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雾海收“标”奇遇记

字体:
—2023—
11/10
08:18:58
2023-11-10 08:18:58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张海峰

  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段我今生都不会忘记的经历。

  2021年11月至2022年4月执行的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是我参加的第四次南极科考。出航后第二天,我就开始了走航采样作业工作。在接下来的一百多天里,我每天都会在“雪龙”号航行经过的海面上,以每隔1个经度或1个纬度的距离采集一次样品。

  按照“雪龙”号的航速,一般3到4个小时就要采集一次,短的时候间隔只有2小时。为了不影响同舱室的室友,第三天我就索性搬到了实验室下面一个暂时闲置的舱室打地铺。后来,这里被负责大洋科考的小伙伴们当成了一个小小的根据地。在这里,我和他们结下了难以忘怀的情谊。

  这些小伙子们大多是第一次参加南极考察。有一次,来自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研究哺乳动物的钟鸣鼎问我:“南极那边看到虎鲸多吗?”我回忆了一下,此前的确看到很多次鲸鱼,最多的就是好奇宝宝座头鲸,也就看到过一次虎鲸,就如实相告:“虎鲸确实没看到过几次,其他鲸鱼还是很多的,比如座头鲸,最后看得完全没有兴趣。”

  没成想,这句话好像被海洋听去了似的,在接下来的三个多月,我们绕着南极转了半圈,都准备回家了,愣是没看到几头鲸鱼,更不要说像以前那样座头鲸围着“雪龙”号上演现场秀的盛况了。我也因此听到他们屡屡哀叹:“鲸鱼呢?不是看到不想看么?”每次都会搞得我老脸一红。

  然而,在大洋考察接近尾声、我们回收此前南极科考布放的一套潜标时,一场奇遇,弥补了我们整个航次的“委屈”和遗憾。

  2022年3月3日下午,“雪龙”号已经自西向东横穿了阿蒙森海。天气似乎更加阴沉了,海面雾气更浓,能见度越来越低,驾驶台的扫海雷达屏幕上跳出的黄色光斑却越来越多——那是冰山,大大小小环伺在旁,这对我们的航行和作业都不是好消息。

  当天夜里,“雪龙”号正式进入别林斯高晋海。由于大雾和冰山,船速降到了8节,几乎是平时经济航速的一半。因为频繁采样和对即将开始的潜标回收作业的担心,我几乎又是辗转反侧、一夜未眠。天亮之后,船速终于提到了12节,按照这个速度,我估计要下午三时半左右才能到潜标所在的位置。

  整个上午我都坐立不安,还是因为担心大雾和冰山。前者会导致很难发现浮到海面上的潜标和浮球——这是打捞潜标前至关重要的一步;后者除了可能把潜标勾住拖走,更会给船舶的航行带来许多意外风险。更糟糕的是,气象保障组的同事说今天的浪高1.5到2米,这不仅会导致无法利用船上的小艇去捕获潜标和浮球,还可能让大船随着涌浪晃起来,使回收作业的难度直线上升。

  下午两时半,驾驶台突然打来电话,说还有十分钟就到作业站了。此时,现场的情况依然十分复杂,海雾连绵,能见度仍然只有2公里左右;扫海雷达上突突跳跃的光斑也提醒着一座大冰山就在我们看不到的右前方5公里的地方;涌浪将大船晃悠了起来……这些都是回收作业的“拦路虎”。可是,这套潜标是我国南极考察迄今布放的水深最大、标体最长的潜标,已经在冰冷的南大洋孤零零待了一整年,如果回收不了,损失可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一念及此,我几乎没有一丝犹豫,向船长、领队汇报了我的决定——收!

  船长在驾驶台亲自指挥“雪龙”号,我则到甲板上去现场指挥回收作业。谁也没想到,就在我通过甲板单元给潜标上的声学释放器发送了“释放”指令之后,突然发生了一件奇事:刚才还弥漫四周、阻隔视线的海雾,竟然在我低头的几分钟里突然变得稀薄、通透了起来,就连刚才在驾驶台上目视都看不到、距离有5公里的冰山,都看得清清楚楚了。简直太不可思议了!接下来的回收工作非常顺利,海雾逐渐散去、冰山也在逐渐漂离,一切都是那么刚刚好地发生了。

  大约晚上七时,天还没有黑下来,隐隐约约听到有“噗”的声音——很像鲸鱼的喷气声。我正想抬头看看,便听得一声喊: “有鲸鱼!”甲板上的小伙子们一下子全冲到左舷栏杆边去了。我站起身一看,果不其然,至少来了两只座头鲸。其中一个大家伙一点也不羞涩,像个大明星似地在这片属于它的大舞台上尽情表演。圆滚滚的身子在海里竟然那么灵活,翻身打滚地撒着欢儿,甚至像花样游泳运动员一样,直立着大脑袋探出水面、巨大的胸鳍在水面下张开,活脱脱就是个二十吨重的大宝宝伸着胳膊要抱抱——当然,谁也抱不动它们,这个动作叫做“浮窥”,也许是对这条大船和上面的小不点人类太好奇了,所以要悄悄浮出水面偷窥一下我们在干啥吧。

  年轻的科考队员全部化身为狂热的粉丝,为座头鲸的每一次翻身、每一次喷水、每一次扬尾下潜而欢呼,全然忘了绞缆机还在源源不断地把缆绳从海里拽到甲板上。当座头鲸一个猛子扎到水底,潜到船的另一侧,这群粉丝就呼啦啦地跟着也跑过去,完全无视我还在手忙脚乱理绳子。来自北海分局的冯立达跑过我身边的时候笑成了一朵花儿:“峰哥,这个标收得太值了,真是谢谢你!”确实,值了!

  那大鲸鱼兴致勃勃地玩儿了将近1个小时,把全船都惊动了,甲板上到处都是拍照的队友。两只大鲸鱼悠然自得地喷着一朵朵水雾优哉游哉地向右舷方向游走后,大家才发现我已经一个人在甲板上跑来跑去许久。北师大的伍洋给我看他抓拍的令人有些“心酸”的照片——一群人围在栏杆旁看鲸鱼,我一个人在他们背后孤零零地解绳子。不过看到他们相机里、手机里那么多精彩又生动的照片和视频,确实感到欢喜和幸运——这就是大海的魅力,这就是来南极的福利,这就是对这样一群奉献了自己青春的人们最好的奖励。

  晚上八时三刻左右,终于看到最后一个仪器出现在海面上,本来我还想着用绞车拉上来,结果这群被鲸鱼激发出浑身力气的小伙子们已经直接给薅到甲板上来了!我还没来得及向他们表示感谢,一抬眼,那海雾,竟然又起来了,就好像有人从背后一下子蒙住了眼睛。往舷外的海面上看去,已经看不了几米远,明明几分钟前浮球在海里的时候还清晰可辨。这下,刚干完活的大伙们的内心都被震撼到了。那一刻,我着实不知该如何描述那种奇妙的感受,只能说天公作美、大海垂怜!

  直到今天,这段奇幻的经历已经过去了快两年,每每想起,仍然会感到惊奇和幸运!

  (作者系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曾四次参与中国南极科学考察。)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鲸鱼;座头鲸;甲板;雪龙;冰山;回收;海面;驾驶台;虎鲸;南极责任编辑:马驰骋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