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暑期研学游爆火 花了高价的家长是不是交了“智商税”?

字体:
—2023—
08/04
07:16:01
2023-08-04 07:16:01 来源:潮新闻 林畅畅 周琳子

  “同学们,我们的研学之旅,就要出发咯。”暑假期间,在温州的火车站、飞机场,学生们统一着装,“老师”们拿着各色小旗子,别上小喇叭,穿梭在学生中间,清点人数。

  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今年夏天,如果不来一场“研学游”,好像就“落伍”了。

  北京、上海、深圳……这些极具鲜明特色的地方成为研学游主场。与此同时,如温州等地也相继推出了颇具当地特色的研学游产品。

  温州市旅行社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早在暑期前,温州各大旅行社推出的研学项目就火爆不已,今年6月底,许多研学游项目就已被一抢而空,有名额剩余的多在8月底。同程旅行大数据显示,7月“研学”旅游搜索热度上涨203%,已超过亲子游。

  研学游状况频出

  即便当下研学游如此红火,但随之而来却有不少问题。

  从一些旅行团的行程安排可以看出,“研”和“学”并非重点,“游”反倒成为关键。

  知名大学、博物馆、知名游玩景点都是必“打卡”的项目。不少旅行社通过设置鲜明的主题研学吸引家长和孩子的目光,例如海上丝绸之路经商记、海岛冒险家、科学家实践日等,给研学游增添了一些色彩。

  携程数据显示,今年暑期博物馆订单量同比增长232%,研学旅游产品订单量同比增长超30倍。途家民宿数据称,能够“寓教于乐,让历史走出课本”的旅游目的地民宿预订量,比2019年同期增长近七成。

  如此火爆的研学游,也滋生了不少“货不对板”的情况。前有“家长曝千元清北研学游校门都没进”“研学团违规预约139人进北大收费150万元”后有“上海夏令营住宿条件由2-8人间变成12人间”“宿舍没窗,潮湿阴暗,被子枕头上有霉点”。

  除此之外,价格昂贵也成为研学游的另一大“特色”。

  一些旅游平台上,研学游动辄上千上万,一趟国外研学游甚至要花费近10万元。不少网友感叹,这不是研学游,而是“富贵游”。

  一个北京6天5晚的产品显示,一位未满12周岁的孩子需要花费6000多元,超过12周岁,价格则更高。这意味着,报名一个暑期研学团的日均消费在1000元左右。而旅游平台上,6天5晚的北京纯玩团价格在4000元左右。

  图源央视新闻

  如此昂贵的价格,与普通旅游团有何差别?

  “价格很高,但是孩子感觉与普通旅游团差别不大。每天还要走两三万步,一点没有游学的快乐。”来自温州的王女士给13岁的孩子报名了一个上海研学团,可孩子回来后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开心,反而吐槽参观时间还没有排队时间长,进了景点也介绍不多,甚至连组织者自己都没搞清楚“研学”什么。

  除研学的内容不清、价格虚高等问题,时间安排不合理也是如今一些研学团的“特色”。

  如为期5天的“我要去北大,携手进清华”夏令营。早上6:30就要起床,晚上10:00之后才能入睡,还设有谈心对话、作业任务,多数时间是听“清北学霸”们讲讲课,分享成长经历,“研”“学”是一点没体现,甚至“游”都少之又少。

  还有网友称,“出门游玩时,亲眼看见不少研学团的孩子,顶着烈日马不停蹄地走,累了就直接躺地上。”

  研学游仍旧火爆

  即便乱象不止,但不可否认,研学游市场仍旧红火不已。

  浙江精诚国际旅游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金占表示,温州的研学游目前十分火热,北京是今年最火热的目的地之一,多为小学、初中的孩子。6月时,六、七月的团期都已报满,现在只有八月底的团期还有少量名额。

  为何市场仍旧火热?

  “我分不清楚什么是研学游、夏令营……只是孩子的很多同学都报名了,我觉得也得给孩子报上,这样同学间才会有共同话题。”不少家长对于研学的概念有些模糊,甚至盲目跟风报名只为让孩子与同学们有话可聊。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让孩子提前感受大学校园氛围”……家长们对于孩子学习的重视,加之清华、北大等学校恢复校园预约参观通道,让研学游火上加火。不少家长甚至为给孩子报名研学团“急红了眼”,盲目缴费。

  其实,研学游火热,本质上还是家长的教育焦虑在作祟。

  一些商家们也正是抓住这样的“机会”,涌入研学市场。借助“研学”的幌子,“北大清华学霸带队”的帽子,将低成本游玩包装成高端研学游,并从中获取暴利。

  再有,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就将研学旅行纳入全国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

  相关部门对研学旅行的重视,商家们打出的“名校游”“学霸带队”等口号,加之家长们对孩子学业的重视,使得研学游成了社会的风向标。这或许是,即便研学游安排粗糙,仍旧有家长争相报名的原因。

  广西开出今年暑期全国首趟研学专列。图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那么,到底何为研学游?

  研学游,意味着学生能够走出校门,开展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实践活动。其中“研”是基础,“学”是目的,“游”是载体,要在研学游中“研”有所得、“学”有所获。

  2023年3月,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雒树刚曾公开表示,研学旅行产品与其他旅游产品的根本区别在于以“学”为主,不是以“行”为主,研学旅行没有“行”肯定不行,也达不到学的效果。如果忽视“学”,仅靠“游”去吸引中小学生的研学旅行,是主次颠倒。现在,研学旅行中最容易出的问题是游有余而学不足。

  研学游如何持续发力

  目前,研学游的市场仍在起步阶段。据企查查数据显示,中国现存研学旅行相关企业1.49万家。其中,2023年前5月,中国新增研学旅行相关企业322家,同比增加近80%。

  今年暑假已过半,孩子没从研学游中获得知识,家长盲目跟风给孩子报名,商家为赚钱而提供低质量、高价位、环境差、吃住降级、走马观花式游览的服务……这些研学游问题都在逐步暴露。

  面对如此“研学游”,不妨冷静下来,想想“研学游”该如何持续发力?

  “研学游制定标准”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市场上之所以会出现许多不合理的研学产品,关键在于研学游的标准制定不明确。如何算作研学游?这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的教育标准,让研学游能够名副其实。

  研学导师为孩子穿戴防护衣。图源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家长,作为研学游的主要购买对象,最重要的是“理性选择”。目前,不少研学游都是独立团,这意味着孩子要离开父母,单独游学。这其中的风险问题需要家长自己“买单”。且家长在选择为孩子报名研学游前必须要冷静思考。了解孩子意愿、研学游产品内容等,切不可盲目跟风选择不合适的产品。

  商家,是研学游的设计方。不想研学游变成“厌学游”,商家在设计研学产品前,应该先了解何为研学游。而对于研学产品的设计也应更为谨慎,内容更加充实,让孩子们能够“乘兴而来”“满载而归”。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或许才是研学游的意义。研学游并非只简单的“教育+旅游”,而是二者之间相互融合,学中玩、玩中学。要想让“研学游”变成家长、孩子心目中的“研学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研学游责任编辑:庞舒青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同学们,我们的研学之旅,就要出发咯。”暑假期间,在温州的火车站、飞机场,学生们统一着装,“老师”们拿着各色小旗子,穿梭在学生中间,清点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