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从“湖山”走向“湖山”的故事。中国浙江遂昌县湖山乡的12名山村孩子,一步步登上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的舞台,与数万观众一同唱响家国之歌。一个音乐筑梦山乡的故事从此打开……
9月23日晚,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现场,孩子们和全场观众共同唱响《我爱你中国》。记者 梁臻 摄
13岁的叶宇华从没觉得自己那么小,直到9月23日晚,他站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钱江潮涌”主火炬塔边上。
他才体会到了大——大大的舞台、大大的梦想。正前方的旗杆像老家的杉树一样昂首挺立,国旗护卫队叔叔迈着整齐的步伐护送五星红旗入场。当《我爱你中国》的旋律响起,8万人体育场齐声歌唱……这一刻,他清晰地听见了自己的心跳声。
扑通、扑通、扑通。杭州亚运会的开幕之夜,包括叶宇华在内的12名浙江山区孩子站上世界级的舞台,和亿万中国人一起,见证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唱出了同一首歌。这声音,跨越江河湖海,飞过重重青山,穿过风景如画的仙侠湖,抵达一个神奇的地方。
躬耕书院音乐筑梦班的孩子在亚运会开幕式上表演。新华社记者 杜宇 摄
距离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约300公里之外,中国遂昌县湖山乡黄泥岭村。
夜幕降临,这个只通水路、三面环湖的村子躁动起来。忙碌了一整天的人们收起农具、放下碗筷,沿着蜿蜒的村道三三两两地赶到一个叫躬耕书院的地方,一台彩色电视机前早已挤满了人。“看,真的是我们黄泥岭的孩子在唱歌!”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舞台上演唱的12名孩子——黄子雅、叶江南、方浩亦、叶宇华、林书乔、叶珈艺、程查理、朱周雯、黄晨兮、陈果涵、周俊峰、黄勖劼,正是从黄泥岭村起步,走出大山、蹚过河流,奔向广阔的世界。
(一)一阵轰隆声从村口传来,拖拉机上跳下几位哥哥姐姐,他们问:“有想学唱歌的孩子吗?”
黄泥岭与杭州亚运会的故事,要从10年前那个炙热的夏天说起。
10年前,黄泥岭村的孩子们在躬耕书院开启不一样的夏天。杨崴宁 摄
那一年的暑假和以往并没有什么不同。每天,10岁的周晨倩写完作业后,喜欢躺在高高的草垛上,她的眼前是悠远湛蓝的天空,身旁是来自山谷清新的风,耳边不时传来农人们的吆喝。她幻想着,等爸爸忙完,就能带她去县城吃上一次炸鸡腿了吧——即便她的家住在比黄泥岭还要远上十多公里的苎埠洋村,到县城要走上一段长长的山路,再坐上一小时的船,然后换乘汽车。
就是在这样平常的一天里,一阵轰隆声从村口传来,拖拉机上跳下几位哥哥姐姐:“有想学唱歌的孩子吗?”小村子消息传得快。没多久,村民们从田地里、家里围了过来。
“黄泥岭能办夏令营?有老师嘛,可以代管暑假作业吗?”
“可以教孩子们唱歌、读书、写字。”
“农村娃娃,唱什么歌呢?”
“不收一分钱,要不去试试看?”
