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生育支持政策,绍兴有新消息

字体:
—2023—
09/25
07:50:55
2023-09-25 07:50:55 来源:绍兴网

  9月22日,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推进绍兴市卫生健康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里面有不少内容与你我生活生活息息相关,包括生育、就医政策等,具体如下:

  推进绍兴市卫生健康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进卫生健康现代化建设,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浙江省卫生健康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23〕25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聚焦“病有良医”“幼有善育”“老有康养”,积极打造卫生健康现代化市域标杆,为勇闯中国式现代化市域实践新路子提供有力健康支撑。到2027年,率先实现卫生健康现代化,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群众需求相匹配的全域均衡、智慧高效的健康服务体系,优质健康服务全程贯通、健康生活全民优享,人民更加健康长寿,卫生健康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前列,主要健康发展指标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

  二、重点任务

  (一)推进公共卫生现代化

  1.加强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平稳有序推进疾控体系改革,科学确定疾控机构人员薪酬待遇。加强疾控机构、卫生监督机构规范化建设,设立首席流行病学专家制度,提升应对重大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水平。加强流调、实验室检测、疾病防治科研能力,实现公共卫生人员“人人会流调”。全面建成校健康平台,提升学生健康管理和校园传染病监测能力。村(居)设立公共卫生委员会比例达到100%。

  2.强化重大传染病防控。建立健全多跨协同的新发突发传染病、症候群、异常健康事件监测系统和重大传染病综合防治体系。加大重大传染病防控力度,推进艾滋病检测发现、治疗管理和防治,实现三个“95%”目标(95%的感染者被发现、被发现的感染者中95%接受治疗、治疗的患者中95%病毒载量得到有效抑制)。按照2030年终结结核病目标,深化“无结核社区”创建。开展消除丙型肝炎公共卫生危害行动,推进丙肝“微消除”试点工作。深化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综合防治国家试点工作。

  3.提升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巩固提升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成果,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应急响应机制和快速反应体系。完善市、县、乡三级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迭代“5G+云急救”应用,扩面偏远山区急救站点。提升紧急医学救护能力,加强传染病、化学中毒、烧伤、创伤、儿童、母婴、心理等市级卫生应急救治基地建设。合理扩容重症救治资源,强化重症救治队伍建设。深化航空医疗救护国家试点。

  4.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完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与医疗机构协作机制,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建立公共卫生科,建立健全疾控监督员制度。实施医疗救治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完善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推进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二期)建设并投入运行。创新县级疾控机构与县域医共体协同发展机制,探索公共卫生机构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加强医护人员公共卫生知识技能教育培训,培养临床、预防、管理一体的公共卫生复合型人才。

  (二)推进医疗服务能力现代化

  1.培育高水平学科专科。建立临床专科遴选培育长效机制,力争新增2个以上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每年遴选7个左右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逐年提升病例组合指数(CMI)值和高相对权重(RW≥2)值病例占比,四级手术占比达到25%以上。组建市级梯队发展学科序列,新建市级医学重点学科10个以上、省级及以上医学重点学科5个。推进多学科联合诊疗(MDT)、康复外科诊疗等创新发展,推动医疗服务向诊前、诊后综合服务延伸。

  2.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充分发挥院士合作平台功能,力争建成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推进绍兴市医学研究创新平台建设,打造我市乃至周边地区共享开放的平台。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市、县级医院每百名卫技人员年科研经费平均达到60、20万元以上。加大科技计划立项力度,争取每年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20项以上,省科学技术奖3项。推进毕业后医学教育发展,强化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孵化,每年获评50项以上。

  3.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育行动。建立重点医学院校、重点医院常态化联系合作机制,探索实施绍籍名医回归工程和“家燕回巢”工程,深化“千名硕博”全球引才活动,到2027年,千人医师数达到4.5人。深入推进省高层次人才特支计划和绍兴“名士之乡”英才计划2.0版,每年入选省高层次卫生人才10名左右,累计遴选卫生健康领域市级特支计划人才100名左右。制定年轻干部人才中长期培养规划,分层分类建立医疗卫生“5511”人才库。选派百名年轻干部赴先进地区培训深造,壮大“精业务、懂管理”复合型干部队伍。

