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活在海宁尖山段钱塘江滩涂地里的小螃蟹,迎来了保证它们迁徙安全的专属生物通道。
而这样的生物专属通道,运用于海塘之上,在国内尚属首个。
橙柿互动记者从海宁市水利局获悉,这个生物专属通道所处的尖山海塘,外侧是钱塘江水,江边的滩地上生长着海三菱藨草、芦苇等自然植物群落,在这些植物群落的底部栖息着无数靠钱塘江水给养的小螃蟹等小动物。而这些小动物则又为栖息或路过的水鸟们提供了充沛的食物。因此,这里也是杭州湾及钱塘江河口湿地越冬水鸟分布的四大重点区域之一。
2021年,省委、省政府决策实施海塘安澜千亿工程,尖山段海塘作为项目其中一段,沿线共14.4公里,被定位为“田园生态型海岸带”。
今年3月项目开工建设。
项目负责人徐超说,项目工作人员在前期做勘查的时候,就注意到了一个现象,海塘的水泥路面上出现了一些死去的小螃蟹,车轮碾压、行人踩踏以及太阳暴晒,让这些小螃蟹“牺牲”在了迁徙的途中。
“从海塘坡脚到坡顶都是光面混凝土结构,水平距离30m,竖向距离9m,仅挡浪墙直立面高差就超过了3m,并且海塘沿线封闭,没有缺口。”徐超说,受海塘的阻隔,两侧的小动物没有迁徙和觅食的通道,对有迁徙习性的小螃蟹来说,迁徙之路是艰辛且充满危险的。
而千年来,在海塘边美丽祥和的生态环境,这些小家伙们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做工程设计的时候,就充分考虑到了小动物们同行的需求。”徐超说,基于对海塘生态的保护,在项目设计之初,海宁市水利局委托省水利河口研究院,开展了海塘多样性生物通道研究,并提出《生物通道设计方案》,经过多轮适宜性评估,最终搭建了这条实景生物通道模型。
通道顶宽1米、纵深0.8米,呈“之”字形跨于海塘上,第一条运用于海塘的生物通道,在尖山海塘诞生。
生物通道总设计师、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俞演名说:“以前我们说生物通道一般指翻越水电站大坝的鱼道,在海塘领域未有先例。正是没有案例可参考,要把设想落地困难重重。海塘坡度比为1:2,陡峭的坡度让蟹类如何翻越?光秃秃的硬质坡地与潮湿松软的滩地环境天差地别,如何提高蟹类存活率?在通道设计时,最重要的是在不破坏海塘结构前提下提高通道的可通过性,设计团队一方面设计了‘之’字形,让通道沿着斜坡以1:5的坡度上升,翻越挡浪墙最终通至塘后护塘河。另一方面,在通道内铺设适宜的生活环境,帮助动物完成迁徙。”
站上堤坝俯身看去,生物通道采用砖砌矩形槽型式,从适合螃蟹生存的江边芦苇塘开始,沿着斜坡设置。通道两侧采用砖砌,内部铺设了卵石、沙土以及植被,科研试验人员撒上了腐肉碎屑。江边寒风凌冽,小螃蟹们在通道内穿行其间,悠闲自在。有的正在努力爬坡,有的躲藏进砖头缝里,有的正在奋力挖坑。
“照试验槽1.0的情况看,生物通道初步是可行的。正式开建后我们还将安装喷淋、摄像头等辅助装置用于后期观察研究,更新迭代2.0和3.0版本,为国内外海塘岸带生态资源保护提供可借鉴经验。”俞演名说。
徐超告诉橙柿互动记者,这样的生物通道总共会设立4个,跨度为50到100米不等。“我们会根据螃蟹等小动物的活动区域情况进行设置,放在小动物活动比较多的位置。”他说,通道设立之后,他们还会运用投食等方法,引导小动物们从这些通道通行,以保证它们迁徙时候的安全。
目前建好的是第一个生物通道,剩余3条通道将在明后年陆续完成建造。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