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加快乡村片区组团发展 建设高质量发展联合体

奋力打造缩小城乡差距“慈溪样板”

字体:
—2023—
09/18
07:50:50
2023-09-18 07:50:50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元力

  浙江在线9月18日讯(记者 元力)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向纵深推进,如何深度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2019年开始,慈溪聚焦乡村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具有互补互促互联互动条件的村组成片区,以片区党建联建牵引带动规划联体、产业联动、社会联治,构建高质量发展联合体,逐步打造一条乡村共富共美的实践路径。

  2022年,慈溪党建引领乡村片区组团共富相关做法成功入选中国改革年度典型案例和省共同富裕首批最佳实践;当年全市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村庄达到98.5%,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56,为宁波各区(县、市)最小。

  以入选省级共富试点为契机,慈溪全域深化推广党建引领乡村片区组团发展模式,目前已培育市镇两级组团发展片区81个,落地发展项目215个,形成了一批具有慈溪标识的标志性成果和普遍性经验,为打造共同富裕“慈溪样板”、推动“两个先行”贡献更多的慈溪力量。

  片区组团强化联动

  将分散资源有效盘活

  从经济学原理来说,集中度提高是任何一个行业的趋势。在慈溪,党建联建像一条无形的纽带把村庄集聚在一起,也把各自零散的资源集中起来,形成更强大的竞争力。

  比如龙山镇徐福片区,启动实施“党建合作、资源共享、发展互惠”的组团发展新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徐福村2000多万元闲置资金和筋竹、田央2村的200余亩土地,被用于康养基地、净菜超市等16个项目的开发建设,预计每年能给片区带来800万元以上的增收。

  村庄的联合,并非随意组合。慈溪通盘考虑各村区位优势、资源禀赋、治理重点等因素,以3到6个村社为规模,科学分类组建片区,并成立片区联合党委,以“组织共建、发展共谋、事务共商、利益共享”的片区运行模式,实现组织形态与发展形态、社会形态、治理形态相耦合。

  拉长长板,放大优势,这是慈溪片区组团模式的特点。比如倡隆村党委书记龚建立是省“担当作为好支书”、宁波兴村名师,他带领匡堰镇南部片区向“美丽经济”蝶变。组团的三个村成立忆山文旅公司,通过一条文旅线路连接,把分散的资源打造成“全域秀美乡村”旅游路线。

  不在同一片区域,照样能抱团发展。在慈溪,飞地抱团型也是片区组团发展的模式之一。2019年7月,常山县与慈溪市以高新区上林英才产业园作为“消薄飞地”的承载合作平台,撬动常山县的村子抱团发展,盘活各类村集体发展资金。

  片区不光集中在乡村,城市资源也能化“零”为“整”。浒山街道目前有2个市级片区(城西共富共美片区、城乡融合振兴示范片区)和6个街道级片区。其中的城西共富共美片区,投资172.44万元,打造了沿山文旅精品线提升工程。此外,片区还在施山、湾底、鸣山等地建设了3个“山容海纳”创富播坊,直播账号由联合社共同运营,经营收益归片区联合社所有。

  目前,慈溪已经形成资源统筹型、治理联动型、项目牵引型、飞地抱团型等9种组团类型,有效破解了区域发展瓶颈。为确保片区联动健康发展,慈溪还建立市领导乡村片区组团联系点制度,采取“1名市领导+1名镇街主要领导+1个项目工作专班”方式,开展片区联系指导和破难服务,2022年累计解决片区发展难题26个。

  以产业和项目为媒,

  为区域高质量发展赋能

  片区组团,只是发展的第一步。要想撬动整个区域协同发展,还必须构筑片区发展的“动力源”。

  “要发展,就必须坚持大抓项目、重抓项目。”慈溪市共富试点协调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立足慈溪产业块状集聚特点,推动同类产业聚合发展,以产业补链强链延链为主思路,在片区内谋划确定一体化经营项目,积极拓展夜间经济、休闲旅游、农创培训等新型业态,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横河镇梅园片区就是榜样。他们充分利用山水风光资源,建设乡村电商及旅游服务中心项目,在直播平台销售杨梅鲜果及衍生产品达500余万元。再如逍林镇鞋产业片区成立慈溪首家鞋行业协会,制定推广《室内棉(麻)拖鞋》团体标准,带动同产值鞋利润增长超150%。

  在桥头镇,面向未来,当地已经开始布局产业。目前,桥头镇成立了桥南片区和塑料产业整治片区。前者聚集区域内丰富的红色资源、人文资源、旅游资源、生态资源,计划打造一条农文旅相结合的“乡村+亲子精品业态线”。后者已顺利完成老废塑料市场拆迁,腾空土地87亩,将用于建设小微企业园,收益将有力促进村集体经济壮大。

  村庄集聚起来,有利于地方将片区作为“发展布局”的规划单元,不仅重构了政策逻辑,可以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土地利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置高效便捷。

  治理联动项目,让慈溪的乡村面貌一新。在治理上,慈溪锚定城乡接合部、村村毗邻带等治理薄弱点,实行“片区公约”“片区共商”等做法,以片区为单位开展综合治理,通过统一采购项目、统一收费标准等,有效解决了基层服务效率低、管理碎片化等问题。

