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西湖博物馆
千年西湖山水,自然赋形,犹如一部传奇,深深镌刻进城市的历史脉络之中,是杭州的“根”和“魂”。湖山秀美,文脉深厚。它不仅美在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自然环境,也是世界解读东方文化极其重要的交流窗口。
为了保护好这颗珍贵的明珠,杭州历届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以“天人合一”的理念,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2002年,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全面开始实施。古老的西湖,再次被激活。
2003年9月27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视察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时指出,要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对西湖风景名胜区内的生态环境、自然景观、文物古迹等,尽最大努力予以保护。在坚持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合理地开发和建设,通过适度合理地开发和建设来实现更好地保护。
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对西湖的“东南西北中”进行全方位保护和整治。一大批专题博物馆、纪念馆相继建成。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杭州西湖博物馆,它是国内第一座湖泊专题类博物馆。2005年5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西湖博物馆施工现场考察时指出,建设西湖博物馆是传承西湖文化的需要,也是广大人民的夙愿,具有丰富而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来到这里,就如同走进了西湖前世今生的缩影。让世人能够了解西湖,了解它的遗产价值。
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如今,它逐渐成为了新时代文化交流阵地,是西湖文化展示中心、西湖学研究中心、红色教育基地和宣教活动互动中心。
为了以更好面貌迎接杭州亚运会,让馆内学术内容和展陈手段迭代升级,今年6月起,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进行了全面提升改造。经过几个月的闭馆升级,明天,焕然一新的展陈将惊艳亮相。
以“西湖天下景”为主题的历史画卷在各个展厅中徐徐展开,向观众倾心讲述了富有江南韵味、凝聚了世人匠心的西湖传奇史诗。
序曲:山明水秀 晴好雨奇
在2016年杭州G20工商峰会开幕式上,习近平这样介绍杭州:“杭州是创新活力之城,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在杭州点击鼠标,联通的是整个世界。杭州也是生态文明之都,山明水秀,晴好雨奇,浸透着江南韵味,凝结着世代匠心。”从此,杭州拥有了一张“生态文明之都”的金名片。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西湖始终坚持“天人合一”的理念与实践,写好这篇“山明水秀,晴好雨奇”的文章。此次全新升级后的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也将这几个字作为引领,以“西湖天下景”为主题,讲述了属于西湖的传奇篇章。
说起曾经的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很多朋友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博物馆大厅中的西湖全景沙盘,它是1:1000比例的微缩模型,还原了杭州西湖文化景观遗产“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湖空间格局、“两堤三岛”的景观格局,可以让参观者快速准确地形成自己心中的“西湖印象”。自2005年10月1日开馆以来,它陪伴了市民18年,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
此次改造,博物馆有情怀地将这个沙盘保留了下来,但非常用心地进行了展示手段的扩充。在沙盘的上方,增加了一个大屏幕,播放着关于西湖成因的视频,解读西湖的前世今生。在沙盘的后面,向大家展示了西湖周边群山的岩石及西湖形成过程中的各类动植物化石。在沙盘面前,还有个观众互动触摸装置,大家可以伸出手,点击自己感兴趣的西湖景点,了解关于西湖的文化故事。
相比以前的大厅,如今在整体氛围设计上,馆内进行了一次大升级。在序厅入口,是一块流线型的大屏幕,播放着西湖美景的视频动画。一旁,是孤山西湖天下景亭的造型。置身其中,就仿若来到了西湖边,让人静静品赏,感受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传承:千年疏浚 天人合一
西湖作为古潟(xì)湖演变而来的天然湖泊,自古以来常年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自隋唐以来,城湖相依格局形成,西湖更是成为人类创造宜居环境和优美景观的杰出典范。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书写了“城湖合璧”的风雅篇章。
