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成功靠岸!历时63天,60岁杭州人蒋大伯再次挑战京杭大运河

字体:
—2023—
09/11
07:13:29
2023-09-11 07:13:29 来源:橙柿互动 记者 董吕平 实习生 谢韵儿

  杭州60岁的蒋大伯,从今年7月9日开始,他从北京出发,沿着京杭大运河,于9月6日抵达了杭州,这趟耗时63天的京杭运河之行正式告一段落。

  9月9日上午,蒋大伯与杭州本地的桨板划友们一同划完了京杭运河的最后一段,最终在杭州运河和小河直街交汇处的会安桥靠岸。

  对于如何完成最后这“临门一桨”,为这次划行画上圆满句号,蒋大伯纠结犹豫了三天。

  蒋大伯说,途径小河直街段的货船相较以往愈加繁忙,尤其是在余杭塘河、大运河、西塘河的三岔路口实现安全划行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经过再三确认,蒋大伯最终将此次划行终点选在小河公园的码头,在尽量不影响运河正常通航的基础上,无限靠近拱宸桥,满足了蒋大伯对于最后一段旅程的“仪式感”。

  此前,橙柿互动曾报道,此次2个月的划行中,蒋大伯在划行中期每天至少划30公里。

  在有惊无险度过黄河之后,蒋大伯途径济宁市的微山湖,微山湖北与邵阳湖、独山湖和南阳湖首尾相连,水路相通,形成南四湖,其中微山湖面积最大。“微山湖的湖面宽阔,湖面越大,‘无风都起三层浪’。”

  之后,行程从长江抵达江南运河,河面逐渐缩窄,进入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经济发达地区,行驶于运河水面的货船也逐渐增多,货船掀起的浪挤压堤坝,堤岸变窄后,呈喇叭口状的水面涌起白浪,一人一舟穿梭在货运船中间,也容易被涌浪乱了阵脚。

  7月9日出发3个星期之后,天气入伏,大半个中国都进入了盛夏,高温成了蒋大伯的忧虑之一,为了避免中暑,蒋大伯每天很早就开始划行,但还是耐不过燥热的空气和灼热的阳光,这20多天伏旱,蒋大伯还是感觉身体疲惫,怎么都休息不够。

  除了高温的侵袭,还赶上了黄河以北的雨季和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蒋大伯赶在开闸泄洪之前,正好卡着暴雨的间歇日渡了黄河,他称渡黄河是“只有惊险,没有特别危险。”而过长江才是有一定危险系数的河段。

  长江江面宽,主航道上很多巨轮经过,因此浪也大。蒋大伯说他横跨骑在桨板上都感觉要被浪拍进水里,即使他对自己的桨板技术有很大的信任,还是不免觉得过长江是“有惊有险”。

  一路南下,沿途上的美景成了蒋大伯最难以忘怀的回忆。

  雨后清晨,一名桨人,一叶扁舟,划行于平静的水面;虽正值盛夏,前一天的暴雨使得隔日的清晨空气愈加湿润,两岸葱郁的树林应着杂草生得茂盛的堤岸,此起彼伏的清脆鸟叫声频频钻进耳朵——这是独属蒋大伯的宁静时刻。

  一直到太阳升起,天色大亮,蝉鸣渐起,随着通航时间的到来,水面渐渐恢复了现代社会的热闹繁忙。

  随着行程进行到后半部分,慢慢段划到了大运河的南段,相比尚未通航的黄河以北河段,越往南到了经济发达地区,货船就越多。

  相比较37年前蒋大伯第一次运河划行,当时500吨的货轮算是大船,如今货船的吨位急剧提升,京杭大运河长江以北河段航行的货轮最大达到4000吨,长江以南由于河道变窄,上限为1500吨。

  “在空船边上划过去,船壁是一堵巨墙。”

  穿梭于偌大的货轮之间,蒋大伯时不时停下来与驾驶货轮的师傅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几句,“船多大?”“从哪里开到哪里啊?”

  一个人的旅程总归是寂寞的,水上捕鱼的渔民,岸上放羊的牧民,都成了蒋大伯一路上的“聊天搭子”。

  经历了接近两个月的划行,蒋大伯离自己的家乡——杭州也越来越近了。今天(9月9日)蒋大伯正式登岸,亚运会这场全世界瞩目的盛会即将在杭州拉开帷幕。

  其实,蒋大伯这次划行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迎亚运。

  蒋大伯是老杭州人,也是运动爱好者,亚运会在杭州召开,他也想做点什么,而这次京杭运河行对于蒋大伯自己来说也是一次挑战。

  他说,自己通过了这个考验。

  近些年,由于简便易学,包容性也强,桨板是发展最快的大众运动之一,蒋大伯希望有更多人加入到桨板运动,感受到其中的乐趣。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京杭大运河责任编辑:庞舒青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蒋大伯说,途径小河直街段的货船相较以往愈加繁忙,尤其是在余杭塘河、大运河、西塘河的三岔路口实现安全划行是首要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