  目前,慈溪1/3片区实行日常保洁和垃圾收运统包统管,覆盖83个村社,节省环卫成本近1200万元,同比下降26.3%。

  资源的集中,也有助于全面开拓服务提质项目。乘着片区发展的东风,慈溪加快推进乡村组团式养老、教育、医疗、健康、公共交通等优质民生项目,全年共打通断头路、产业路77条,疏通河道14条。

  与此同时,慈溪全面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片区延伸,建立相应服务事项清单,因地制宜在片区设立镇级便民服务中心分中心,真正实现“跑腿少、服务优”,解决了许多民生服务不平衡等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强化平台牵引作用,

  打造共同富裕强大引擎

  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在慈溪,这个支点就是平台。

  做强联合经营平台,是慈溪提升片区经济增长韧性的手段之一。新浦镇东部经济培育片区,当地的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颇有名气。公司通过将村级集体资产吸纳到镇级资产运营平台统一管理,仅海涂发包项目每年增收近800万元。

  注重创新片区发展的方式方法,探索形成好用、管用、实用的支撑手段,着力打造片区经济增长新引擎。这样的实践,在片区发展中比比皆是。

  据了解,慈溪鼓励片区积极推进村庄联合经营,按照多村合作、镇村联营、国资入股等形式进行发展经营,目前已经培育成立32家片区强村公司和片区股份经济合作社联合社,统一经营村级集体存量资产,通过片区发展平台释放市镇财政资金撬动作用。

  片区发展,不光要做强联合经营平台,还要做大就业增收平台。令人欣喜的是,慈溪抱团发展的片区已经拓展出“租金+股金+薪金”的增收致富渠道,形成企业和农户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打造定向招工、农旅融合等各具特色的“共富工坊”,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低收入群体就近就地灵活就业。

  比如附海镇与常山县东案乡,以丝瓜络为媒,开展山海协作项目——附海镇把文创元素植入两地丝瓜络产业链,在丝瓜络产销合作基础上,增加铆接点,充实产业链,形成农业、文创业发展双循环,引导当地2800多农户参与种植,每户增收近1.3万元,探索打造“山海”共富示范样板。

  做优数字赋能平台,为乡村发展蓄能。慈溪市共富办相关负责人说,以全国数字乡村试点建设为大场景,他们上线运行数字乡村平台,形成“1115N”的整体架构,研发推广了“先锋户联”“共享冰爽爽”“易富农”“群治分”等一批具有慈溪标识度的特色场景应用,助力片区整体智治迭代升级。比如“共享冰爽爽”数字化应用,有效补齐冷链物流短板,入选省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典型案例。

  片区发展能行稳致远,离不开政策保障。慈溪建立以片区为单位的城乡统筹要素保障机制,推进更多资源、要素向片区集成配置,比如制定《涉农资金优化整合改革工作方案》,统筹全市涉农资金8.28亿元,对市级片区优先给予政策扶持。

  2023年是片区组团共富试点的冲刺之年,慈溪也立了一个小目标:持续聚焦打造片区组团共富标志性成果,力争到2023年底,实现慈溪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全覆盖,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提升至60%,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持续优化。

  今后,慈溪将深刻把握“党建联建”到“片区组团”再到“城乡缩差”的内在逻辑关系,谋划形成《片区组团共富导则》等一系列建设方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奋力打造缩小城乡差距“慈溪样板”!

  专家点评

  乡村振兴是共同富裕的难点也是重点。走先富带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之路,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慈溪全域推进乡村片区重组,在城乡融合趋势下打造高质量发展联合体,探索一条乡村共富共美的实践路子,乡村振兴的“盆景”正因之逐渐变成一道“风景”。

  慈溪联村共富的实践探索可以用“三字诀”来概括:一是做强了党建“统”的文章。如何把分散的、各自特色优势特点不同的村的组织、资源、发展目标凝聚在一块,党建引领统筹是必然之举,亦是关键之举。慈溪以党建统领把全市260多个行政村组成了81个片区,形成资源统筹型、治理联动型、项目牵引型、飞地抱团型等九类统筹模式,是高明之举。二是做深了城乡“融”的文章。农村现代化是城乡融合的现代化,离开城市的农村是难以走远的。慈溪通过项目、产业、平台、公共服务等载体把乡村振兴放在城乡融合这个系统工程中去推进,这既是缩小城乡差距的应有之义,也是以城带乡的顺势之举,必然为农村发展、农民富裕提供持续不竭的动力。三是做大了业态“兴”的文章。理念一变天地宽。不是所有的乡村都会有产业广阔发展前景,片区组团发展的改革思路意义在于,它解决了在生产空间有限的乡村如何做大业态的问题,片区组团为统筹产业、资金和人力资源的关键要素,为协同一二三产发展、丰富业态模式提供了巨大的制度创新空间,也为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开花落地提供了适宜土壤。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研究员  潘毅刚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城乡差距;乡村;慈溪责任编辑:楼怡霖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