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竹碳汇开发大有可为,竹种植利用前景广阔

400多位专家学者在临安掀起“头脑风暴”

字体:
—2023—
10/31
10:08:41
2023-10-31 10:08:41 来源:杭州日报 记者 叶佳裕 临安微融圈 陈胜伟

  千年前,在临安於潜,苏东坡曾面对一片竹林发出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感慨。

  昨天,在临安召开的一个全国性的竹业学术大会,把人们对竹子“可食性”和“宜居性”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当日,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八届中国竹业学术大会在浙江农林大学开幕,400多位该领域的专家学者就种竹、吃竹、用竹掀起了“头脑风暴”。

  浙江农林大学教授周国模在主论坛上发表了“竹林碳汇监测技术与碳汇项目开发”的主旨演讲,盘点分享了自己二十多年来对竹林碳汇特征与计量监测技术、竹林增汇技术与碳汇项目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研究。

  周国模介绍,竹林的减碳固碳能力远超普通林木,是杉木的1.46倍、热带雨林的1.33倍。在我国,竹林每年可实现减碳1.97亿吨、固碳1.05亿吨,减碳固碳总量达到3.02亿吨。如果全球每年使用6亿吨竹子替代塑料产品,预计将减少4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所以,现代的人们对竹子“宜居性”的认识,已远远超越古代文人雅士以竹明志高洁气节的范畴,使它升格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植物担当”。

  竹子的“担当”,还体现在“林子”与“票子”的交易上。

  周国模说,眼下,最迫切的是要把竹子的“碳汇能力”用方法学做成碳汇,到碳市场进行交易,给农民增加实实在在的收益。

  竹碳汇的算法和交易还在来的路上,竹专家们对竹笋高产增收的探索却始终不曾停息。

  去年,浙江农林大学专门成立了竹子研究院,在竹笋种植经营领域,做了很多事情。

  针对竹林因多年持续经营、过度施肥而引起土壤问题,研发了袋装配方控释肥,以“细水长流”的“配方施肥”来提高土壤养分多样性;

  针对竹林土壤酸化问题,研发利用生石灰、生物炭肥等配肥来中和土壤酸性;

  针对砻糠笋因覆盖导致“缺氧”“低氧”问题,用从地面插管为根部导入空气、地下埋管用氧气泵为根部输送氧气等方法使根部有充足的氧气,代替了原先只能重新翻地耕种的传统模式,降低成本且提高了产量。

  除了一产,在竹笋食品化、功能化开发利用方面,竹专家们也做了诸多研发和探索。

  鲜竹笋可以加工成原汁原味的竹笋粉或浓缩液,再以其为原料或添加剂,经复配开发系列竹笋源食品。目前,已研发出的竹笋源主食有竹笋面条、竹笋馒头、竹笋面包等等,休闲零食有竹笋饼干、笋片、笋条、笋饮料、笋调料等等。

  废弃的笋壳也被变废为宝,加入各式菌种和其他材料进行微生物发酵后可用作动物饲料。“笋壳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大量降解后,可以转化为挥发性脂肪酸、乳酸等。同时,微生物中所含有的酶类以及其他活性物质可以提高动物胃肠道健康和功能,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和吸收率。做牛羊的饲料很好用!”浙江农林大学竹子研究院余学军教授介绍。

  除此之外,竹子研究院还研发出各种“竹元素”产品加以利用。比如,以竹材及加工剩余物为原料研发出无增塑剂的“竹基可降解膜新材料”, 可以替代塑料制品,其力学强度、成膜性、生物相容性、抗菌性均十分优异,可适用于果蔬、鱼肉制品保鲜包装膜以及空心胶囊等加工制造。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临安;竹林责任编辑:吴珂珺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