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文化和旅游部、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的“良渚论坛”将于12月3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
一个多月前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方将举办“良渚论坛”,深化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明对话。
文明对话,何以“良渚”?
航拍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余杭区委宣传部提供
(一)五千年中国看良渚
泱泱中华五千年,孕育了数不清的灿烂文化。中国举办的文明对话,为何以“良渚”名之?
因为在中华文明史中,它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自1936年发现,1959年命名,对良渚文化的考古研究已持续了80多年。大量考古学物证充分证实——
早在距今5300—4300年期间,在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曾经存在过一个以稻作农业为经济基础的区域性早期国家——良渚文明。
它是中华大地上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国家文明,也是东亚地区最早的文明遗迹。
考古研究表明,以太湖流域为核心的良渚文化范围非常大。位于杭州余杭的良渚古城遗址是良渚文化的权力和信仰中心,是目前已发现的中国乃至世界上距今五千年且同时拥有城墙和水利系统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都邑遗址。
2002年,我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正式启动。“良渚可以说是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里边最重要的发现。它对于证明中国已有五千年的国家历史起了直接的一个支撑作用。”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刘斌说。
稻作农业发达,形成了统一的信仰体系,建设世界同时期规模最大的都城和水利系统需要巨大的社会动员能力,由玉器显示的社会阶层分化,手工业遗存显示出社会分工专业化……所有的考古学物证都表明,良渚文化已经进入国家社会,也就是文明社会。
一句话总结,良渚文明代表了长江流域对“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起源作出的卓越贡献,是东亚和中国5000多年前史前稻作文明的最高成就,是人类文明史上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
良渚莫角山遗址(局部) 余杭区委宣传部提供
(二)良渚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良渚的贡献,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成果不仅改写了中国历史——全国统编中学历史教科书已将良渚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也改写了世界历史。
源远流长且未中断的五千多年文明史,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但这一事实,在国际社会上遇到一些杂音。因为传统的西方学术界认定文明需要“三要素”:冶金术、文字和城市。
根据这一对文明的“定义”,中华文明只能追溯到商朝,也就是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西方学术界认为,夏朝是存在于传说中的国家。
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给出的理由认为,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
“这是文明的另一种表达。”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王巍说。这意味着,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终为国际公认。
很多国外学者也逐步认识到良渚之于中国、之于世界的意义。英国知名考古学家科林·伦福儒对良渚遗址评价很高——
“对于良渚的理解和发掘,将世界对中国早期文明的认识,提前了一千多年。”
“如果放在世界的框架上来看,良渚把中国国家社会的起源推到了跟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和印度文明同样的程度,几乎是同时的。”
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也实现了文明定义的中国叙述。
纵观全球文明,不符合西方学术界“定义”的文明还有很多。比如,美洲三大文明中就有两个:玛雅文明没有冶金术,印加文明没有文字。
这意味着,“三要素”并非绝对标准。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根据中国的材料,兼顾其他古老文明,提出了判断进入文明社会标准的中国方案——
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出现城市;社会分工和社会分化不断加剧,出现阶级;权力不断强化,出现王权和国家。而国家的出现是进入文明社会的最主要标志。
文明的中国方案,不仅在中国的良渚文明有效,在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印度河文明、玛雅文明、印加文明都可以看到。
“这说明,这一标准具有普遍性。”王巍说,良渚古城遗址成功申遗,也意味着国际学术界对这一中国方案的认可。
余杭正全面纵深推进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建设 余杭区委宣传部提供
(三)良渚融汇古老与现代
良渚的呈现,不仅是古代的,更是现代的。
如何理解?
其一,中华文明的第一个突出特性,便是连续性。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
良渚,就是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
5000年前,良渚的稻作农业非常发达;5000年后的今天,水稻仍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滋养着亿万中国人;
良渚古城宫殿区、内城、外城呈向心式三重布局,中国后世都城“宫城、皇城、郭城”的三重结构都受其影响;
良渚先民在城市营造、玉器雕琢等方面体现出的原创、首创、独创、外拓的“良渚精神”,与5000年来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一脉相承……
因此,无论是物质领域还是精神领域,5000年前良渚先民在中国大地上创造出的宝贵财富、优秀文化,仍在深深影响着现代的中国,在历史的沉淀中成为深深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基因。
其二,浙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良渚是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一扇窗口。
中华五千多年文明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凸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内涵。良渚古城遗址所在的余杭区,是“浙江经济第一区”,也是浙江城乡人均收入比最小的区之一。
当前,余杭正全面纵深推进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建设,打造“创新活力之城的新中心、历史文化名城的新中心、生态文明之都的新中心、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新中心”,奋力展现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的头雁风采。
一条良渚文化大走廊也呼之而出——良渚文化为核心,东西向串起5000多年的良渚文化、2000多年的运河文化、1000多年的径山文化、苕溪文化、红色文化、现代数字文化等,将文化、生态、产业、城市、乡村等有机串联,打通文化资源、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的通道。
在保护第一的基础上,良渚遗址保护区范围内的乡村,持续放大申遗成功效应,找准大遗址保护和乡村振兴的契合点,努力探索遗产资源赋能周边区域发展,实现大遗址保护与提高原住民生活品质的“双赢”。
古老与现代在良渚融合,民族与世界在良渚互鉴,汇聚起“一起向未来”的力量,不断擦亮“五千年中国看良渚”金名片。
“艺汇丝路”访华采风活动
(四)良渚: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通道
人类伟大的古老文明都是相通的。作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良渚遗址拥有“穿越时空”的对话能力。
近日,来自83个国家的84位艺术家参加的“艺汇丝路”访华采风活动启动。他们走访的第一站,便是良渚。
在这里,很多艺术家都惊叹于文明的相通性——
来自新西兰的艺术家凯瑟琳·罗丝发现,良渚文明和新西兰文明有个共同点——拥有玉石文化。“玉石让我感受到了中国文化和新西兰文化的联系,这很有趣。”
良渚玉器呈现的精湛雕刻工艺,让津巴布韦艺术家巴兹莱·穆斯克维联想到了自己国家的一项传统艺术——把蛇纹石制作成石雕作为礼物送给珍贵的客人。他说,文化艺术的共通性是可以跨越国界的。
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中华文明具有五个突出特性,其中之一便是包容性。数千年来,中华民族一直保持着与世界各地的交流与联系。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2023年3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主旨讲话,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
当今世界,多重挑战和危机交织叠加,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发展鸿沟正在拉大,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又一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
作为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后,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又一重要国际公共产品,全球文明倡议为推进人类现代化进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强大正能量。
“文明与文明之间最重要、最坚实的支持是对话,因为它弘扬了文明精髓。”在今年杭州良渚日的“良渚古城·雅典卫城”中希文明对话活动上,希腊前总统、雅典大学法学院教授普罗科比斯·帕夫洛普洛斯视频致辞。
他说,真正的文明,如希腊文明、中华文明,它们并不冲突,而是能对话的。虽然在对话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障碍以及或多或少的问题,但我们不应加深分歧,而应搭建沟通桥梁。
中国,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平等的姿态与世界对话。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以“良渚论坛”为支点,未来之中国,必将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世界。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