……
就这样,周晨倩和几个孩子爬上车斗,轰隆隆的拖拉机带着他们一路蜿蜒,在黄泥岭村一条青石板路前停了下来,沿着这条小路往下走,有一座四四方方的院子。周晨倩认识正中间那个屋子上的四个大字,她轻轻读着:“院书耕躬”。
“从右往左念,这里是躬耕书院。”一只宽大的手掌拍了拍她的后脑勺,“你们可以叫我阿戴叔叔。”
这位阿戴叔叔,全名戴建军,在杭州经营着一家饭店。2008年,他为了寻找纯正味道的土鸡,偶然到了只通水路的黄泥岭,当他走下渡船,看到群山怀抱之中的黄泥房子、挑着扁担朝他微微一笑的淳朴村民,便深深爱上了这个古朴自然的地方。
即便在浙江,黄泥岭都是一个位置偏远的山村,这里距遂昌县城53公里,距丽水市区154公里,距省城杭州有将近300公里。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最渴望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偏偏这位阿戴来了一次又一次,还大费周章地在这个地方建起了一座书院。
黄泥岭陆陆续续出现了一些陌生人。这些都是阿戴邀请来的客人,他们喜欢这世外桃源,住上几天,看看白云青山、听听虫鸣鸟叫。后来,一些村民还在书院领上了工资——他们做饭、打扫、洗菜,自家的原生态食材也有了销路。
沉睡的村庄渐渐苏醒,在万众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后,命运的齿轮再一次开始转动。村民们不知道,这些说话口音和自己不太一样的人在大山外有着响当当的名气——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古琴独奏者陈雷激,和他的夫人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教授陈琳……看过世界上各种各样风景的他们,很快沉醉在这如诗如画的乡村风光里。他们也和阿戴一样,来了一次又一次。
“这么好的山水,这么好的人,我这个教书匠能做点什么呢?”一天,陈雷激望着山野间追逐的孩子们说,“我教他们学些音乐吧。”
阿戴陷入沉思,但也仅仅是过了一小会儿。“那就办个班,纯公益,就叫躬耕书院音乐筑梦班。”
许多年后,周晨倩才知道筑梦班背后的这些往事。她依然时不时回味那个难忘的暑假,她唱歌、画画、写字、念《朱子家训》。每天,她坐在拖拉机车斗里,迎着山风来到书院,再伴着晚霞回到苎埠洋,沿路的小花小草都在对她微笑。
2013年,筑梦班蹒跚起步,阿戴的心里还有些许踟躇:“今年有孩子来,明年、后年呢?”那时的他没有察觉,在“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原创戏曲《牡丹亭》的这方土地上,音乐的种子经过四百年的蛰伏,正静静等待着山外的微风细雨,破土而出、恣意生长。
那一年,3岁的叶宇华咿呀学语,哥哥一字一句教他唱着《一闪一闪亮晶晶》;4岁的叶江南在奶奶的怀抱里进入梦乡,这位没有上过学的老人轻轻哼着儿时的山歌;朱周雯2周岁生日那天,爸爸把心爱的吉他放在她的怀中,“咔嚓”拍下一张照片,他幻想着女儿长大后为自己弹奏的样子……
(二)孩子们排着队,每人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喜欢的数字,筑梦班的第一首歌就诞生了。
平静的仙侠湖把黄泥岭与外界阻隔,但没有边界的音乐搭起了一座通往世界的桥梁。
每个夏天,我们都和老师在黄泥岭放声歌唱。躬耕书院供图
依然是2013年的夏天,一位斯斯文文、不苟言笑的老师走进孩子们的课堂。他们不知道,这就是那首家喻户晓的歌曲《我和你》的作者、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音乐总监陈其钢。他们更不知道,这位享誉世界的音乐家一眼就爱上了黄泥岭,并在这里住了下来。与他同行的,还有北京奥运会古筝独奏者常静。
常静的第一堂音乐课上,二三十个不知道什么是五线谱的孩子,齐刷刷地盯着一块刚刚支棱起来的黑板。她在讲台前踱来踱去:“怎么让他们认识音乐呢?”
“同学们,1到7之间,你们最喜欢哪个数字,大家一起写一首歌好不好?”
