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5日讯(记者 王璐怡 通讯员 徐苗)天气转凉,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一片叶子”茶饮店人气却一直居高不下,这里每天涌入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日均销售茶饮超千杯。吸引人们专程前来的,不仅是这里特有的创意白茶茶饮,还在于它绝佳的视野——在万亩茶园观景平台下沉空间,长12米的巨型折叠式落地窗设计让人们开窗见绿,沉浸式感受茶园美景。
省担当作为好支书,黄杜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盛阿伟没有时间坐下来,他忙着让更多人看到美景、品尝到“一片叶子”。10年前,在他的带领下,黄杜村提出“把白茶从论斤卖变成论杯卖,把卖白茶转化为卖文化、卖风景”,如今这个愿望一步步成为现实:创意茶饮让村民的白茶销售价更高,闲置储物间改造而成的茶饮店,每年还能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
但对“中国白茶第一村”来说,这还远远不够。让盛阿伟有如此紧迫感的,一个很大原因在于今年旅游市场人气的快速恢复。“五一”假期,黄杜村迎来游客小高峰,仅茶园观景平台一天人流量就超3000人次。“停车场根本不够用。”盛阿伟说,让大家最没想到的是,村里头一次出现“堵车”,村道上的车辆竟也像城里一样排起了“长龙”。
停车场扩容迫在眉睫。“我们打算把原先200个停车位扩到600个,还准备装上新能源充电桩,满足不同需求。”盛阿伟其实早有考虑。2013年,黄杜创建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距今已有10年。今年初,村两委把中心村环境改造纳入村庄年度重点工程,计划对村庄道路、景观小品、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进行整体提升。他说,环境更好了,来的人更多,黄杜白茶茶旅融合产业才能走得更远,老百姓的钱袋子才能越来越鼓。
围绕“一片叶子”做好致富文章,盛阿伟已经努力了20多年。2002年,40岁的盛阿伟成为黄杜村新“当家人”。做事不怕难、脑子活、看得远,是很多村民对盛阿伟的评价。当时,黄杜的白茶产业在政府支持下刚起苗头,资金、技术、市场都还是难题。盛阿伟与党员干部带头试茶苗、学技术、找销路,两年时间累计为茶农争取信贷资金上亿元,带动群众种植白茶超700亩。种植有规模了,他鼓励大家开展绿色、有机白茶认证,带着村民打响茶品牌、提升茶价值。很快,老百姓口袋鼓了起来,村里的茶企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一家又一家。
黄杜村曾是安吉最贫困的乡村之一,因为“一片叶子”迎来了新生机。盛阿伟又为黄杜谋划了一条茶旅融合的新路子。不少人记得,黄杜村刚开始做茶旅产业融合,就吸引了许多社会资本纷至沓来,没想到盛阿伟都拒绝了。他与乡党委、政府干部跑了3趟上海,为黄杜拉来了当时投资6000万元的帐篷客酒店项目。事后有人问起缘由,他说,“先前那些投资商都提出独资经营,村集体、村民很难从中受益”。
帐篷客酒店项目为黄杜带来了观光客,也让黄杜逐渐走上了从卖茶叶到“卖风景”“卖文化”“卖生活”的致富路。如今,茶园观光台、白茶博物馆等在黄杜村都十分火爆,“好喝好看又好玩”的黄杜成为许多人假日休闲的首选之地。去年,黄杜村白茶产值超5亿元,村民年人均收入达7万元,还成功创建3A级景区。
很多人对黄杜村以及盛阿伟的认识,都是从“一片叶子”开始的。2018年,黄杜村20名党员代表向湖南、四川、贵州三省五县捐赠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消息引发全国关注。“我们是因为白茶富起来的,致富不忘党恩,更有责任去帮扶更多的人。”盛阿伟说。
提出捐赠“白叶一号”茶苗后,盛阿伟带领村班子成员组织党员群众精心培育茶苗,进西部考察选点,并开展技术帮扶。从水土保持、土壤改良、采摘加工,每个环节他都倾注了大量精力,手把手指导。8月底,他又带队前往贵州普安县、雷山县待了近一周,了解茶园管理情况并指导当地解决技术难题。从黄杜到帮扶的三省五县,盛阿伟来回奔波路程已累计超20万公里。捐赠的“白叶一号”带动受捐地6600多名贫困人口脱贫增收,受捐的37个贫困村全部脱贫,白茶产业在当地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
黄杜村的发展也在继续。今年中心村改造提升后,黄杜还要准备创建4A级景区,让“一片叶子”的关注量、含金量再提升一个档次。而盛阿伟将同样初心不改,继续当好这片“叶子”精彩故事的书写人、讲述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