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人民日报点赞!

“共享奶奶” 何以火遍全网?

字体:
—2023—
11/27
07:58:57
2023-11-27 07:58:57 来源:宁波晚报 记者 薛曹盛

“共享奶奶”志愿服务队合影。

“共享奶奶”陈芝芬在接送孩子。

  这两天,鄞州区东钱湖镇清泉社区的“共享奶奶”火了,全国千万网友点赞。

  甬派报道以后,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华每日电讯等央媒微信公众号纷纷转载,网友纷纷喊话:建议全国推广。

  为何“共享奶奶”能火起来,这种公益互助模式能否持续走下去?

  她是孩子眼里的

  最美“外婆”

  袁佩君今年62岁,是最早帮忙接送孩子的“共享奶奶”。

  “我反正要接外孙,顺道就把邻居家的孩子一起接来。”这样的“举手之劳”,袁佩君从2018年就开始了。邻居家孩子王羽萱从幼儿园中班一直到小学三年级,4年多,基本上都是袁佩君在接送。

  王羽萱的妈妈张香枝老家在江西,孩子读幼儿园中班时搬到了清泉社区。丈夫经常在外出差,做外贸的她经常要加班,接送孩子成了她的一大难题。

  “起初,我花钱找人帮我接送孩子,但接了一学期,对方拒绝了,实在找不到人了。”有一次接孩子放学时,张香枝碰到了袁佩君,向她倒苦水。

  没想到,袁佩君爽快地说:“以后,我帮你接孩子,如果你要加班,孩子就在我家吃晚饭吧!”

  打那以后,袁佩君就开始风雨无阻接送孩子,还给孩子做可口的饭菜、陪她去户外运动、生病了贴身照顾……有时候张香枝加班晚了,孩子索性就睡在袁佩君家里。

  王羽萱在宁波有了一个疼爱自己的“外婆”。在这学期的作文本上,她写下了一篇《我的外婆》——“我有一个外婆,她不是我的亲生外婆,但她是我遇到过的最美的外婆,甚至比我的亲外婆还要好。”

  孩子在作文里记录了她和外婆相处的点点滴滴。语文老师批改作文时,都被孩子的笔触感动了。

  “四五岁的孩子很难带,老人有个外孙,和萱萱同班,两个孩子一起带,老人从没一句怨言。”张香枝说,每次她去出差,孩子就直接住在袁佩君家,并且专门有个单独的房间。

  这些年帮忙接送孩子,老人不肯收任何“好处”,甚至连一箱牛奶都不肯收。

  “她就像我自己的妈妈一样,我一定会记住这份情,好好孝顺她。”张香枝说。

  从一个人到一群“共享奶奶”

  袁佩君的举动很快带动了一群奶奶。“我反正空着,我也可以帮忙接送!”“我们家孙子大了,我可以去幼儿园帮忙接送!”

  东钱湖镇清泉社区有1200多户双职工家庭,其中25%左右的家庭有低龄儿童,父母经常为孩子的日常接送而烦恼。

  2019年9月,社区成立“共享奶奶”志愿服务团队,团队成员从最开始的5人增加到现在的58人,年龄从63岁到72岁不等。

  接回来的孩子集中安排到哪里更安全?社区把妇女儿童之家作为基地,奶奶们把孩子们接到这里后,陪他们写作业、做游戏,直到孩子全都被家长接走。

  “我们每天以5人轮班制的形式接送孩子,风雨无阻。”袁佩君说,她们最多一天接过40多个孩子,也不觉得累,看着孩子们在妇女儿童之家开心地学习、嬉戏,“共享奶奶”们既丰富了老年生活,也拥有了更多回报社会的成就感。

  这样的“一老一幼”志愿互助模式,4年多时间共惠及社区500余户双职工家庭。

  “奶奶们贴心接送、陪伴孩子,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算得上我们的亲人。”居民杨利的儿子正在上一年级,他说,把孩子交给“共享奶奶”,一家人都很放心。如果奶奶们遇到身体有恙或者家里有事需要帮忙时,他会第一时间提供帮助。

  目前,“共享奶奶”志愿互助服务项目已发展党员带头人15名、核心成员58名、志愿者269名,成了东钱湖一道“流动风景线”。

  “共享奶奶”的视频在网络爆火后,很多网友喊话:建议全国推广。

  “共享奶奶”全国多地开花

  从全国范围来看,“共享奶奶”不算新鲜事。

  在成都武侯区吉福社区,同样有一群“共享奶奶”。她们大部分由65岁以上退休老人组成,工作日帮忙接送孩子上下学,节假日照看孩子,寒暑假陪伴孩子。社区老人较多,他们也想重返社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而社区也有很多孩子在周末和寒暑假需要人照顾。这种双向需求,催生了这个公益项目。

  今年10月,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蓝天街道铁北社区招募了一批身体健康、有空闲时间的退休老人,开展“共享奶奶”社会公益项目。她们以志愿者的身份,为社区有需要的双职工家庭接送孩子上下学,陪孩子写作业,帮很多家庭解决了现实烦恼。

  “每天能和孩子们在一起,感觉自己都年轻了。”在重庆,一群空巢老人变成“共享奶奶”,她们在老有所为的同时也收获了爱与陪伴。有网友在评论区说,其实这既是“共享奶奶”,也是“共享儿童”,孩子得到了照顾,老人也得到了心理慰藉,还能促进小区邻里和谐。目前,在全国很多城市都涌现出这类“共享奶奶”,她们帮助有需要的家庭接送孩子、陪伴孩子,而年轻的父母也会帮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比如在清泉社区,就涌现了这种“双向奔赴”的温暖。当然,“共享奶奶”做的远远不止接送孩子这点事。在清泉社区,她们积极参与到矛盾调解、环境治理、民俗传承、文化建设等基层治理的方方面面。她们不只是孩子们的“共享奶奶”,也是全社区的“共享奶奶”。

  “共享奶奶” 切中社会痛点

  这两天,“共享奶奶”的相关新闻刷屏网络,很多网友为这样的模式点赞,建议全国推广。那么,这样的模式是否可行?

  为何“共享奶奶”会引起千万网友的关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传媒与法学院教授何镇飚认为,这恰好切中社会互助系统的“痛点”。例如,出现极端天气时,学校停课,双职工家庭由谁来照顾孩子,这是个现实问题。有些国家就会诞生大量阶段性的、短期的大学生兼职,而宁波一些社区也会适时推出“官方带娃”模式。但这种特殊时期的应对举措,并不能解决居民的日常需求,于是“共享奶奶”就应运而生了。

  “共享奶奶”接送孩子,体现的是社会自我调节的一种民间智慧,反映出民众的部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现状。“共享奶奶”是宁波文明城市的产物,市民互助的成果,他们没有依赖政府,而是积极行动起来填补服务空白。

  何教授说,“共享奶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互助系统,互助系统的重点在于互助,但互助不一定要采取免费的方式。希望未来“共享奶奶”可以走向契约化,明确双方责任,建立长效机制,实行可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应该从充分保障各方利益的角度,对这种互助模式进行制度化和体系化的完善,加强监管和细节规范,整合社会力量和资源,让“共享奶奶”走得更深更远。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奶奶;宁波;社会责任编辑:黄泽杭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共享奶奶”接送孩子,体现的是社会自我调节的一种民间智慧,反映出民众的部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现状。“共享奶奶”是宁波文明城市的产物,市民互助的成果,他们没有依赖政府,而是积极行动起来填补服务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