孩子们由小到大,每个人在黑板上写下一个数字。他们把粉笔交还给常静后,她在那些歪歪扭扭、大小不一的数字中间画上了几道竖线。
一旁的陈雷激接过粉笔,在最后补上了一个“1”。
常静坐在教室的钢琴前,把孩子们写下的数字巧妙地变成了“do、re、mi、fa、sol、la、si”。筑梦班的第一首歌《躬耕歌》神奇地诞生了,它的作者是第一届筑梦班的全体学员和老师。
2015年,中国杭州获得了第19届亚运会举办权。那是筑梦班成立的第三年,陈其钢在躬耕书院开设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音乐工作坊,每一个夏天,不少青年音乐人从海内外慕名而来。他们与筑梦班不期而遇,仿佛找到了一个“理想国”。
大山外的老师一点点教会了孩子们音符、音节、乐谱和乐理,不急不躁,似乎音乐就是生活。每天,躬耕书院都会飘出悠扬的歌声,它跟随袅袅炊烟,飘向美丽的田野。
朱引锋,就是被好友阿戴手机里的歌声吸引着来到这里。这位年轻的大厨,朴素地想为唱歌的孩子做点什么。他和阿戴约定:“先去一个暑假。”
他用当地原生态的食材做可口的饭菜,就想让孩子们多吃点。待着待着,他知道了更多乡村的故事:不少孩子是留守儿童,很久才能见父母一面;有的孩子最远只去过湖山乡,不知道山外的世界长什么样;还有的甚至从没见过自己的妈妈……
朱引锋找到阿戴说:“我不走了。”
谁都没有料到,这位不通乐理的厨师成了筑梦班的“顶梁柱”。
他给孩子们做饭,来来回回坐船、开车,往返县城和村里,班里缺啥他就添啥。
他还一丝不苟地给孩子们定了“班规”:课前课后要向老师敬礼、吃饭不能剩菜、自己的衣服要自己洗……有孩子破坏规矩,他会板起脸来认认真真讲道理。
2017年,朱引锋回萧山成了家,两年后又做了爸爸。村民们以为他一去不返,他却又拎着包,风尘仆仆赶到了黄泥岭。
年复一年,时间在乡村里慢慢流逝,音乐缭绕在黄泥岭村。不知不觉中,村民们习惯了乡村平淡的生活里时不时流淌出音节。
筑梦班的孩子,开启了和他们父母不一样的人生。喜爱唱歌的周晨倩从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毕业后,回到家乡遂昌,成为一名基层文化员;爱上古琴的曾佳慧,考入中国音乐学院,成为全村的骄傲;还有家住黄泥岭村的曹慧,原本害羞的她从筑梦班毕业后变得爱笑、自信了。
小城里,躬耕书院的美誉被口口相传。筑梦班招收学员的范围从黄泥岭村扩大到湖山乡,又到遂昌全县。
2018年,遂昌以汤显祖之名举办首届“汤公音乐节”。开幕那天,工作人员王黎的目光停留在一群穿着传统服装、排着整齐队伍的孩子身上。她一路跟着他们走进剧院,看着他们自信满满地走上舞台,很快沉浸在这天籁般的童声里。
“这是哪里来的儿童合唱团?”她问身边观众。
“就是遂昌的孩子呀,躬耕书院筑梦班的。”
那个晚上,她给7岁的女儿叶珈艺看了筑梦班的表演视频。小珈艺说:“妈妈,我也要去唱歌。”
(三)北京世园会开幕式彩排,替补的两个孩子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站在无人的后场,举手敬礼。
仙霞岭山脉自南向北深入浙江,在遂昌西南部,充沛的雨水留下一个曲折狭长的仙侠湖。
时光流逝,躬耕书院的音乐,成了湖山乡的一座“地标”。
阳光雨露、山风习习,筑梦班的孩子们唱着唱着,唱过了万水千山;唱着唱着,他们眼里的世界更大了。
2019年,陈其钢受邀担任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艺术总监,躬耕书院音乐筑梦班的孩子也接到了邀请,在开幕式上演出。
去北京的日子很快到来,22名孩子中,黄朵拉、蓝清荷是替补队员。每次彩排,朵拉、清荷都会和小伙伴们一起化好妆,穿上漂亮的红色格子裙,等待上场的机会。
最后一次彩排的那晚,北京气温骤降。她们披着厚厚的羽绒服,在临时搭建的候场区内安静等待。不过,她们已经明白,上场表演几乎是不可能了。朵拉有些失落:“好想上台去唱歌哦。”
“我们可以在这里唱啊。”开朗的清荷安慰她,眼睛笑得弯弯的。
