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温州迎来丰收季!看“产业振兴”如何打造发展新引擎

字体:
—2023—
11/20
08:16:39
2023-11-20 08:16:39 来源:温州日报 记者 叶凝碧 缪眎眎

  金秋,温州迎来“丰收季”。

  全省首台海上风机产品在苍南下线,远景零碳产业园发电机制造基地正式投产;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温州携手“国家队”签下数字经济重大项目;2023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上,200多个产业项目成功签约……这座“以制造业立市、强市、兴市、富民”的城市里,赋能产业发展的新动作频频接续。

  产业振兴,是全面推进“四大振兴”的根本所在。今年以来,温州围绕深入实施三个“一号工程”,坚持创新引领、做强实体经济,聚焦聚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一揽子政策落地、一系列行动惠企,让经济发展的“四梁八柱”不断加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步稳蹄疾。

  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3%,制造业投资增长15%;前三季度实现生产总值6230.2亿元,同比增长7.2%。

  活力,韧性,底气,印证着“产业之力”何以支撑温州经济逆流而上、高质量发展,又向当下亮出新的考题:如何用好四季度这个“关键季”,满弓劲发再冲一程,以创新创业创造,激活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

  创新驱动,竞逐新赛道

  11月17日,中国基因药谷,来自全国各地的科学家、企业家、创投家共同见证了两件大事:大分子药物与规模化制备全国重点实验室落地、中国基因药谷CDMO产业平台投产。

  创新驱动,是推进产业振兴的“牛鼻子”。透过中国基因药谷这扇“窗口”,瓯越大地上“一区一廊一会一室一集群”创新格局铺展开来。

  科创平台异军突起,高端创新要素落子如飞——

  中国眼谷眼视光创新创业全球挑战赛拉开序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第一单”上线投用……中国数安港、中国眼谷等“一港五谷”竞逐新赛道,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厚植创新创业沃土,让高能级科创平台开花结果。目前已有国科温州研究院、浙大温州研究院、省激光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等67家高能级科创平台相继落地。

  创新人才纷至沓来,携手共进“华山一条路”——

  青科会办会以来,每年约有20万人次的各类人才来到温州,成为活跃的创新因子,激活了温州产业、科研发展。

  温州目前已实现当地院士等顶尖人才从0到17的突破,大学生、技能人才引育数实现翻倍增长。

  科技企业矢志创新,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今年9月,奔腾激光集团联合深圳创鑫激光新近研发成功的85kw光纤激光器隆重亮相,标志着全球工业切割领域光纤激光器最高功率实现新突破,制造领域将迎来大幅提升的生产效率和利润空间。

  以一隅观全局,目前,全市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突破1.4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107家、隐形冠军51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24家,数量稳居全省前三,上市企业达到62家,规上工业研发投入强度等居全省前列。

  近5年来,全市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与高新技术企业数均增长了4倍以上,稳居全省前三。去年温州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投入总量首次超过200亿元规模。温州国家创新型城市全国排名首次跻身前35%,“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全国排名位居第六。

  制造当家,挺进主战场

  制造业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是产业振兴的核心关键。

  8月31日,温州召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同步举行重大制造业项目现场观摩活动。从增资扩产到招大引强,从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到企业扶优育强,一连串动作传递出鲜明信号:让制造业挑好“当家重担”。

  这个“强信号”其实早已在有力释放。

  从1月的温商大会,到10月的世界温州人大会,浓浓乡情里贯穿着一根红线:凝聚全体温州人力量,推动项目、赋能产业,共叙共商之间擦出新火花。

  不仅如此,市、县两级领导还担任产业链“链长”,助力两大万亿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竞争力。

  鲜明导向之下,新能源产业一马当先。

  从海上风电,到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温州吸引青山、比亚迪、金风、运达、中广核等头部企业密集落子,去年以来,全市累计签约新能源项目总投资达4377亿元。新能源全链条从“立起来”走向“强起来”,温州加快迈向“全国新能源产能中心和应用示范城市”。

  与此同时,电气、泵阀等优势产业,和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也在加速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

  电气高分通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验收,成为省级智能电气特色产业集群唯一核心区;泵阀入选全国首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全国首条泵阀智能化技术改造产线成功投用;生命健康在温开展区域伦理协同互认机制试点,首获创新创业创造领域中央专项补助资金5000万元……

  今年1-10月,全市新实施智能化技改项目1007个,前三季度新增工业机器人1751台;完成技改投资406.22亿元,同比增长15.1%,增速排名全省第三。

  营商环境,释放强磁场

  今天的大项目就是明天的大发展。今年以来,全市大手笔引项目育产业,一批头部企业、龙头企业带着优质资源、先进理念、领先技术“加盟”温州。

  而项目招引落地,就是检验营商环境的“试金石”。

  自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启动以来,全市各级领导干部马不停蹄深入企业调研,把助企惠企政策措施送到企业急需处。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每月召开“两个健康”直通车,面对面倾听企业家和协会商会代表的心声,逐一帮助化解难点堵点问题。

  与此同时,一批改革实招聚焦企业用地难、用工难、办事难、发展难——

  诞生“数据得地”机制,累计为71家优质企业供地超千亩,努力让企业“无感得地”。

  推出“两个健康”积分贷等金融服务实体举措,让优质企业凭“分”拿贷款。

  持续释放企业投资项目促产“一件事”改革红利,累计惠及全市892家企业。

  出台企业外来用工子女入学保障措施25条等暖心政策,让符合条件的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在家长常住地100%入学。

  就在上个月,浙江瓯芯建设项目在温州湾新区滨海园区取得一个地块的施工许可证。除去必要的公示时间,该项目从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到领取施工许可证,用时两个工作日。得益于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不少企业家感叹:当“暖心服务、增值服务”成为标配,营商环境就会成为招大引强的强磁场。

  站在致胜全年的节点上,全市各地各部门仍需以更强的决心奋勇争先、踔厉冲刺,凭着“产业强经济强、产业兴百业兴”的实干实绩,重振温州经济雄风。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温州;产业责任编辑:庞舒青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