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差异与共识、守正与创新:听青年汉学家聊聊中国式现代化

字体:
—2023—
12/02
11:03:17
2023-12-02 11:03:17 来源:潮新闻 记者 吴馥梅

  12月1日下午,良渚论坛“新时代青年汉学家眼中的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分论坛在良渚国际研学中心举行。

  “青年汉学家眼中的中国式现代化及其世界意义”主题对话

  在论坛上,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韦路、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何欢欢、尼日利亚阿布贾大学政治国际关系学系主任谢里夫、德国波恩大学孔子学院常务院长叶翰识等专家学者就“青年汉学家眼中的中国式现代化及其世界意义”这一话题开展了主题对话。

  现代化是否有标准和定式?世界各国的现代化有何差异?在走向智慧文明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守正还是创新?在现代化进程中,文化基因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在各国学者的探讨中,我们试图窥见中国式现代化背后的底色,以及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归宿。

  中国式现代化不只是理论描述,更是切身感受到的现象

  放眼全球视野,世界各国的现代化有何差别?我们是否能够在文化的层面提炼出一个现代化的标准?这是一个宏观的课题,或许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去不断更新和回答。

  德国波恩大学孔子学院常务院长叶翰识

  在德国波恩大学孔子学院常务院长叶翰识看来,来自不同国家的汉学家对现代化都有自己的理解,不管是西方的启蒙运动,还是中国的新文化运动,都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德国人,从我的视角来看,可以明显感觉到中国是一个现代化国家,杭州有很著名的阿里巴巴,此外,上海、北京等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

  通过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叶翰识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百闻不如一见’,一到中国,你就会发现中国式现代化不只是理论的描述,而是真的可以看到、感受到的一个现象。”他强调,现代化的标准,不仅体现在物质条件的提升,更在于精神文化的建设。“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是一个很好的项目,各国学者可以互相建立信任,我非常期待未来能够有更多的合作和了解。”

  人工智能的崛起,推动着我们走向智慧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我们已经走过了漫长的文明旅程。而在当下,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文明阶段。“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手段的崛起,推动我们朝着智慧文明的方向去发展。”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韦路说。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韦路

  中国式现代化是“五个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在韦路看来,中国应该大胆去创新,在物质、政治、精神、社会、生态等各个维度提升智能化程度。“比如浙江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未来,在智能技术的支撑下,很可能变成‘一次都不用跑’。”韦路表示,在精神文明的建设过程中,应当从建立中国特色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全媒体传播体系、增强国际传播能力这三个核心点去发力。

  在当下的国际语境中,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这是一个时代命题。韦路认为,目前中国的国际传播还存在主体比较单一、内容不够丰富、叙事不够亲民、媒介趋于单一、受众参与度较低等问题,“小故事、微叙事,个性化的内容生产,精准化的国际传播,这是我们所需要的。在国际传播领域,大家都应该参与进来。”韦路强调,在某种程度上,智能技术可以给予我们很好的赋能。

  文化基因是现代化的底色,回归真实是现代化的方向

  变或不变?守正还是创新?这是每个国家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都需要去回答的问题。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何欢欢认为,现代化的进程和文化的作用是相互影响的,文化基因会深刻影响现代化发展的特色。“但是我认为,在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持自己的传统文化特色。”

  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何欢欢

  何欢欢表示,中国现代化根基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这是最浓厚的底色。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强调科学和技术的应用发展,更应该鼓励多元和包容。“从文化的层面来讲,我们需要不断地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同时又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影响力。”

  在信息化时代,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人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少,习惯于从网络上获取信息,而真实性和有效性却大打折扣。在何欢欢看来,公众仿佛充当了一个“被计算过了”的信息接收方的角色,成为被网络和数字包裹的“蚕宝宝”。“当下,我越来越觉得我们应该回到文本、实践和真实,避免信息隔绝和信息错位。科技进步了,汉学研究也不能固步自封。”何欢欢强调。

  每个人都是一块砖,现代化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当下,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网络的方式来进行文明相关的交流和沟通。在尼日利亚阿布贾大学政治国际关系学系主任谢里夫看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探讨方式和发展趋势。“中国式现代化在文化和文明的倡导方面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作为汉学家,我希望可以学习更多,也希望能基于本土的知识去进行更多的了解。”

  尼日利亚阿布贾大学政治国际关系学系主任谢里夫

  谢里夫表示,每个个体都可以成为各种文化互联、互通、互鉴的重要渠道,“每个人都像一块砖,可以在需要的地方进行建设。”谢里夫说,在这样的策略下,我们可以在维护和保持自身文化特性的同时,进行更全面、更多元化的文化输出。

  对拥有庞大人口基数的中国来说,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肯定会面临很多挑战。“这种情况不仅仅是在中国,在其他国家也有。”谢里夫强调,人与自然、气候变化等世界共通议题,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中国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希望国际上的其他伙伴也可以更加开放。”

  “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中国致力于推动全球治理的态度和决心。各国人民都是一个大家庭,在地球村中,我们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希望我们可以真正做到‘和而不同’,共同打造更加和谐的世界,促进全球共同发展!”谢里夫说。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良渚责任编辑:庞舒青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现代化是否有标准和定式?世界各国的现代化有何差异?在走向智慧文明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守正还是创新?在现代化进程中,文化基因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在各国学者的探讨中,我们试图窥见中国式现代化背后的底色,以及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