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能为患者解除病痛,就很开心!” 海宁这个老医生拼劲十足

字体:
—2023—
08/01
11:25:52
2023-08-01 11:25:52 来源:嘉兴日报 记者 杨茜 通讯员 张会 张煜

  “早上病人叫开门,中午吃饭无时辰,晚上摸黑回家门,夜里睡觉不安稳。”从医54年,海宁的费志兴一直很拼,今年76岁的他,依旧坚持一星期工作六天,一个月出诊20天。

  算起来,费志兴已经累计接诊病人70余万人次,出诊近2万余次。患者说他像一台“高精度的诊疗机器”:不拍片不化验,摸摸看看就能找到病因;亲戚朋友说他像“陀螺”:一直不停旋转,不知疲倦。

  这么拼,为啥?费志兴很多时候笑笑不语,但答案都在他的行动里。

  时值盛夏,来看病的人不少。在海宁市高新区卫生院一间不到十平方米的诊室内,只见费志兴穿着白大褂,戴着老花镜,精神矍铄,说起话来亲切而洪亮。“哪里不舒服?”“舌头伸出来看看”“这里压着痛吗?”……从周一到周六,来找费志兴看病的患者几乎没有间断过。

  58岁的海宁人杨新锋早已搬到广州居住,老婆患上腱鞘炎后,立马带着她赶回来就诊,“费医生看病很灵的,周边杭州、江苏都有人跑来找他。从小到大,我们一家大病小病也都找他,基本看一两次就好!”

  费志兴让人信赖的医术背后,是他几十年不改的为民初心和年复一年的用心学习和积累。记得19岁那年,费志兴脚摔伤了,村里没有医生,他只能自己硬着头皮,骑自行车赶到长安镇卫生院看病,卫生院人挤人的看病场景深深触动了他,“当时就想以后也要从医,为百姓做点事。”

  1969年,为响应国家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浙江省医疗队来到长安,准备培养一批乡村医生,费志兴兴奋地报名了。从此,他的人生也和农村医疗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一个医药包、一辆自行车是他行医的全部。没有办公室,他家就是办公室。只要群众有需要,半夜三更他也出诊。在费志兴看来,病人病情最是耽误不得。

  “费医生人很好,从不会让患者空等,无论多少人,他都要看完了才下班。”同村的朱女士从小在费志兴“守护”下长大,也对费医生充满了崇敬和感激之情。

  2009年,61岁的费志兴光荣退休了。本该含饴弄孙的他,却欣然接受了盐仓卫生站的挽留,继续坚守一线为群众看病。在那里,他平均一天的门诊量就有160人次。今年2月,费志兴转到海宁市高新区卫生院坐诊,一开始,医院考虑到他的年纪,让他一周只工作三天,费志兴没同意,他说,“我还干得动,一周给我一天休息就行!”

  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拼,费志兴很多朋友都不理解。有人甚至直接问他:“你这样拼有啥必要,能得到什么好处?”费志兴说,“我想我还干得动,能为患者解除病痛,就很开心!”

  看完当天最后一个病人,已是傍晚6点,费志兴拎起桌下的医药箱走出诊室。他的步履还有点匆匆,因为他还惦记着一件事,要赶去给被钢管砸伤脚背,行走不便的叶建青换药。夕阳西下,灿烂的晚霞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医生;嘉兴责任编辑:吴珂珺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