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一边“过剩”,一边扩产,这个超卷赛道浙江做得咋样?

字体:
—2023—
07/14
09:48:21
2023-07-14 09:48:21 来源:潮新闻 记者 沈晶晶 何贤君 沈烨婷

  眼下,比天气更火热的,可能要数光伏产业扩产潮。

  据国际能源网统计,今年5月,有30多个光伏制造业相关项目签约、开工、投产,到了6月,这一数字涨到50多个,短短3个月间,新增签约投资金额高达5694.72亿元。

  简直是千军万马齐登场!

  然而,山雨欲来风满楼。过去半年,从硅料到硅片,从电池到组件,光伏各环节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引发国内外市场情绪波动,产能“过剩之争”由此尘嚣甚上。此前,在上海举办的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大会上,就有头部企业负责人断言:“今后两三年,会有超过一半的企业被淘汰出局。”

  这一超卷的赛道上,浙江排在什么身位?火热和内卷之下,新一轮洗牌期要来了?

  义乌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光伏组件智能生产线上,工作人员正在赶制订单。拍友 王松能 摄

  (1)超预期增长

  下午1时许,记者来到晶澳科技义乌基地时,只见物流仓库外的马路上,30多辆集卡车分两列排开,极为壮观。“不是运硅片进来,就是运组件出去。”总经理助理尤计国介绍,作为晶澳科技回归A股后首个募投项目,义乌基地于2020年9月投产,2021年创造产值100余亿元,2022年产值已经突破200亿元。

  这是何等高速的增长势头!

  同样上扬的,还有东方日升义乌基地。走进组件车间,一条通道两侧,右边电池划片、上焊,左边玻璃上料、覆膜。随后,在机械臂操作下,两者合二为一、高温粘合、削边打胶,一块长约2.4米、宽约1.1米的光伏组件制造完成。“2019年投产至今,产线几乎没停过。”义乌基地制造总监潘凡华说,去年项目总产能6.45GW,今年预计能达近9GW。

  眼下,距义乌打造光伏光电小镇、推动产业结构转型不过七八年,竟已实现光伏产业年产值约900亿元!“我们从零起步,引进全球光伏电池出货量排名第二的爱旭股份。之后凭借供应链和物流优势,吸引了一批上下游企业,形成了一条从硅料切片、到电池生产、再到组件制造的完整产业链。”义乌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吴贵伦说,目前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排名前10的企业中,有5家在义乌设厂。

  目光投向海宁,光伏产业在这里起步稍早。2009年时,得益于颇具规模的太阳能热水器产业集群,刚刚成立3年,计划从硅锭、硅片制造商转型垂直一体化生产企业的晶科能源到此,收购了浙江太阳谷公司,正式进军电池和组件生产。不久后,正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落地。“两大龙头企业带动下,去年海宁光伏产业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72亿元,同比增长48.7%,今年有望突破750亿元。”海宁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陈继彪说。

  位于海宁市黄湾镇的正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海宁总部基地。拍友 范振飞 摄

  相邻的秀洲,走出另一条路。本地企业福莱玻璃,掌控了光伏制造关键辅材。为减少物流运输成本,阿特斯、隆基乐叶等电池及组件企业先后落户,随后又吸引川禾新材料等辅料企业。2022年,该区实现光伏产业产值302.6亿元,同比增长72.7%。

  省光伏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认为,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各项有利政策推动下,龙头企业集中度快速提升,形成了以义乌、嘉兴、宁波、杭州、衢州等为代表的产业基地,成为全国光伏组件制造大省之一,此外浙江拥有光伏辅材配材企业120余家,规模居全国前列。 

  “越是大好之年,越是危机四伏。”处处火热之中,浙江省光伏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赵永红看到隐忧。

  她曾亲历2012年前后、2018年前后等数次光伏产业寒冬,彼时,光伏企业同样生产、销售两旺,行业产能极速扩张,但突然之间欧美对华实施“双反”和“531”新政,导致光伏销售锐减、行业普遍亏损、数百家企业倒闭,“现在情景很相似,头部企业也好,跨界做光伏的也好,产能扩充形成竞赛,更残酷的竞争不可避免。”

  (2)凶猛扩产潮

  采访中,一位行业人士开玩笑地说:有钱没钱,都来搞钱,光伏真成了金窝窝。

  所言非虚。全球能源转型大趋势下,光伏产业的高景气度已延续多时。

  2022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230GW,同比增长35.3%,累计装机容量约1156GW。仅在浙江,今年1至5月,全省光伏产业产值同比增长42.3%,出口交货同比增长34.6%。

  热钱刺激下,一大批跨界企业纷纷涌入。比如,主营纺织业务的棒杰股份,主营玩具业务的沐邦高科,主营房地产的天宸股份,以及格力、美的、海尔等知名家电企业。

  天眼查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全国光伏行业新增注册企业达到13.9万余家,相当于之前两年的总和数。

  并且,从龙头企业到中小企业,几乎所有光伏业内企业也在忙着设厂、建基地。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2021年初至2022年6月,全国光伏扩产项目超过300个。

  晶科能源海宁基地的生产车间。受访企业供图

  近段时间,光伏龙头企业再度拉开扩产的“闸门”。先是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宣布加大光伏一体化产能建设力度,后有通威股份、隆基绿能斥资超百亿元扩产。

  疯狂扩产潮外,更令人担忧的是需求市场出现波动。此前,能源研究公司伍德麦肯兹(Wood Mackenzie)预测,2023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只有110GW,全球新增装机容量250GW。

  而数据显示,仅隆基一家,2022年光伏电池和组件的产能已达50GW和85GW,预计2023年对应产能将提高到110GW和130GW。再加上即将投用、正在建设的扩产项目,无论怎样计算,产能过剩似乎已成定局。

  在此压力,为了先于对手拿到订单,光伏企业开启了“价格战”。“以硅料为例,2021年初每吨8万元左右,去年7月暴涨到30万元,今年又跌破10万元,现在硅价不到8万元。组件价格也是如此,去年高峰时出货价每瓦2元多,现在只有1.3元,直逼成本线。”潘凡华坦言,受价格波动影响,今年营收情况仍不好判断。

  一边是节节攀升的产能,一边是不断震荡的价格,供给过剩、行业洗牌等阴云笼罩,企业做好准备了吗?浙江各地如何应对?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光伏责任编辑:庞舒青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一边是节节攀升的产能,一边是不断震荡的价格,供给过剩、行业洗牌等阴云笼罩,企业做好准备了吗?浙江各地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