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只来上两次课,时间成本不高,但精神方面能够得到很大满足。”在95后姑娘圣平看来,白天上班很累,晚上有时候还要继续加班,回到家以后什么都不想干,躺着刷刷手机,时间就过去了。看上去很放松,其实精神层面是很空虚的,“需要找点自己喜欢又有意义的事情做。”
9月末,圣平抢到了每周三、周五晚上的公益街舞培训班名额,两个月的课程下来,感觉自己的状态更好了。她认为,跳街舞不仅能帮助自己锻炼体能,而且街舞的音乐欢快,传播的是快乐,“工作之外,我们都应该有自己喜欢和追求的事,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
这个公益课,是衢州市文化馆今年9月开设的“文艺赋美”全民艺术学堂秋季公益课程系列,有街舞班、美妆班、二胡、刺绣、茶艺、插花、美体健身、瑜伽、咖啡品鉴、古筝、毛笔书法、素描、葫芦丝、竹笛、中国舞、剪纸等20门课程,都有专门的老师来培训。
谁说培训班是孩子们的?记者了解到,现在的成年人越来越注重自我提升,注重身体和精神世界的“双修”。
成为时间管理达人,由内而外更自信
27岁的杨薯条做财务工作,经常要加班。自从报课成功,她就提前给领导说了自己的上课时间安排,领导也会通融。小杨从小就很喜欢舞蹈,但小时候没机会学。长大后,她自费在外面报过舞蹈班,“但外面节奏快,我跳得不到位,在公益班反而可以慢节奏抠细节。”
在抢公益课前,小杨会定好闹钟,手机页面信息输入抢课来提醒自己,还有倒计时准备。微信小程序注册“浙里文化圈”,进入“艺培”“线下课程”,选择对应课程进行报名,“一个班只招收20个人,完全凭手速,像这样火爆的课程,开抢2秒钟就报不进来了。”
至今,杨薯条已经参加过4期公益课了,每期教的舞蹈风格都不一样,所以她一直瞄准街舞课。公益班课程结束后,喜欢运动的她也会在健身房或舞蹈房继续健身、跳舞。
1999年出生的蛋蛋,刚毕业两年,在一家投资公司工作。平时工作忙碌,经常需要加班,自从她抢到了公益课,就变为时间管理达人,“白天提高效率努力工作,晚上正常下班上课。”
周三和周五晚上,是在衢州市文化馆街舞公益课的上课时间,这成了蛋蛋最期待的美好时光。每次,她都会早早地来到教室,先换衣服,热身,等着班里其他好姐妹的到来。
“一边逼自己提升能力和效率,利用好自己的时间,一边学习舞蹈提升自己,又能运动燃脂,一举多得。”蛋蛋说,她还在班里结交了几个要好的小姐妹,大家年龄差不多,志趣相投,在一起嘻嘻哈哈的,氛围很好。
问班里年龄最小的人是谁?居然是街舞老师吴怡。虽然年龄小,但吴怡在文化馆任课的时间已有5年,加上性格爽朗,很容易和大家“打成一片”。
“老师教得很耐心,舞蹈动作、基本功发力点不太对,她都会一一纠正。”蛋蛋说,自己刚开始跳舞很不自然,经常受到老师的鼓励,慢慢也就放得开了。跳舞不仅让她减轻了体重,人也越来越自信,连以前怕腿粗从来不穿的短裙,现在也能欣然接受了。
志趣相投,素不相识的人成了同学
“夜校”的课,不只晚上能上。为了适应不同市民的时间安排,工作日每天还开设了午间“艺起学”,新开的美妆课就是其中之一,每周四和周五45分钟。
从事外贸工作的80后高娜,早就意识到素面朝天地工作,不如化个妆看起来精神,也体现了对客户的尊重。早些年虽然对美妆感兴趣,“奈何自己没找到合适的学习途径,网上那些视频看看学不会,花钱报班觉得没有必要。”
今年9月,高娜从同事口中得知市文化馆秋季班新开了美妆课,顺利抢到了美妆班名额,她十分高兴地说:“我好几个同事都在抢这个公益课,只有我抢到了,感觉自己很幸运。”
滕燕是衢州红妆角色美学创始人,从业十余年,曾担任多个活动赛事的首席化妆师。虽然档期排得很满,但她很珍惜每周这一个半小时的授课时间,看到有这么多学员每周能准时赴约,她也感到轻松愉悦。
每节课,滕燕都会提前设计课程,从化妆美学开始,到眉毛画法、打造立体底妆、眼睛画法、唇与腮红画法等。最后一周的课堂上,滕燕重点放在整体妆造教学。90后学员江丽芝自告奋勇,上台当起了模特,“这样还能更有针对性地找到适合自己的画法。”
滕燕一边教学一边示范化妆步骤,同时用手机对着模特脸部,通过大屏幕放大化妆细节,让更多学员能够看清楚。打造完半边精致妆容后,她示意学员们可以走近看,然后鼓励江丽芝自己化完另外半张脸。