西湖文化景观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展厅第一个单元 “浚治之功——我在钱塘拓湖渌”,就从几千年人类活动开始进行梳理,沿着西湖形成的发展演变脉络,为观众呈现了西湖千年疏浚历程。
李泌、白居易、钱镠、苏轼……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出现在历史长河中,串起了西湖疏浚的故事,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互动的光辉画卷。
多年来,西湖水下出土了不少文物,它们宛如一部部无字史书,讲述着西湖沧桑的故事。古铜币、五代吴越鎏金铜龙、五代铅龙……展厅中,这些文物静静陈列着,彰显着西湖文化的深邃与丰富。
不忘前人之功,后人也在传承中保护和发展西湖。西湖综合保护工程,让西湖的景点格局更为完善,人文内涵更为深厚,遗产整体价值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得到提升,实现了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展厅中的多媒体屏幕滚动播放着一张张西湖的老照片,信息量巨大。荒山还绿、浚湖壮举、环湖动迁、西湖西进、西湖免费开放……属于西湖的“重要时刻”都可以在珍贵的老照片中找寻到踪迹。
守护:绿水青山 湖山永存
一直以来,杭州始终将生态文明放在城市发展的重要位置,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也是西湖多年来一直为之努力的方向。
此次提升改造,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特别设计了第二单元“湖山之胜——松排山面千重翠”,以从古至今西湖生态治理保护为主线,呈现了西湖生态景观丰富多样的特点。一湖碧水、群山环抱、繁花相迎……通过一代代人的努力,如今西湖的水质越来越清,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绿地覆盖面积越来越大。
为了让观众能切身感受到西湖边的生态之美,展厅内还加入了许多创意展陈方式,如动物标本、西湖植被分布图、古树名木分布图、西湖水下森林视频等等,带大家更具象地走近这些居住在西湖边的万千生灵。
自然的天工造化与历代的人工营造完美结合,形成了西湖独具魅力的景观体系,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当数“西湖十景”。“西湖十景”源于南宋画院的画作题名,后经历代传承、皇家钦定而最终确立并沿袭至今,在世界景观设计史上独树一帜,拥有重要地位。第三单元“美学典范——淡妆浓抹总相宜”,系统性地从题名景观的缘起开始,为观众介绍了“西湖十景”的产生、西湖十景景域及其观赏特征、三评西湖十景等重要节点,解读了属于西湖独一无二的美学内涵。
在这个单元中,也有非常多重磅文物展出。其中最吸睛的就是陈列于展厅中央的《清乾隆西湖行宫图》,它是唯一一幅流传至今钤有乾隆御玺的西湖行宫图,全长超过9米,采用传统山水画法,以鸟瞰的形式描绘了乾隆南巡时驻跸的西湖行宫及游览的各景点。画中,“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湖格局清晰可见,其中各个景点和位置标示与现在的西湖景观一一对应,实证了西湖至少200多年来都保持着原真的格局。
为了能够让观众欣赏到这幅画作的全貌,此次博物馆特别定制了10米长的展柜,配以最新工艺的低反玻璃,让观众能够从各个角度欣赏这幅内容丰富的画作,感受千年湖山传世之作。
西湖不惟景致自然秀美,更胜在人文底蕴深厚。无数文人墨客、艺术巨擘流连湖上,留下了数不胜数的文化印记,与湖山佳胜和谐地融为一体,成为令后人引以为傲的宝贵文化遗存。西湖亦不乏英雄豪气。被称为“西湖三杰”的岳飞、于谦和张苍水,他们的动人事迹及与之相关的文化遗迹,为秀美的湖山注入了慷慨豪迈之气。在展厅的第四单元与第六单元,就详细为大家展示了西湖人文历史脉络和对海外的影响力。
回溯:沉浸交互 千年一梦
西湖之美,变化万千,春夏秋冬,各有不同。
通过引进最新数字化3D技术与投影技术,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邀请观众一同入梦,来一场如梦如幻的博物馆诗意之旅。
走进西湖四序体验厅,就像步入了西湖早春二月,行在九曲桥上,赏柳树冒新芽,听鸟儿鸣叫。继续往前走,细心的观众可以发现,柳树的叶片在一点点生长,这正是阳春三月好时节,间株杨柳间株桃。
来到下一个沉浸式体验区,是一个365度的立体场景,两侧大幕墙如卷轴徐徐展开,光影流转。在这里,可以看到不同人眼中的西湖,有书画家、艺术家、儿童、外国友人……在不同人的诠释下,西湖的美变成了各种形态,呈现在了观众的面前。
如果觉得逛得有些累了,千年回眸体验厅也是个不错的去处。在它的入口处,是钱塘门遗址的模型。作为南宋都城杭州城临湖的三个西城门之一,钱塘门遗址是西湖景观“三面云山一面城”历史环境空间分界的直接物证。
在这个共享空间,博物馆希望能给观众营造一个沉淀和回味的地方,感受千年时光中西湖深厚的历史文化。屏幕上,播放着许多名家画作,如刘松年的《四景山水图》、李嵩的《西湖图》、董邦达的《西湖十景图册》等等,大家可以坐在其中静静品味书画笔触下,西湖的别样韵味。
值得一提的是,在博物馆中还放置了许多供游客休息的椅子,这些椅子互相间隔有一些距离,给予了观众足够的隐私空间。
处处是匠心,处处是用心。为了打造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共享文化空间,此次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还在展厅中设置了一些互动区域。比如第二单元展厅内的巨型竖屏,上面播放的就是来自市民拍摄的西湖美景视频。
未来,博物馆将向全体市民征集影像作品,邀请大家一起参与投稿,通过这个窗口,看看大家眼中的西湖究竟是怎么样的。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