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2023年,浙江山区26县共有投资超10亿元以上制造业重大项目99个,计划总投资3019.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79.9亿元,1-6月完成投资166.2亿元,完成率59.3%。
数字还是相当可观的。浙江正在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这是26个山区县补齐制造业短板的重要契机。
瞄准先进制造业,瞄准头部链主企业,山区26县纷纷卯足了劲,千方百计地将先进制造环节留在本地,补齐本地制造业发展短板。
在仙居县,台州弗迪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基地拔地而起。这一占地1500亩、总投资超百亿元的项目,是近年来台州市单体投资额最大的制造业项目之一。
截至目前,已有两条生产线投产,正开足马力生产刀片电池。作为目前比亚迪刀片电池生产基地中最先进的生产线,未来全面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200多亿元。相比与仙居目前年200亿元工业产值的体量,这个项目全面投产意味着再造一个“工业仙居”。
自浙江去年深入开展产业链山海协作以来,已开展产业对接和合作招引活动185次,帮助山区26县招引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46个,推进山海协作项目315个,投资总额417亿元,预计可增加产值252亿元,带动就业1.2万人以上。
浙江省工信院区域所所长赵立龙认为,这表明山区26县创新要素结构与产业技术承接能力已经得到优化提升。山区26县集聚高端要素的能力和内生发展动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有利于形成“要素结构提升-产业升级-经济发展-要素结构进一步提升”的良性循环。
机遇来了,但能否抓住机遇,引进来只是第一步,关键是项目要在当地发展得好,留得住,扎根26县,发展26县。
山区县如何留住好项目?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闭环相当关键。
潜心扎根龙游十余年的禾川科技,目前已成功上市并成为国内伺服电机与驱动及控制器领域领军企业。它牵线搭桥引进了中孚精机、威仕喜、台钰精机等上下游企业在龙游集聚,形成一个紧密协作的精密数控与高端装备产业集群。
如今,占地132亩的禾川二期厂房预计今年10月投用,一批产业链上下游项目正在洽谈中。
事实上,围绕产业链或供应链上的链主企业,引进和培育上下游协作配套企业,形成产业链供应链,进而形成产业集群,正是后发县域推进制造业跨域发展的根本之策。
产业链条化、集群化的发展思路推动仙居“加速跑”:如今,仙居已串起新能源汽车产业关联企业46家。
与此同时,依托比亚迪电池项目,仙居正在谋划占地面积8000亩的新能源动力产业园,主要围绕链主企业进行精准的产业链招商。目前,专门围绕新能源产业项目招引的10亿元的产业基金已成立。一旦串链成群,仙居有望在新能源汽车新赛道上迎风起舞。
不过,采访中涌金君也注意到,部分大项目“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也存在。同时,记者还听到这样的声音:“一个大项目,把我们三年的土地指标都用光了。”
不难看出,为了招引大项目落地,山区县拿出了压箱底的家当。一旦项目推进不利,会对当地带来巨大打击。且对要素指标并不宽裕的山区县而言,除了大项目,也需为后续发展留足空间。
“山区26县有明显的后发优势,却也面临着发达地区同样的资源要素瓶颈。在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适度放宽山区县的要素限制,支持山区县相关配套企业通过投资办厂、承接转移、参并购等形式,更为紧密地嵌入发达地区全球布局的新体系,为它们迎头追赶添砖加瓦。”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吕淼认为。
山区26县产业追赶之路并非一片坦途,机遇与挑战并存,任重而道远。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