两个小女孩轻轻跟着彩排的歌声哼唱起来——
我走过青青芳草天涯
我飞过潺潺流水时光
挥手之间 青丝白雪
长夜星辰绘亮你的容颜
这首歌,是作曲家王之一和陈其钢共同创作的《心底的天籁》。心底的天籁,唱出了她们的梦想。
突然间,一阵昂扬、熟悉的旋律传来。“是国歌!”清荷牵起朵拉的手,跑向舞台的方向。
她们看见,远远的地方,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深邃的夜空被装点得无比庄严。国歌奏响。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两位女孩有力地把手举过头顶。
2019年,北京世园会开幕式,彩排现场外,筑梦班两位没能上场的孩子黄朵拉、蓝清荷对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敬礼。
音符仿佛是一个信号,召唤着她们。
不久后,带队的老师收到了一张别人转来的照片,定格的正是没有上场的朵拉、清荷向国旗敬礼的背影。
北京世园会的演出轰动了湖山,黄子雅、叶江南和另外18个同伴放声歌唱时,6岁的黄勖劼在电视机前拍红了小手,他看了好多次演出视频,把《心底的天籁》唱给最爱的外婆听:“我什么时候能去舞台上唱歌?”
筑梦班走过整整10年时,黄勖劼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外婆不曾想过,孩子天真的愿望就要实现了。
今年夏天,一个激动人心的讯息最先传递到筑梦班。“孩子们,你们要去亚运会了!”
仙霞岭深处,大家开心地喊着、跳着。
经过选拔,12名孩子获得了亚运会开幕式登台的机会。他们的心里一直热乎乎的,因为,一团亚运的“圣火”已在熊熊燃烧。
(四)朱周雯久久没能入睡,她偷偷走到窗前,对着夜空许下了生日愿望:“一定,要留到24号!”
2023年的初秋,杭城散发出桂花的幽香,行色匆匆的人们发现,今年的花事比以往来得更早一些,仿佛迫不及待追赶着即将到来的盛会。同样早早赶来的,还有参加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排练的筑梦班孩子。
不知多少个早晨,他们趴在赶往体育场的大巴车窗边,透过被阳光照得锃亮的玻璃窗,看见波澜壮阔的钱塘江、道路两旁越来越多的亚运标识,脸上难掩兴奋与好奇;又不知多少个深夜,他们结束排练,披着月光在大巴车上沉沉睡去。
密无间隙的日子里,朱周雯藏了一件心事。
她又一次掰着手指头算了算,“只有不到10天了。”开幕式前4天,是她盼了很久的12周岁生日。但是,今年不会有爸爸妈妈和妹妹,没有蜡烛、也没有蛋糕……
眼泪在偷偷打转。
陈果涵、黄晨兮猜到了她的心事。她们决定“串通”带队的朱引锋和其他小伙伴,“给雯雯一个难忘的生日”。
很快,这个秘密在孩子们中间悄悄传递,它像一个快乐的信号,给紧张的排练添上斑斓色彩。由于日程紧凑,孩子们约定,把雯雯的生日提前,给她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
那天傍晚,朱引锋趁着孩子们晚饭的时间,溜到宾馆附近的一家烘焙店买下了最后一个紫色小蛋糕。
晚上,孩子们用约定的“暗号”各自分工。室友黄晨兮用手蒙上朱周雯的眼睛,有人关掉了房间的灯,有人偷偷摆上了贺卡。
听到小伙伴们窃窃私语,朱周雯迫不及待掰开黄晨兮的手——漆黑的屋子里,一团小小的火苗渐渐地照亮了朱老师清瘦的脸,又照亮了自己的眼泪。
轻轻地,孩子们哼起了筑梦班教会他们的《不能言说的梦想》:
我有个不能言说的梦想
它不切实际高高挂在天上
有时它近在前方闪烁着光芒
有时它浮现爸爸辛劳的脸庞
是啊,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此刻就在眼前了,就像这摇曳的火苗,炙热而坚定地给予他们力量。
那一夜,朱周雯久久没能入睡。她偷偷走到窗边,对着那高悬空中、若隐若现的星星许下了12周岁的愿望:“一定,要留到24号!”