  4.强化高品质中医药传承创新。深化省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市建设,力争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达到4家以上。积极孵化特色中医药学科、专科,新建省级及以上中医药重点学科、专科5个以上。推进中西医协同医院建设,完善“西学中”人员培养模式。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实现示范单位市、县两级全覆盖。弘扬“越医文化”,建成绍兴市越医博物馆,打造中医药文化一条街。加大国家级、省级项目申报,每年市级以上中医类别科技计划项目立项20项以上。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培育省级及以上各类中医药人才5名。

  (三)推进医疗服务体系现代化

  1.推动省市名院建设。构建杭州—绍兴市际优质医疗服务圈,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成5家省级医院绍兴院区,完善人才、学科、医保、财政等配套政策和以核心指标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与市、县级医院差异化发展。制定出台市人民医院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推进与国内名校名院合作。优化专科医院布局,试点眼科、口腔、骨伤等专科医院联合共建的医疗综合体,力争专科医院床位数占比达到30%以上,专科医院诊疗人次占比达到10%以上。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

  2.深化县域医共体建设。完善双向转诊机制和通道,合理制定县域内分级诊疗病种目录和转诊标准,县级三级医院以日间服务为重点推进急慢分治,引导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患者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诊,县域内就诊率保持在90%以上。推动县域医共体向健康共同体转型发展,构建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一体连续的县域健康服务新模式。鼓励市级医院积极参与城市医联体、健康共同体建设。

  3.推动县级强院建设。以“千县工程”为抓手,实施县级强院建设“七大行动”,着力加强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救治“五大中心”建设,提升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诊疗能力。聚焦疾病谱、群众需求和主要外转病种等,加强短板学科、紧缺学科建设,增设二级学科、发展亚专科。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稳居全省前列,新增三级医院1—2家。县级公立医院中三级医院占比保持在50%以上,床位占比达到78%以上。

  4.加快基层网底建设。深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加强基层急救、全科、儿科、中医科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20家乡镇卫生院达到二级医院能力水平。开展乡村医疗服务优质共享改革,新建、改扩建村级医疗卫生机构200家以上,年定向培养医学生100人以上。到2025年,常住人口千人以上且尚未实现“15分钟医疗服务圈”覆盖的行政村全部设立村级医疗卫生机构,村卫生室医生中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比例提高到60%左右。改革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健全城乡居民免费体检制度,年体检人数达到100万人以上。

  (四)推进数字健康现代化

  1.推进卫生健康数字新基建。开展“浙江健康云绍兴子云”建设,推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核心业务规范有序上云。建成“数据高铁”,强化数据质控,汇聚全人群全周期全要素医疗健康数据,培育健康医疗数据要素市场。

  2.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加快数字医疗应用场景建设,推进省级重大应用贯通落地。推动医疗机构开展常态化“云诊室”服务,形成线上线下分诊新模式。延伸拓面出生缺陷一体化管理、数字越医等“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重点场景应用,协同完善政府主导、市场运营、社会参与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运行机制。

  3.推广普及人工智能临床辅助决策支持应用。实施数字医共体和医疗卫生数字提升工程。普及人工智能临床辅助决策支持平台在全市县域医共体应用,实现人工智能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新突破。建设未来社区(乡村)智慧健康站。

  4.探索“未来医院”发展。开展“未来医院”建设试点,加强数据技术与生命科学交叉结合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探索应用,推动5G+、人工智能、机器人应用等信息技术与医疗相融合,实现院前、院中、院后全周期数字医疗健康服务。

  (五)推进健康服务现代化

  1.打造健康浙江市域示范区。完善健康绍兴建设工作推进机制,推进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基本形成“1+X”健康影响评价模式。高质量推进健康绍兴行动,培育市级样板100个。深化健康城市建设,巩固提升健康促进场所创建,实现健康区、县(市)建设全覆盖。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体育健身和运动休闲成为普遍的健康生活方式。到2027年,城乡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4.7%以上。高质量实施肺癌、结直肠癌、老年痴呆等早筛项目以及流感疫苗、肺炎疫苗接种等疾病预防工程,全面提高群众健康水平。

  2.完善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建立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落实生育保险、婚育假期、生育服务、托育服务、入园入学、就业住房等支持措施,切实减轻群众生育、养育、教育负担。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开展出生人口监测预警。倡导和谐婚育新风,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

