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24日讯(记者 李娇俨)墨色香淡,纸色苍润,展卷便有惊人之处。
往古,岁月长河将文化符号沉淀在纤薄纸页上,凝结成册。这些看似脆弱、不堪一击的植物纤维,承载着无数个时代的精华,让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而不绝。其背后,更有百年沧桑砥砺着的精神与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实地察看古籍版本保存收藏情况时说:“走一下,体会一下。这些雕版、典籍,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精神、文化,更蕴含着生生不息的力量。”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总书记又说:“我十分关心中华文明历经沧桑流传下来的这些宝贵的典籍版本。”
加强对典籍、版本的搜集整理工作,是把中华文明传承好、发展好的重要一环。浙江文化积累丰厚,古代典籍众多。其所以能留存至今,离不开曾在之江大地矗立的众多藏书楼。近日,记者再次走进宁波天一阁、杭州文澜阁,不仅感受到藏书圣地的人文力量,更发现浙江当代古籍工作者在典籍收藏、征集、保护、研究方面的新成效、新变化。
历经沧桑,文脉生生不息
夏日,从宁波长春路天一阁博物院西大门进入,一道布满人文脉络的时空之闸就此开启。
天一阁博物院古籍地方文献研究所主任李开升,已在这里工作15年。每一位从事文献学研究的知识分子,或许都会对那些泛黄书册有别样的情感。“触摸天一阁的古书时,我会不由得想到范钦可能也会翻过这本书。这些书本,总能帮助我们穿越时空,直达历史现场。”李开升说。
承受岁月侵蚀,天一阁已历经460余年的风雨。书楼的主人范钦一生嗜好藏书,阁内藏书冠绝天下,多以地方志、诗文集、原著手稿为主,还有诸多官署的内部资料,而对于那些无法购置的书籍,则雇人抄录。版本精善,文献翔实,数量之大更是震撼古今。
“天一阁目前虽然藏书超过16万册,但最珍稀的还是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也就是范钦最早所藏的1000多种古书。” 李开升告诉记者。这批书籍是明代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很大一部分是孤本。
久久为功,守护文脉传承。范钦注重保护藏书,不仅坚持晾晒,烟酒忌登楼,还定下严苛的家训,“非各房齐集书橱钥匙,不得开锁”。相隔数百年,李开升的工作中重要的一项就是管理古籍库房,大到读者取书用书、库房设备维护、古籍征集编目,小到库房的门和灯关没关,新时代的古籍守护者用心传承范氏的坚守。
而在杭州,文澜阁坐落于西湖边孤山之侧。曾经隐身于这座江南庭院中的,是一套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散逸,浙江几代学人集结心力,挽救补抄,得以恢复旧貌,仍归于杭州。这背后,是一种深深的情怀,是为了将这份精神财富传至千秋万代的信念。
余晖脉脉,倾洒在古老凝重的楼阁上。天一阁、文澜阁,静静地掩映在江南山水中,用它们一方小小的天地,固守着民族文化的灿烂;它们已成为一种象征,隽永悠长,熠熠生辉。
广泛征集,让古籍回家
盛世修文,把自古以来能收集到的典籍资料收集全、保护好,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对新一代古籍工作者来说,当仁不让。
“现在,我们的古籍征集工作正在大步迈进,不仅有来自民间的捐赠,还有专门的拨款用于收购典籍。”李开升说。近年来,许多珍贵古籍第一次走进天一阁,曾经失散的阁内珍宝也“还复来”。天一阁,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三个家族图书馆之一”,也将是成就一段新时代文化传奇的地方。
仁人志士,推动典籍汇聚传承。著名历史学家陈登原之子陈宜张院士,于2022年末向天一阁捐献了其父藏书1000多册,其中包含了清末二十四史等古籍,目前天一阁正在整理编目这批书籍;著名藏书家孙家溎的后代,两次向天一阁捐赠蜗寄庐藏书,元刻本的王应麟《通鉴地理通释》、明嘉靖汪文盛刻本《汉书》等珍贵版本均入藏天一阁。
主动征集收购,更让众多失散的珍宝得以“有家可回”。
2021年,天一阁博物院以高价征得珍贵古籍2种共18册,分别是清雍正活字泥版印本《精订纲鉴廿一史通俗衍义》和清初汲古阁抄本《金石录》。其中,《精订纲鉴廿一史通俗衍义》采用了绝无仅有制作及印刷方式,即活字泥版印刷技术,成为天一阁首次收藏的此类珍贵文献。
“6年前,曾经失散的《平定两金川战图》同版本的一套图被找到并成功收购。”李开升告诉记者。由于诏修《四库全书》时献书有功,乾隆皇帝先后御赐天一阁3件珍宝,即《古今图书集成》《平定两金川战图》及《平定准噶尔回部得胜图》。
接下来,数字化回归也提上了日程。天一阁博物院已启动海内外流散书籍访归工程,采用“数字归阁”形式,用高清摄影技术将古籍数字化,使流散的书籍以另一种形式回归天一阁。
书藏古今,书香不绝。
藏用并重,经典活起来
古籍的“藏”与“用”并非完全对立。让承载中华文明的珍贵典籍“活”起来,走进大众,让人们发现古籍的重要价值,才能更好地促进对它们的保护。
加强对收藏的研究,做好历史典籍版本的研究和挖掘,在新时代显得尤为重要。
离开文澜阁,我们迎着潋滟的湖光来到孤山路28号。1913年,伴随浙江提学使袁嘉穀、浙江巡抚增韫奏准建造的白楼正式开放,文澜阁所藏《四库全书》也转移到白楼储藏。白楼,后来也成为浙江图书馆孤山路总馆,是我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专用建筑之一。
如今,文澜阁《四库全书》保存在浙江图书馆曙光路馆区的地下藏书室,与栖霞岭北麓黄龙洞风景区为邻。
“对《四库全书》、文澜阁中其他藏品的妥善保护是首要之事。在此基础上,我们再去研究、推广这些文化遗产,让古籍‘活’起来。” 浙江图书馆古籍部主任陈谊说。
作为承担浙江省古籍保护中心工作的浙江图书馆,不断健全古籍普查管理制度,建立珍贵古籍名录制度,并加快古籍整理出版,目前已完成全省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全省民国时期传统装帧书籍登记目录的出版。
“数字化”跑出新路径。浙江图书馆构建“共建共享”平台,全面开展馆藏古籍数字化,3000多部浙江乃至国家珍贵古籍完成了数字化采集。2022年,“浙江省历史文献数字资源总库”上线发布,拥有2600多部古籍的数字化图片,为专家学者和普通读者用好古籍文献资源提供了极大便利。
古籍是历史记忆的“存储”。行走于藏书阁间,我们惊叹文明的博大精深,也深感一代又一代藏书家修书、护书、藏书的不易。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