高娜一边认真听讲,一边用手机录下来,“怕自己忘了,还可以拿出来看看。”上了几次课后,从化妆品的用法、化妆步骤、手法等,到颜色、风格搭配,她对美妆有了全新的认识。
“眼睛这么画,放大不少,看起来很精神。”“底妆看起来很干净,脸部看起来更立体了。”同学们都围了上来,想看更仔细些。在这里,起初谁跟谁都不认识,在一个班里甚至找不出两个相同职业的学员。到现在,大家有说有笑,相互探讨,因为共同兴趣,不少人成为了好姐妹。
“学化妆主要是取悦自己,这期课程让我收获很大,还需要多多实践。”江丽芝在检察院工作,偶尔晚上要加个班,中午的休息时间对她来说更加稳定。她希望,上课时间能再拉长一些就更好了,不同场合需要不同的妆造,希望能长期学习。
来上课的大多数是小白,滕燕把进度放得比较慢。在他们的美妆课群里,她还经常为学员们分享一些基础好物,面对学员提问,她也会耐心解答。一周两次课,一次课45分钟,她每次都要自愿延长上课时间,“时间太紧凑了,课还是要讲到位,希望大家能真正学懂。”
妈妈们,也需要有自己的天地
作为一名美术老师,李女士早早就瞄准了剪纸课“下手”,“我在学校里也会教剪纸,但公益班给我们上课的老师,是技术很好的非遗传承人,能够帮助我继续提升。”
李女士认为,剪纸技艺不但承载了传统文化的底蕴色彩,在剪纸过程中,更需要付出耐心和细心,在繁忙的生活中静下心来慢慢完成一幅作品,既是对自己的修炼,也是对生活的犒劳。
平时,李女士都会忙着送两个孩子去各种兴趣班,报了剪纸课后,李女士会常常带着孩子一起来上课,“带娃学习两不误。”她认为,每堂课上完都有剪出来的作品,这种收获感,可以调节平时对于枯燥学习产生的疲劳。
惠惠是一名全职妈妈,一手承包了家务和带娃。孩子大了之后,她才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便开始尝试更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她甚至给自己列了愿望清单,“学一门乐器”就是其中之一。
“平常这个时间,我需要陪孩子写作业,现在来上课的时候,娃就丢给她爸爸带。”惠惠提前给家里人打好招呼,安排好家中事务,这样能减少变动,保证自己每周三和周日晚上能按时上民谣吉他课。
“我小时候就很想学吉他,一直没机会。”为此,惠惠还专门买了一把吉他,白天丈夫上班,孩子上学,她会固定时间练习。22课时上完,基本上能完整地弹唱一首曲子了,她笑着说,“有梦就去追,只要有恒心,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
下班后去上课,从来都很火爆
“自衢州1985年建市以来,便成立了群众艺术馆,培训职能是其四大职能之一。”市文化馆研究馆员徐建文告诉记者,除了文化馆,工会也常常开办各种培训班。成年人上“夜校”,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曾在全国风靡一时,也包括了衢州。
以前的培训课程基本就是舞蹈、音乐、戏曲等几个大的艺术门类,不像现在,课程越来越丰富,内容也紧跟时尚。当然,因为给大家上课的老师业务能力都较强,所以报名文化馆公益课的人很多,从来都是爆满。
市文化馆活动部相关负责人吴子晴告诉记者,市文化馆每年春、夏、秋三季,都会开展公益课程培训,面向社会招生。过去,来参加此类培训的大多是年龄偏大的市民。而今,随着课程和环境的提升,以及年轻人的想法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上班族和年轻人也积极报名参与其中。
“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更加旺盛。”吴子晴说,绝大部分课程名额都在半分钟内“秒空”,二胡、美妆等多门火爆课程还进行了二次扩招,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服务更多市民。
而今,市文化馆搬到了文化艺术中心,环境更好,还与非遗馆、美术馆相邻,资源丰富,在开设课程上也打破了许多门类和空间的限制,“公益培训的面和质量都能上去了,市民的鉴赏水平和文艺素养随之越来越高。”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