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记者 蒋力奔 摄
如果你在“双11”期间前往诸暨山下湖镇,找车位将是这场“寻珠之旅”的第一个难题。华东国际珠宝城前,客商、代购、游客的车辆,将偌大的停车区域塞得满满当当。传统珍珠销售的旺季是上半年至8月,但眼下,惯性显然已被打破。
去年开始,珍珠从“妈妈最爱”变为年轻人的新宠。价格翻倍、销量直升、曝光度增加,让其从一众珠宝类目中突围,也将产地山下湖镇从幕后推至台前。这个立于“风口”的小镇,常住人口不到3万,却承载了几百家珍珠产业链企业,淡水珍珠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约70%,被誉为“中国珍珠之都”。
根据天猫“双11”珠宝预售战绩,开卖首日珍珠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超450%。“爱迪生珍珠”品牌今年主推款珍珠项链,预售当天销售额即破千万,“阮仕珍珠”成交额同比翻倍近4倍,这些头部珍珠品牌,大多出自山下湖镇。
直播电商如何将小镇送上风口?又怎样改变了这里的珍珠产业链?“双11”电商节期间,记者来到山下湖镇,亲历一颗珍珠的“高光时刻”。
千足珍珠企业车间内女工们挑珍珠用于制作饰品 潮新闻记者 蒋力奔 摄
珍珠小镇
从聚光灯下“起飞”
“很少有人能空着手离开山下湖。”探访华东国际珠宝城前,一位本地人信誓旦旦地告诉我们。11月8日傍晚5时,拎着购物袋的客商和游客与我们错身而过,这座集珍珠交易、品牌展示、品牌鉴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体,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淡水珍珠交易中心。
实体店的打烊,是线上生意火爆的开始。推开珠宝城二楼的一间房门,“阮仕珍珠”的直播间里氛围正酣。“一号链接,喜欢的姐姐们,放心大胆带回家上身感受!”三架大灯聚焦在主播王琦身上,镜头下,她妆容精致,头发一丝不苟盘在脑后,一袭黑色V领礼服衬得脖颈愈发白皙纤长,颈上戴的正是阮仕为“双11”备货的主推款“兰亭晴雪”。
“拥有了这条,姐妹们从此就在天然无核淡水珠中毕业了。”面对镜头,她将项链取下,近距离多角度的展示无暇和珠光。一旁的主播及时送上赞美:“什么叫做珠光宝气,什么叫精致感满满,带给你的就是优雅自信和高贵。”看到屏幕上有人对过万的价格标示犹豫,王琦适时强调,直播间就在山下湖镇,是品牌源头总部直播,可七天无理由退货。
潮新闻记者 蒋力奔 摄
除了精致搭配、清晰的产品介绍,主播们更要会讲故事。放下如雪的珠链,王琦又拿出一款大溪地螺纹吊坠,在传统追求正圆无瑕的珍珠市场,引导培育消费者接受异形珍珠,是当下的新趋势,她语气中带着急切。“来自遥远的南半球,大溪地珍珠数量已经越来越稀少了。”
随后,浪漫的解读脱口而出,为珍珠赋予更多意义。“一颗优质的螺纹珠,会因为地球自转形成自然的花纹圈,就像树木的年轮一样,是时间的印记”隐藏在灯光之外的控场运营人员紧盯后台数据,适时造势。“数量告急,又加了两单,喜欢的姐姐们拼手速了。”
“从主播的妆容穿搭到产品的推介话术,每个直播账号后都有20多人的小团队在做支撑。”清晨6时上播,凌晨12时下播,近来,阮仕珍珠官方旗舰店直播运营总监孙益训的工作时间,几乎与直播开播时长同步。从10月中旬的预热提前购,到11月的主打特惠场,再到每场直播开播前的“种草”短视频制作,都需要团队通力配合。
2018年淘宝直播基地落户山下湖镇,此后快手、抖音等电商直播基地纷纷入驻,电商直播与珍珠,在锐意进取的山下湖人催化下,迅速产生了化学反应。
“现在珠宝城中90%以上的商户都兼顾线上与线下销售。” 华东国际珠宝城创新发展部经理袁小鹏感受到,电商直播等线上渠道的拓展,使得珍珠销售占珠宝类目的比重不断增加,从2018年前的千分之一,到2018年12月的1%,如今这一份额已跃升至10%。“用户能明显感受到的,就是刷直播时能刷到更多珍珠品类的直播间。”
电商直播也重塑了山下湖的珍珠产业链。山下湖曾以批发售卖半成品裸珠为主,店与店之间单打独斗同质化严重,而如今,淡水珠、海水珠、批发、代购、线上专营等多种定位的店铺越来越细分,每个商家都凭借自身优势成为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预计到今年底,山下湖的珍珠产销额将达到500亿元。”袁小鹏说。
镜头之后
产业链飞速运转
“老板娘,你脖子上这条项链真亮,是哪一款?” 下午3时,华东国际珠宝城千足珍珠门店内,四五位顾客围着负责人詹淑平,看货间隙,她的手机微信提示频频响起,有预定了“双11”福利款的代购来催单,也有远在澳洲的客户已在为圣诞节做打算。“其实最忙的时候已经过去了,现在是检验战果的时候,我们才能忙里偷闲。”
直播间,是珍珠产业链最终到达消费者视野的一环,而此前,一场囊括原料采购、设计、加工、供应链保障等多环节的电商节备战早已开始。
近两年,在直播电商的助推下,珍珠市场需求量暴增,让产业链各个环节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备战‘双11’,我们从8月就开始备货了。”詹淑平说,为了保障库存充裕,前期采购和加工厂一直处于连轴转的状态,10月底之前共备货近5吨。
在距离珠宝城5分钟车程的千足珍珠加工厂,车间内听不到什么声响,工作台上的镊子、水杯和耳机成了标配。一群女工伏案挑珠子、穿珠子,一粒粒珍珠在指间移动翻飞,再根据不同品相分装到不同颜色的容器,发出轻微的“哒哒”声。
