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在绍兴越城区上班的小王,一到休息天,总爱和朋友带着自行车往乡下跑,周边乡镇公路他都骑了个遍。“乡下的路太美了,到处都是骑行好地方,我打算把绍兴周边都跑一遍。”小陈说,自从在骑友的带领下去柯桥骑了一次王平线,自己就一发不可收拾,“你想象不到这条路有多美,骑累了就在沿线村里找个咖啡馆歇会儿,很惬意。”
一路通则百业兴,20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八八战略”中指出,“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城乡协调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那一年,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开启了农村公路跨越式发展的新篇章。二十年来,浙江一张蓝图绘到底,将“四好农村路”作为康庄工程的延续,坚持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为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致富打下了重要基础。走遍浙江农村,一条条风景优美的农村公路,环绕在千家万户、绿水青山之间,用速度和风景重新定义时空距离,让城市与乡村携手并肩。
一条路 让城与乡不再遥望
何为“城乡一体”?在小王看来,不是乡村演变成城市,而是让乡村和城市一样,有完备的基础设施、便利的公共服务、丰富的商业形态以及舒适的人居环境。
在嘉兴,这已成为现实。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嘉兴专题调研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时,坐上了嘉兴的101路城乡公交车,亲身感受嘉兴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带来的变化。
嘉兴101公交
101公交线,也被称作开往春天的线路,它连接着嘉兴市区和凤桥镇各村。
“有了这条公交,一下就拉近了凤桥和城区的距离。”凤桥镇庄史村村民金利君说,现在来往于凤桥与嘉兴城区已经极其方便,住在凤桥跟住在城市社区一点也没两样,当年习近平同志乘坐101公交车时,金利君恰好是车上的售票员。
回想这19年的变化,金利君感慨万千,凤桥与嘉兴城区虽然仅仅相隔16公里,但当时城市与乡村之间就是有一道怎么也跨不过的鸿沟。金利君说,在城乡公交车没有直通前,在城里坐公交车每人只需掏1元,而农民坐公交车进城每趟至少5元,有时候还会涨价。后来,101公交直通凤桥后,公交运营主体全部国有化,农民得以享受与城市居民同价待遇。
有了城乡公交,凤桥三星村特产的桃子也沿着101线路源源不断送进城里去,路宽了,销路也畅通了,三星村的特产桃子卖出去,还吸引了城里游客下乡游玩。
2008年,嘉兴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村通公交”;2009年,实现城市公交、城乡公交票价一体化;2021年,基本实现全市域公交一体化。
“以前,城市的灯火离我们很近,但我们农村人跟城里人的生活相差很大,我做梦都想当城里人。现在,住在农村同样能享受到城区的便利,一趟公交几十分钟就到了。”凤桥镇联丰村村民王玉琴说,外面的省道,村里的村道,都修得宽敞整洁,去隔壁村串门,到城区办事,别提有多方便。
101往返的20多年间,在车轮的不断飞驰延展中,昨日的远变作了今日的近,曾经的村融进了后来的城,城市空间关系被一次次重构、组合。
一条路 是交通线也是共富线
今年6月,2022年度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名单公布,柯桥区平王线成为浙江省唯一一条独立获奖的农村公路。从全国近400条参评的美丽农村路中脱颖而出,平王线的魅力可想而知。
而在2015年前,平王线还是大山里一条崎岖的山路,有的路段最宽处不足5.5米。即使它位于会稽山腹地,是浙东唐诗之路的发源地,却少有人知。
2016年起,绍兴市柯桥区启动了全区域范围内“四好农村路”建设,投资1.6亿元,花了3年时间,对平王线进行全方位打造。交通部门开展道路拓宽、弯道改善、边坡处治、完善排水及交安设施等建设,增加路灯照明、公交候车亭、停车场、公厕、景观节点等配套设施,并结合公路沿线村落特色改造,实现了农村路与古村古道的交融。
自家门口的路修好了,村里的竹子、杨梅、日铸茶、王坛青梅等特产顺着公路送出去了,当地乡村经济也开上了快车道。
平王线沿线合心村村民任立告诉记者,“路一修好,我们农产品的价格也跟着翻倍,年收入比之前提高了好几万元。”不仅农产品运输变得很便利,来村里的游客也变多了。
柯桥区平王线
一条平王线,给沿线村民带来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据了解,在平王线的带动下,当地旅游经济蓬勃发展,“美丽公路+”的效应明显。2022年,平王线沿线5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都超过200万元。柯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值跃居浙江全省各县(市、区)第1,成为全省“农村居民收入第一区”。
一条路 修出村民的美好生活
丽水松阳县斋坛乡农村公路管理站站长郭金法是一名有三十多年工作经验的交通人,和公路打了一辈子交道,他告诉记者,“要想富,先修路,路修好了,更要养维护好。”
郭金法说,“我们有自己的公路养护队,队员们每天都在路上。”哪里护栏有破损,哪里路面有坑洼,养路人就像公路医生,每天“巡路问诊”。
在临安区湍口镇洪岭村的乡道上,70岁的孙孟荣正拿着大剪刀修剪绿化带里的杂草,清理前些天由于下雨带来的枯枝和树叶。他是洪岭村土生土长的村民,也是农村公路的一名养护工,随着当地特产山核桃采摘农忙结束,孙孟荣又穿上反光背心回到国省道上忙碌起来。
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是“四好农村路”建设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从建设期到养护期的各项管理工作至关重要。近年来,杭州各村镇尝试让当地村民参与公路养护工作中。不仅解决了沿线百姓的就业问题,还提高了道路的使用寿命。
除了人工巡路,不少地方还将数字手段应用到公路管养场景当中,在绍兴新昌,新建成的“路长制”智慧平台,以现有城乡公交、公路巡查车为载体,搭配智能化设备,形成“人工+机器”智能巡查工作机制,一举节省70%的人力物力,驱动公路管养“精细化”“智慧化”。
湖州南浔墙莫线
在湖州南浔墙莫线,个别重点路段设有北斗卫星智能监管区域,当车辆发生事故撞上防护栏时,防护栏就会自动报警传回信息,以便工作人员及时赶到现场修复。
“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促一域发展。”如今,浙江广袤的农村大地“蛛网”铺陈、阡陌纵横,一条条崭新平坦的公路串联起城市与乡村,演绎出一幕幕因路而生、因路而兴、因路而美的村美人和新场景。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