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防汛防台期,记者前往温州地质灾害风险点——

排查“看不见”的隐患

字体:
—2023—
08/22
08:49:05
2023-08-22 08:49:05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王艳琼

  省第十一地质大队队员记录监测信息。拍友 沈超奇 摄 

  记者(右)跟随西山社区书记陈建雅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并做好信息记录。 共享联盟·瓯海 陈明铭 摄 

  浙江在线8月22日讯(记者 王艳琼)“最近台风频发,我们得抓紧把地质灾害点再排查一遍。”进入八月下旬,温州市瓯海区景山街道西山社区书记陈建雅的巡查脚步更勤了。她拉着我,套上红马甲,就往景山跑。盛夏的户外,没走几步路,额头就冒出密密细汗,陈建雅却习以为常,“这是我们群测群防员的日常。”她说。

  地质灾害,表现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山体表层开裂是直观现象,隐患不容易被发现,一旦发生,危害却不可估量。防汛防台关键期,日前,我跟随工作人员排查这些“看不见”的隐患。

  1000米排查三个隐患点

  “要看边坡岩石有没有裂缝,还有看路边有没有岩石掉落。”陈建雅一边观察,一边教我排查地质灾害的要点,我边听边记。

  我们这趟排查的景山,是温州市区境内的纯天然森林景区。西山社区辖区内山体周边,直接是宽敞马路和居民住宅,沿着山体不到一公里路,就有多达三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最近台风季降雨多,山体水体饱和,有坍塌风险。”陈建雅提醒我,地质灾害排查格外注意细节,发现隐患后要抓紧上报、落实解决。

  下午4时许,西山东路段公交车站旁,我们顺着台阶向上,看到裸露的景山山体,在山脚的显眼位置,放置着一块蓝色的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告示牌,明确显示风险区域的基本情况以及平面示意图。我们所在的点位名为西山桥防空洞后山滑坡风险防范区,存在滑坡隐患,影响对象7户21人。环顾四周,山脚有人家居住,这里的避灾场所——瓯海实验中学就在山脚不远处,平面图也画出了清晰的避灾路线。

  我注意到告示牌上有一个二维码,扫一扫发现,地灾风险等级、避灾线路,县级、乡镇、社区等4名责任人电话一目了然,方便紧急联系对接。

  “现在排查也方便。”陈建雅说着,拿起手机拍照,带我四处查看。不同风险关注点不一样,先看警示牌是否完好,像此类滑坡,我们要看斜坡裂缝有没有变大、边坡岩土有没有变形、坡脚下水流量是否变化等。沿着点位看一圈,没有异常。随即,陈建雅点开手机上的“地灾智防”App,这是目前全省应用的地质灾害防治数字化系统。她点击巡查任务,找到该点位,在巡查界面输入“无变化”,上传成功,就算完成一个点位巡查。

  “最近不确定性的地质灾害隐患较多,我们要经常来看,一旦发现问题,马上就要通过平台汇报,还要抓紧引导周边人员撤离。”陈建雅说着把手机递给我,让我学着记录。

  一要看、二要拍,我感到一阵手忙脚乱,关键还要思考不同类型的风险隐患。回到山脚,我们又绕着山体看另外两个点位。路边的灰炉山风险点存在崩塌风险,要关注落石、山体开裂等现象。我凑近一看,这里山体包裹铁丝网,边上还安装了地质环境监测仪,测量山体雨量。

  “发生地灾风险,监测仪会发出警报。”陈建雅说,有了这些设备,排查地质灾害隐患就更加精准。我看了一圈山体发现均无异常后,就在手机上填报了记录。

  爬山半小时安装“小眼睛”

  体验了一番,我发现,单靠人去排查,确实很费力。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的监测设备,像是给山体安装了“小眼睛”,它们有什么奥秘?第二天,我跟着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的队员们前往排查。

  刘冬是这个大队里的工程师,在温州开展地质灾害监测已有10多年。“七八月台风季,我们每天都在地灾勘查的路上。和群测群防员不同的是,我们更多提供技术指导意见,研判地质灾害趋势,给出防治预案。”刘冬说。

