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至15日,2023世界数字经济大会在宁波举行。300多家国内外企业集中参展,华为、阿里、安恒、吉利等行业“巨头”,纷纷带上自家的数字新产品亮相。
透过这场数字盛宴,不仅可以饱览国内外顶尖的数字技术,本地展商们还能找趋势、找生意、找差距。借机,记者也试图洞察宁波智造当前的“进化”程度,一线了解广大企业对数字赋能的真正诉求。
大会期间,数位院士专家和政企面对面“把脉问诊”。当新型工业化、数实融合、人工智能、算力、中小企业等成为大家口中的高频词,在宁波能碰撞出怎样的“数字火花”?制造大市宁波该如何从中抢抓机遇?
中小企业加速“智造”转型
当前,数字化转型已从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全面铺开。在宁波,量大面广的中小微制造企业也正在数字化转型中经历着“爬坡过坎”。本届展会上,“中心企业数字化转型”成了当仁不让的热点话题。
采访中,展商们也都不约而同地谈到,前不久,宁波入选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这无论对正在踌躇如何数字化转型的小工厂,还是对一批在持续摸索技术路径的改造服务商来说,都是一枚“强心剂”。
“我又新创办了浙江添翼工业软件有限公司,首版软件刚完成开发。”企业创始人叶朝伟告诉记者,当前,我国工业软件主要集中在解决数据收集加统计分析这个层面,随着智能制造推进的深入,这些系统已不能满足现有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求。
“以前经常听说宁波在工业等基础软件领域,跟国内外先进城市比有明显‘短板’,但是这几年不少企业潜心研发,已经逐渐改变了局面。”深耕工业软件20余年的叶朝伟,深有心得体会。
不仅如此,让本地展商们颇为自豪的是,面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其自主研发的工业软件产品,已经从宁波工厂走向全国各地的市场。
“成立短短三年,我们通过扎根宁波这片制造沃土,实现了从‘从0到1’的积累。”在宁波数益工联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台,创始人何盛华欣喜地发现,有来自宁波周边城市的中小企业观展商,前来咨询自己的“轻工厂”业务。
针对离散型制造,自主研发工厂数字化软件,何盛华说,这一年多来自己带着团队跑遍了全国300余家工厂,开启了“从1到N”的拓市之路,要把“宁波经验”带进更多城市、更多工厂。“目前,我们已在苏州、上海、广州等地成立分公司,技术服务网络已覆盖华东、华北及华南地区。未来还将紧跟产业转移,将技术服务辐射至墨西哥等海外市场。”
放眼全国,制造领域仍是各地推动数实融合的主阵地。“宁波有基因有土壤,又有丰富的场景,可以持续发力产业数字化,先行打造数实融合的全国标杆。”宁波市数字经济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数实融合的发展趋势之下,眼下,宁波正在加速探索“以数强实”的新路径,并研究出台相关的行动方案。
“造什么”和“怎么造”一样重要
不可否认,在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之下,近几年,未来工厂、智能工厂及数字化车间等一拥而上,已经成为先进制造的标杆。
宁波拥有上万家规上工业企业,产业数字化自然也是搞得“风生水起”。目前,宁波全市省级以上制造业数字化标杆试点总数、实施数字化改造的企业总数都是全省第一。
不过,这仅仅是在解决“怎么造”的问题。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潘云鹤在对宁波的政企面对面进行“把脉”时,就不止一次地强调:“宁波企业侧重于用数字化解决‘怎么造’的问题,事实上对制造业而言,‘造什么’和‘怎么造’一样重要。”
“传统产业要转型现代化产业,核心是改变产品力。”潘云鹤还指出,宁波有大量“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可以从产品的创新设计入手,通过提高产品的智能化程度,来提升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辐射能力。比如,把人工智能技术充分这也是宁波提高数字经济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关键手段。
用创新能力改变产品力。展会上,来自宁波余姚的工业机器人研发生产企业“智昌集团”,正在用一款新产品撬动新的市场。
“这是国内首个同时应用于工业和医疗的双臂协作机器人系统,可以协助医生进行精细的肺部手术。”工作人员,该系统由一个机器人控制器控制两个协作机械臂,具有双臂协同、协同拖动、感知与决策、低代码编程和无线示教等功能,解决了单臂机器人难以完成的柔性任务处理难题。
企业是当之无愧的创新主体,而政府要做的是强化平台支撑,尤其是要加强企业和科研院所之间的融合互动。
“要推进新型工业化,就必须要培育国际领先的产业集群。例如,宁波可以依托中科院材料所等科院机构,打造国际领先的新材料产业之城。”心系宁波科创能力建设的,还有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的常务副总设计师、卫星总指挥王建宇。
听闻这两年,甬江实验室、东方理工等一批科研院所在宁波密集落地,王建宇对此寄予厚望。他说,瞄准一批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宁波一定要舍得对这些大的科研平台的投入,全力以赴加强基础研究,激发创新策源的功能。
“苏州舍得花‘大手笔’把姑苏实验室打造为国家级实验室,宁波也可以拿出这样的魄力来建设甬江实验室,这对产业的带动意义将是长期而深远的。”王建宇建议。
算力,建好更要用好
今年在数字经济领域引发全球关注的AI大事件,恐怕非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莫属。这股“大模型”的风,果不其然也吹到了宁波的展会上。
展会上,华为、阿里、腾讯等都不约而同把自家的“大模型”产品摆上了“C位”。 华为的“盘古”大模型展示了在矿山、政务、汽车、气象、医学、数字人、研发等领域的创新服务。其中,盘古矿山大模型目前在全国8个矿井开始规模化使用。
大模型的风口,宁波要不要跟?到底怎么跟?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郑纬民给出的建议,果断又明确——“现阶段,国内外巨头提供的基础大模型已经够宁波使用。而且这些底层基础大模型投入巨大,周期过长,宁波凭借自己当前的能力从零开始搭建存较大困难。可以做的是,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产业基础优势和发展需求,开发建立垂直模型。”
而且,得益于前瞻布局,宁波已经建成并开始运营两座超算中心。“算力就是生产力”“算力每12个月增长一倍”“算力每投入1元,可带动3至4元GDP的增长”……郑纬民对此建议,超算中心建好更要用好,让传统高性能计算中心为当地的高校院所、企业赋能。
“而且宁波有着智能制造的强项,拥有宝贵的产业数据,更应该从这方面着重入手,发挥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垂直模型,反哺产业发展。”郑纬民还指出,现在各地已经建立不少超算中心,我国的算力水平已跻身全球头部。接下去宁波要做的,就是把这些算力基础设施用好,充分发挥其功能。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