  3.争创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推动用人单位办托、社区办托等公建运行模式,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利用现有资源开设托班,鼓励社会力量提供普惠托育服务,按需配置城乡托位资源。推动普惠托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推进0—3岁婴幼儿发育监测筛查和干预。完善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体系,扩面增项优生优育健康服务,提升出生缺陷儿童保障水平。到2027年,严重致残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1‰以下,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执业(助理)医生达到1.17人,实现等级妇幼保健机构县级全覆盖。

  4.构建老年健康友好型社会。全面建立医养结合服务快联快通机制和养老服务机构健康巡诊制度,积极发展“互联网+”医养护、家庭病床与家庭养老床位“两床”融合等服务模式。建优绍兴市康复医院,加强二级以上医院康复科建设,各区、县(市)至少设置1家护理院(中心),支持基层医疗机构设置康复护理病床,开展社区、居家康复护理服务。推行机构居家一体化的安宁疗护服务模式,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建设安宁疗护病房。做强市级老年医学中心、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安宁疗护指导中心(培训基地),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均设置老年医学科。

  5.提升社会心理服务能力。巩固国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成果,健全社会心理健康、精神疾病综合防治和社区精神障碍康养服务网络,推进综合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精神卫生(心理)门诊。推动学校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强化严重精神障碍管控,探索实施“枫桥式”精神障碍患者管控机制。全域打造社会心理服务综合体,推广心理服务热线和社会心理云健康平台融合服务,到2027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0%以上。

  (六)推进行业治理现代化

  1.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深化总额预算下全市住院费用按照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点数法付费改革,探索开展门诊病例分组(APG)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医保基金长效平衡机制,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完善以“中治率”为基础指标的中医医院DRGs激励系数,健全符合中医药服务特点的支付方式。推行长期护理保险,逐步扩大医保对常见病、慢性病和康复护理等互联网医疗服务支付范围。加快推进医保移动支付应用,促进“互联网+医保”发展,进一步扩大定点医药机构纳入范围。

  2.优化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深化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落实动态调整机制,按照“设置启动条件、评估触发实施、有升有降调整、跟踪监测考核”的基本路径,强化医疗服务价格监测,及时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到2027年,全市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例达到38%。

  3.完善药品供应保障。做强高端生物医药省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促进医药产业和医疗卫生协同发展。严格落实国家、省、市联合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加强执行情况监测通报,抓实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落地。到2027年,集中带量采购药品品种和医用耗材种类增至650个24类。完善应急医疗物资储备体系,深化日常监测预警和分级应对机制。

  4.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制定出台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建立健全人才、科技创新、事业发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等薪酬总量专项激励机制,落实公立医院内部分配自主权,在核定的薪酬总量内,允许医院自主设立体现医疗行业特点、劳动特点和岗位价值的薪酬项目,逐步建立体现优绩优酬导向的薪酬体系。全面推行公立医院院长年薪制。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改革,加强乡村卫生人员综合保障。

  5.强化行业综合监管。完善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深化实施“院科两优、德医双强”工程、“三型争创、强根壮脉”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清廉医院建设。加强卫生健康法治建设,开展法治医院建设。推进“数智卫监”应用提质扩面,深化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完善三级医疗卫生质控网络,强化述职考核机制。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进专项治理,加强县级以上医院智慧消防建设。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推进行业自律。

  6.强化公立医院运行管理。深度融合“医改+数改”,打造涵盖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综合改革、项目建设等核心指标的全方位监管“驾驶舱”。健全绩效考核和绩效评价机制,建立基于数据循证的医院运营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实行全口径、全过程、全员性、全方位公立医院综合预算管理。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规范重点领域、重要事项、关键岗位的流程管控和制约机制,防范财务风险、业务风险、法律风险和廉政风险。

  三、加强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和加强党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康绍兴建设领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制定年度任务清单。各地各部门加强联动、高效协同,明责任、强赛比,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见效。

  (二)强化投入保障。严格落实政府办医责任,优化医疗卫生支出结构,重点加大对乡村医疗、“一老一小”健康服务、公共卫生、中医药发展等保障力度。全面落实绍兴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政府投入政策,积极化解存量长期债务。

  (三)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跟踪指导、监测评价、考核激励等工作推进机制,做到工作项目化、任务清单化、节点时间化,形成工作闭环。及时挖掘卫生健康现代化建设的典型做法和创新实践,加大宣传报道力度,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附件:绍兴市卫生健康现代化建设重点指标体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生育;政策责任编辑:徐茜茜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