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你们说的“天坑”专业,我偏要往里跳

字体:
—2023—
07/21
07:06:36
2023-07-21 07:06:36 来源:潮新闻 执笔 王雨红 梁亮

  7月19日,浙江高考普通类第一段平行志愿投档线出炉,考生们将陆续收到通知书。

  “天坑专业”,这个在报考志愿时的热门话题,再度引发关注。

  多年以来,所谓的“天坑专业”几度反转变化,可总有一批批年轻人选择入坑。

  大家不禁好奇,是哪些人正在往“坑”里跳,那些已经入了“坑”的,现在过得好吗?我们找了几位年轻人,不妨一起听听他们的故事。

  有人另有算盘,有人出于无奈

  “有人说这是个‘坑’,但我觉得能跳出来。”看到投档线,傅安知道,自己的成绩足够拿到所填学校法学专业的录取通知书了。

  尽管从小电视剧里光鲜的律师形象,是傅安对法学的第一印象,可选择这个很多人眼中的“天坑”专业,她却完全是出于现实考量:法学专业方便考公,毕业后在体制内工作相对比较稳定,而且法学专业性强,不容易被取代。

  “入坑”,有人是傅安这样为了未来精打细算,还有人,则属于无奈。回想起当年入“坑”的经历,罗皓翔就说自己是被逼无奈——为了能入一个好大学,他选择服从专业调剂。

  12年前,他卡着录取分数线,进了哈尔滨工程大学,然后被调剂到了因为报考人数最少而录取分数线最低的数学专业。“这比现在所谓的‘生化环材’四大天坑还要不受待见。”罗皓翔说。

  如何证明?学生们用脚投票:大二时,学校允许转专业,班级30人转走了12人。但即便“天坑”如此,罗皓翔和剩下的同学们,还是凭借着这个专业,找到了工作。

  志愿,让“爱”作主

  陈雨薇也在今年“跳坑”了。

  今年全国高考志愿填报系统开放当天,陈雨薇打开电脑,将早已梳理好的80个专业导入其中,志愿那栏,有一半都是新闻类专业。面对网红博主“劝人不要报考新闻学”、新闻学是“天坑专业”等言论,屏幕前的陈雨薇似乎并没有很在意。

  因为这个“坑”,陈雨薇和父母没少争执。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专业是陈雨薇的目标,她有个记者梦,平时只要有时间就会练习写作、摄影,毕业后想找一份新闻相关的工作。而另一边,父母则希望女儿填报一个“实惠”的专业,比如师范、金融类等,他们认为这些专业就业前景好,以后会更加安稳。

  尽管心里有些不乐意,陈雨薇的父母还是很开明,最终决定尊重女儿的想法。

  今年大三的严鑫就读于湖州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刚进大学的时候,同学们私下没少“吐槽”:材料力学、制造工艺学、机械原理……从课程来看,学成后去工厂拧螺丝不成问题。

  玩笑归玩笑,严鑫倒不觉得他在“坑”里。在他眼里,男孩子爱机械,就像女孩子爱逛街。受父母的影响,严鑫从小就爱做手工,后来在电视上看了纪录片《大国工匠》,更加坚定了他从事机械这行的决心。“如果以后能参与国家重点工程,那该多光荣啊。”

  同样因为热爱,陈新佳妮从一个“坑”跳入了另一个“坑”。本科到博士,陈新佳妮学过化学和生物,“生化环材”四大天坑专业她占据了一半。毕业后,她来到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从事生物化学相关工作。

  回想起填报志愿那会儿,陈新佳妮的很多同学都报考了金融专业,因为他们觉得从事金融相关工作待遇好。“亲戚朋友知道我选择化学专业后,也会担心以后的就业问题。”陈新佳妮说,但她觉得化学很有趣,新型药物的研究、新材料的发现、新能源的挖掘等都离不开化学。

  这段时间,陈新佳妮正和同事打造细胞车间,用于干细胞研究。未来,她想研发用于人体组织修复的新材料,为生物医疗行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