  这次我们前往的是瓯海区瞿溪街道雄岙村,在云溪山庄和皇家山庄后山处,存在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此时午后阳光暴晒,我环顾四周,这里的山体比城区公园的山体要险峻得多,山脚设置了地质灾害警示牌和风险防范区告示牌,不远处建有住宅。

  刘冬带我去查看风险区域里安装的监测设备。在一个隐秘的山脚处,我们拨开没过小腿的杂草,沿着崎岖山路一路往上攀爬。半小时过去,大家都大汗淋漓,我小腿发软。这时,刘冬已经麻利地拿出地质灾害登记表开始记录。

  原来,我们已经到达一处地灾监测设备安装的位置。脚边的冲沟旁,监测设备被防护栅栏包围着,刘冬说,后山存在泥石流隐患,因此安装了泥位计,实时监测沟道的泥水位。“根据不同的地质灾害隐患,我们设置监测雨量、地表位移等数据的仪器,灵敏捕捉山体变化。”

  我们拿着表格,观察到附近山体没有落石、周边树木的倾斜角度也正常、沟道内没有堆积物等,检查设备也在正常运行,发现均无异常,填表记录后准备下山。“我们要掌握全市的地质灾害风险地变化,像这样的排查,每年汛期至少开展三轮。”刘冬说,“地质灾害风险排查不能马虎,即使深山老林,我们也要爬进去。”

  返程路上,大队地质灾害防治研究中心主任史俊龙跟我说,最近几天,他们经常收到监测仪器的预警。前不久,乐清市柳市镇峡门村一处滑坡治理工程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设备就监测到小时降雨量远超阈值,接到通知后他们马上赶到现场查看。“受短时暴雨影响,现场治理工程的弃土造成溜滑现象。”史俊龙说,他们和当地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施工方一起商讨,及时清理现场,研判后续风险并且给出预案。

  一张大屏实时预警风险

  在地质灾害巡查过程,我发现数字监测、数字巡查贯穿始终,这些数据上传到哪里?带着疑惑,我来到温州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最近这里每天都在开展汛期调度会,该局地质矿产处工作人员邀请我一起参与,“看了这张大屏你就会有答案。”

  在温州资规局四楼会议室,十几个工作人员正在围坐研讨“温州市地质灾害控险保安数字化应用场景”,前面一张数字大屏显示温州地图,密布着全市地质灾害点位信息。

  “这张图帮助我们及时了解风险动态。”温州市地质环境监测中心主任徐登财边说边演示。他点击“风险态势”界面,数字地图上,每一个放大缩小跳动的点就是风险防范区,界面右侧滚动6小时内风险预警情况。

  原来,我们现场排查发现的问题,后台可以实时跟踪。在“风险预警”界面,系统会滚动各风险点位过往的预警记录,还有各地现阶段更详细的雨情监测、地灾监测信息,点击能查看各点位视频监控。

  “系统跳出橙色或红色风险预警,我们会立即拨打电话了解详情。”徐登财带着我排查信息,发现一个风险点位显示橙色预警,我们点开看到,该地点为兴岙村属于苍南站马站镇,界面还显示该点位负责人及其电话。

  在风险识别界面,点位的信息更加直观。我们点击看到兴岙村高清的视频实景画面,包括风险防范区周边的降雨情况、周边住户房屋情况等。地图上显示红色网状标出了地灾隐患涉及人员,这也更方便精准管理。

  密密麻麻的数据,让我深感地质灾害排查工作的复杂性。徐登财告诉我,这样的智慧系统,归集处理了相关46类跨部门数据。“关键是可以协同处置,在台风或强降雨来临前,系统自动显示会商提醒,可通知气象、应急、防汛办等多部门开展地质灾害形势协同分析,系统自动生成降雨和预报预警,下发到各乡镇各村的责任人。”

  徐登财让我打开手机“浙里办”应用上的“温州台风码”,点击底部的“地灾预警”,显示我们所处的位置当前无地质灾害等。“这是数据平台的直观体现。自然灾害难防,让群众意识到地质灾害的危险,加强风险意识,积极主动避灾,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他说。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温州;地质灾害;排查责任编辑:孙婧宜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