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洋眼看亚运:1982年就开始跑体育的外国记者 被“绿色杭州”圈粉

字体:
—2023—
09/27
15:38:30
2023-09-27 15:38:30 来源:潮新闻 策划 陈文文 张彧 制作 王涵 应陶 徐克涛

  “我一定会再次来杭州!下次我要带上家人们来西溪湿地。” 

  在亚运记者团的一场西溪湿地城市采风活动中,我们遇到了去过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印度记者Omprakash Mundra。

  在西溪的游船上,望着碧绿的溪水,73岁的Omprakash以一个摄影记者的视角总结道,杭州是一座“在生态保护和现代化之间有很好平衡”的城市。“像杭州生态环境这么好的城市,很少有。更难得的是,这里的自然景观和现代景观很好地融合。”

  在杭州短短十几天,他领略了摩登大厦和繁华商圈,也沉浸在生态美景和历史文化遗产中,比如西湖、大运河等。而9月24日,他来到西溪湿地。 

  据Omprakash介绍,这是他首次来杭州,也是第5次来到中国。此前,他来观看过北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等赛事。

  1982年起,Omprakash怀抱着对体育赛事的热情,以观众、志愿者、记者身份亲临过众多国际比赛的现场;从奥运会、冬奥会、世界杯,到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 

  在和Omprakash的畅谈中,我们随着游船缓缓行入电影《非诚勿扰》的取景地,望着碧波、几行白鹭、葱郁的植被,像是进入一幅东方水墨画卷。

  秋分时节的西溪,不仅满满绿意,也有好“柿”发生。

  西溪一带自古盛产柿子。每年秋季,在保留了7000多棵柿子树的西溪湿地,可以见到人们扛上竹竿、挎上篮子,采摘柿子的画面。

  亚运记者团遇上沿途兜售柿子的商贩,带着好奇询价,听闻一斤10块钱,直呼价格友好。

  在河渚街上,各种“文化地标”也让亚运记者团从味觉、视觉、听觉、嗅觉,立体地感受西溪流淌的人文历史。

  从1200平方米的“糕点文化体验馆”,到龙舟陈列馆,再到“西溪且留下”打卡点,Omprakash一路感受西溪的人文知识点,并发现一些亚洲文化风俗共性之处。

  乾隆下江南御笔亲题的“龙舟胜会”,如今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也成为蒋村的一张文化名片。在做工精美的龙舟陈列品前拍照留念之时,Omprakash表示每年十月,印度也有类似的赛龙舟活动。

  在这趟“City walk”的尾声,这位背着“长枪短炮”的资深印度媒体人,和我们分享了他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现场拍摄的视频作品。

  在偌大的奥体“莲花碗”,以“潮起亚细亚”为主题的开幕式,带给他震撼的文化和美学体验。从杭州文化、中国文化到亚洲文化,从传统到科技,这场美轮美奂的盛会加深了他对中国和杭州的认知。

  Omprakash的相机里,已有2000多张和杭州亚运会相关的照片。他表示会待到闭幕式那天,用镜头记录更多亚运及杭州的美好时刻,将这里的故事带给更多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亚运责任编辑:吴珂珺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