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嵊州贡茶非遗传承人朱笙元自育茶树品种,最近他获得了以个人名字命名的茶品种国家登记证书——

一位茶农的执着人生

字体:
—2023—
08/10
10:50:22
2023-08-10 10:50:22 来源:绍兴日报 记者 张亮宗

  6月13日,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获悉,嵊州贡茶民间传承人——石璜茶农朱笙元,成功获得农业农村部茶树类两本“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证书”。该所博士王璐表示,这也是国内首本以自然人名字命名的茶树类“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证书”,而过去都是以单位或地方名称辅以编号命名发证书。

  记者在朱笙元前几天刚刚收到的这两本证书上看到,上面分别印着“笙元2号”和“笙元3号”,盖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的鲜红印章。

  首获欧盟绿色产品行业协会“通行证”

  嵊州市是中国茶叶之乡,今年64岁的朱笙元,就出生于该市石璜镇溪东村的一个茶叶世家,至今已有41年制作与培育茶叶的经历,称得上是茶界的传奇人物。

  2002年,朱笙元创办了笙元茗茶实验场,开始制作芽茶,研发各种自然花香的新口味茶叶成为他攻关的项目。在自己的17亩茶园里,他通过茶树的无性杂交混合配种,再结合传统炒茶技艺和现代制茶技术,通过多道加工程序,终于制成了兼具茶香、花香、水果味的贡茶系列。

  “闻起来有桂花香、喝起来有桃子味的是一个品种,闻起来有兰花香、喝起来有板栗味的是另一个品种,将这些品种依次杂交混合配种,便有了初步命名的‘笙元1号’‘笙元2号’‘笙元3号’等多个品种,形成‘笙元’茶树系列自育品种。”他说。

  朱笙元早年采用嫩茶芯,经过五道加工工序,炒制出一芯茶,并注册了“笙元一芯茶”商标,打开了自制茶叶的销路。这款茶叶在欧盟质量安全认证机构200多个安全项目检测中全部合格,欧盟绿色产品行业协会为此还向朱笙元寄来了《国际绿色农产品名牌》奖牌和证书,这也是该协会首次为中国茶农颁发茶叶“通行证”。

  “笙元一芯茶”进入钓鱼台国宾馆

  2003年的一天,朱笙元接到了一个电话,此后“笙元一芯茶”有幸进入了钓鱼台国宾馆。国宾馆工作人员在国家商标局进行注册的茶叶品牌中,初步挑选了7个品牌,如果最终被选中,即可作为钓鱼台国宾馆的“会议专用茶”进行供应。一开始,朱笙元还以为有人开玩笑,但经核实,证实是真的。

  朱笙元带着自己的“笙元一芯茶”到了北京,并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其他6个茶叶品种一起按一定顺序泡茶后供专家评定。经过色、香、味等比拼,最后“笙元一芯茶”被定为2003年“会议专用茶”之一。此后,朱笙元曾连续5年为钓鱼台国宾馆供应茶叶。

  成为嵊州贡茶的非遗传承人

  朱笙元小时候曾听老人说起,石璜镇原产一种名为“仙家岗”的贡茶。他查找古籍发现,“仙家岗芽茶”在明朝初期被指定为贡茶,一直持续到清朝初年,共300多年。为发扬光大“仙家岗芽茶”这一品牌,带动当地茶农共同致富,朱笙元通过访问当地老农,了解传统炒茶技艺,再结合现代炒茶技术,最后制作成了具有独特香鲜味的“仙家岗芽茶”。

  2008年5月,朱笙元向国家商标局注册了“仙家岗芽茶”商标。他那双因常年炒制茶叶而长满老茧的手还拿起了笔,用心写出了一本《茶经》。2013年,绍兴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朱笙元成为嵊州贡茶的非遗传承人。

  从2016年起,朱笙元的嵊州市笙元茗茶实验场通过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合作,逐渐培育成熟“笙元2号”和“笙元3号”。去年,他获悉自己研究的茶苗可以申报“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证书”,于是准备申报,并最终获得成功。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嵊州;贡茶;非遗责任编辑:孙婧宜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