离开遂昌前,朱引锋给孩子们编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如果不努力,可能会提前回家,换别的团队表演……”此时,进入梦乡的他并不知道,这些他最爱的孩子们已经悄悄地长大了。
十年,筑梦班走出了300多位孩子。在这个温暖的集体里,他们学会了团结,懂得了感恩。
第一次开幕式彩排结束后,12名孩子没有急着跑下舞台,他们心照不宣地站成一排,对着陌生的导演、指挥深深鞠躬:“谢谢老师,您们辛苦了!”
(五)黄子雅默念着那些熟悉的词句,念着念着,她仿佛在家乡的田野、小院里自在歌唱。
9月23日傍晚,孩子们又一次穿过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地下长长的过道,走向主火炬前的舞台。
在这段走过许多次的路上,最年长的黄子雅发现,活泼爱笑的大家变得格外安静,几个小伙伴偷偷捏起了拳头,甚至,参加过北京世园会开幕式的她也不免有些紧张。
于是她闭上眼睛。眼前出现的不再是静候开幕的盛装的体育场,她“看见”了躬耕书院的蓝天、白云、茶园、睡莲……熟悉的词句浮现在脑海中:
我的家
天是蓝的 水是绿的
走过层层梯田
在白云缭绕的山巅
到处是郁郁葱葱的茶园
这是陈其钢笔下自然、可爱的湖山,写在歌曲《心底的天籁》中,一字一句,都是对这片土地真挚的爱。
黄子雅在心里默念了起来,念着念着,她仿佛置身仙侠湖畔,在家乡的田野、小院里自在歌唱。
华灯初上,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如一朵圣洁的莲花如期绽放,五湖四海的人们汇聚至此,静静地等待圣火点燃。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响彻体育场,五星红旗在舞台正前方迎风飘扬,孩子们和全场观众一起,用饱满的情感歌颂亲爱的祖国,一种无比强烈的自豪感渐渐升腾:
湖山,我们亲爱的家乡;湖山,我们站在世界的舞台。
开幕式表演进入最后一个篇章,12名少年换上礼服,《梦想天堂》悠扬的歌声扣人心弦:
我们的家
住在天堂
碧绿的湖水荡漾着美丽的梦想
这首献给杭州的歌,是每一个人的心声——天堂在杭州,也在黄泥岭;碧绿的湖水,荡漾在千年西子湖,也流向风光旖旎的仙侠湖;美丽的梦想,是杭州圆梦亚运会,更是山里孩子的音乐梦想……
世界记住了杭州。也许,并不是每个人都看见了12名孩子的脸,但他们的歌声每个人都听得见。
十年前,在无人知晓的黄泥岭种下的那颗音乐种子,正和世间万物一起自然生长,斗转星移,她让我们看见了梦想的力量、乡村的蜕变。
现在,人们共同唱响了杭州亚运会的主题歌曲《同爱同在》:
同一片大海和天空
同迎着黎明和繁星
同样的向往和憧憬
同圆我们一个梦
我们同拥有一个家……
此时此刻,家是湖山、是杭州、是浙江、更是中国。
开幕式后的第二天早上,富阳富春江畔,第一枚闪闪发光的亚运金牌产生,它属于中国赛艇运动员邹佳琪、邱秀萍。
奖牌上若隐若现的绿水青山,令人心驰神往——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处处都有山水风光,她或许是高耸的珠穆朗玛峰和神秘的纳木措,是延绵不断的大兴安岭和绚丽的天池,是江南处处有诗意的雁荡山和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西湖……
杭州亚运会奖牌的名称,正是“湖山”。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