂音乐课里爱上音乐,就此走上艺术之路;有的孩子在公益名师的指点下,学习大有进步,后来考上了大学……

  看着孩子们聚精会神观赛的样子,一位社工说:“看了这场精彩的比赛,说不定真能影响到一些孩子的未来。”

  爸妈太忙

  “小候鸟”想把观赛情形讲给他们听

  “我的爸爸妈妈从来没有看过现场亚运比赛。”“小候鸟”李若辰说,看比赛很开心,但也稍稍有些小遗憾,遗憾爸爸妈妈开店太忙,没空一起来看。

  “小候鸟”张可欣、张可宸可开心了,妈妈黄女士陪着他们一起来观赛。黄女士说,她特意安排好时间,来“小候鸟班”做志愿者,“平时工作很忙,没有时间好好陪孩子,能有这样的机会真的很难得。”

  其他孩子们纷纷表示,回去后,要把观赛经历讲给爸妈听。

  其实,对于大多数“小候鸟”来说,这两天还处在一个与爸妈交流的适应期。“他们中大多数和爸妈有快半年没见面了。有的孩子比较内向,突然跟爸妈生活在一起,不知道该如何交流。”社工们说,让孩子们把观赛情形讲给父母听,是增进彼此感情的一种好方法。

  这场亚运场馆观赛之旅后,社区还将为“小候鸟班”的孩子们安排更多的实践活动,带孩子们多看看杭州,多了解杭州。“让他们感受这座城市的温暖和包容。”社工说。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亚运责任编辑:庞舒青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