千足珍珠企业车间内女工们挑珍珠用于制作饰品 潮新闻记者 蒋力奔 摄
采访间隙,挑珠女工周湘燕抬起头揉了揉眼睛,来自河南的她通过网络求职平台来到这里,入职4个月已成为一名熟练工。“工作量大,我们现在挑珠子的人员缺口有30-40人。”车间主任章建灿告诉记者,千足研发的淡水新品种“广寒明珠”直径小、光泽强,挑起来极费眼神,为此,节前他们专门组织了20岁上下的年轻工人,搭建工作专班加紧赶制。
从线下到线上,也让一切都变快了。“款式的设计更新从传统按季度变成了月度。”袁小鹏发现,不少品牌月月上新品,周周有新款。提升效率、紧跟潮流、推出特色化产品,成为品牌在线上立足的重要因素。
晚上8时,走进“玺爱珠宝”直播间,主播正在力推一款即可当胸针又可做吊坠的多功能新品,品牌创始人陈洪江在一旁紧盯销售动态,“我们‘双11’期间每天上新款,准备了近20款新产品。”陈洪江说,直播间数据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珍珠饰品的流行度,可指导公司及时调整新品布局。每天下播后,主播团队都会对当天销量复盘,以决定第二天的上架产品。“目前来看,设计师款的产品流行时间能持续一周左右。”
“玺爱珍珠”设计师团队有近10人,一款新品的设计周期不到2周。最近流行的“铂金灰”色系,和年轻人追逐的小米珠,都是他们的取材源泉。“年轻人喜欢小巧精致,我们设计的‘满天星’小珍珠系列就成了爆款。”陈洪江介绍,单是“满天星”系列,从项链到手链就有十多款,可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此外,公司还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设计了“如梦令”“山海情”“凤求凰”等国潮系列珍珠饰品,还没有正式售卖,就已收到了不少预订单。
潮新闻记者 蒋力奔 摄
“兼顾效率的同时,我们要通过设计传递独特的品牌内涵和价值。”在陈洪江看来,设计师款具有唯一性,可以助力公司品牌化打造。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以创造个性化、风格化的珍珠饰品参与到市场博弈中,提升产品的溢价空间,这些设计师款的价格是普通款式的两倍左右。“年轻一代消费者的理念在转变,这样的特色产品越来越受青睐。”
源头“芯片”
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在“千足珍珠”线下门店,我们被展柜中几串极光项链吸引,眼前的珠串如小灯泡般泛着强冷光。“你们眼光不错,这就是今年我们主推的‘广寒明珠’,还没正式对外发布呢。”詹淑平介绍,这款让挑珠工人都眼花的新品,名字取自嫦娥奔月传说中的广寒宫,是公司自主培育了近8年的高品质淡水有核珍珠。此前,淡水珍珠普遍存在珠径小、正圆率低、颜色单一等问题,即使品质好的珠串也卖不到千元。而这款珍珠无论圆度和亮度都可媲美甚至超越日本的Akoya海水珠,定价在3000至7000元,仍供不应求。
“近两年的珍珠大火,让我们看到了淡水珍珠的潜力。” 在山下湖镇隔壁姚江镇的浙江佰瑞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傅百成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据统计,去年全国淡水珍珠养殖面积40万亩,产量约800吨,产值为350亿元人民币;而来自澳洲、印尼、泰国等国的大溪地珍珠产量仅65吨,产值却达到了1800亿,其中近500亿销售到了中国。“火热的市场告诉我们,消费者是愿意为高品质高价格的珍珠买账的,淡水珍珠提升附加值空间巨大。”
而想要提高珍珠品质,需要向养殖源头要技术、要效率。傅百成向记者递来两个珍珠蚌,“你们猜猜哪种珠蚌育出的珍珠品质好?”眼前的珠蚌外壳颜色相似,一个形态扁、蚌壳薄,一个较宽厚、手感重。前者是占山下湖养殖95%以上的淡水“三角蚌”,最大可孕育16mm的珍珠,后者是企业即将从东南亚引入的新品种,育出珍珠的直径可达25mm。“仅考虑大小因素,产品价格就相差80倍。”
潮新闻记者 蒋力奔 摄
眼下,傅百成和众多科研工作者想做的,就是从育种开始,将珍珠产业的核心“芯片”牢牢握在自己手中。目前,佰瑞拉已与上海海洋大学、宁波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自主研发了苗种培育自动化设备,两个月后第一批东南亚母贝即将引入,利用本土先进技术进行代繁育。“后续我们将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包振民合作,对苗种进行基因改造,研发国内的高品质新品种。”傅百成说。
走进佰瑞拉的养殖基地,就能感受到傅百成雄心之下坚实的技术基础。作为国内第一家室内智能化珍珠养殖企业,这里的珠蚌不养在水塘,而是住进了工厂里,河蚌被一只只码放在多层架子上,实行立体式养殖。沉淀过滤后的废水经过消毒、杀菌、增氧,被重新送入养殖池,实现循环利用。0.3亩的养殖池可达传统水塘40亩的产量,周期却较传统模式缩短了一半以上。
此外,养殖池中布设的大量传感设备,都接入总控中心,可全程控制各项参数,实现珍珠蚌饵料自动投喂、水温控制等。目前,公司已采集到8000余万条数据。“火爆是一时的,想要可持续发展,需要全产业链的革新,我们希望通过科研引领给珍珠产业提供新方向。”傅百成说。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