  关于“天坑专业”的讨论,三年前的那次分外热闹。

  2020年,湖南农村留守女孩钟芳蓉,以676分的高分报考了北大考古系。很多网友表示不理解。“好不容易上了北大,为什么不选个热门的专业”“到就业的时候就哭了,分分钟教你做人”……如此声音,不绝于耳。

  三年过去了,7月初,潮新闻记者联系到的北大相关老师说,和当初填报志愿时一样,钟芳蓉对梦想的坚持也很坚定。去年,她还回到高中母校宣讲,以自己的学习经验鼓励学弟学妹们。“我希望能成为像‘敦煌守护人’樊锦诗这样优秀的考古学家。”

  钟芳蓉是幸运的,她敢于选择自己心中所爱,这份热爱是她前行的动力。

  钟芳蓉(图源网络)

  变来变去的“坑”,让人说不清

  刚从北京一所985、211高校金融系毕业的何钟予,在今年的毕业季迷失了方向。当年高考,很多人都认为金融专业前景好。可何钟予近来投了100多个金融相关岗位简历,陆陆续续收到过一些offer,但都是小公司,还有一家甚至有很多法律诉讼,连面试官都告诉她,公司最近一直在下滑状态。

  好在面对未来,何钟予没有很悲观,她相信每个行业都有值得热爱的理由。何钟予期待终有一天,“待回首,轻舟已过万重山”。

  有人说,选专业就像是一场赌博,有人赌赢了,但也总有输家。你看,有的人在“坑”里过得挺好,对未来充满了憧憬,还有的人在“坑”里一边迷茫,一边试图与自己和解。

  曾任普林斯顿大学和布朗大学教育经济学博士后、目前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经济实验室做访问教授的叶晓阳,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追逐热门专业的情况,是一个专业选择上的误区。所谓的好坏专业,其实并没有一个大家普遍承认的标准,即便目前普遍使用的就业率等等标准,也只能说明其目前的就业情况,几年后的就业前景,甚至几十年后的发展前景,其实并没有人能说清楚。

  “天坑”,这个热门词需要冷思考

  “天坑专业”,这个热门词,真的经得起推敲吗?

  其实两年前,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邓红兵就公开发文,为“天坑专业”正名——

  “什么专业都需要我们不断去努力。学习,工作,没有轻松的,当你看到一个职业说薪水高的时候,你根本不知道他们背后的付出。”

  “高等教育不是叫我们谋生,而是教我们创造生活。”

  “如果我们都放弃了基础学科或者所谓的天坑专业,国家怎么进步呢?”……

  大家判断一个专业,是不是“天坑”,往往以就业为导向。近年来,就业观念和专业选择观念比起过去要更加现实甚至功利,对专业的评价也多了几分苛刻。

  就拿严鑫和同学们眼中的“天坑”机械专业来说,其实是就业的“香馍馍”。

  “这是我们学校最热门的专业之一,每年相关企业都会来该专业招人,学生根本不用愁工作问题。”湖州学院招就处处长孙计萍说,现在很多专业也在迎合时代需求,大部分课程都和先进智能制造有关。

  “我们要从不同维度看待这问题。”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物技术与医药研究所副所长、上海海洋大学硕士生导师章真说,如今随着新兴产业的兴起,所谓的“天坑专业”需求越来越大,比如“生化环材”、数学、物理等,从事该领域的人才往往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排头兵。可以说,基础学科的人才培养是在为未来“筑基”。

  如果一个学生选专业不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不认真考虑兴趣、特长、能力和对未来的规划,就不可能找到⼀个属于自己的“好”专业,毕竟,大学的专业很大程度上会决定未来几十年从事的职业,相比总在变化的专业前景,可能遵循内心,踏实勤奋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才是最好的选择。

  毕竟,什么专业才叫“高性价比”,这很难评判。因为这个世界,总有人在为爱奔赴。或许,“再冷”的专业,有了热爱也会沸腾起来。

  (文内部分为化名)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高考;“天坑”专业责任编辑:孙婧宜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多年以来,所谓的“天坑专业”几度反转变化,可总有一批批年轻人选择入坑。大家不禁好奇,是哪些人正在往“坑”里跳,那些已经入了“坑”的,现在过得好吗?我们找了几位年轻人,不妨一起听听他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