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6日讯(记者 王逸群)深秋的安吉县孝丰镇夏阳村,漫山遍野的水杉染红了山岭。阳光透过竹林,洒在村口墙上的“夏阳,向阳而生”6个字上。坐在帐篷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鲍鑫还沉浸于刚刚结束的露营大会的热烈气氛里。一个周末上千人涌入山村,也点燃了村民们的热情。
眼前的这片山水林田,在鲍鑫的描绘下惊喜连连。
夏阳村曾经并不算富——四面环山,到县城要驱车1个多小时,村民多以毛竹、茶叶为生,过去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只有30万元。
夏阳村又很富裕——高山、草地、河流,独特的自然禀赋,是一笔无形的财富。
时间回到3年前。这样的乡村应该怎样发展?鲍鑫也不知道。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上海一家企业,一路打拼做到高管岗位。“到了30岁,总要做点不一样的事情。”2020年村社换届时,这个“85后”大男孩响应号召,从繁华都市辞职返乡,带着振兴家乡的理想,肩负村里党员群众的期待,接过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
上任伊始,他和村两委班子成员迅速摸清家底,理清乡村的发展思路,提出打造长三角露营基地的想法。“‘露营经济’快速出圈,我们也想和自然做邻居。”鲍鑫说。
除了鲍鑫,其他4名返乡村干部同样是“85后”。村两委班子平均年龄30.8岁,是湖州最年轻的村两委班子。然而这群干劲十足的“小年轻”,很快遇到难题。
鲍鑫还记得第一次开村民代表大会,他在台上慷慨激昂讲风口、谈露营,台下村民却没什么感觉,甚至还有村民打趣道:“这是把我们都当成了大学生哩。”
宏大的梦想背后,还要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幸福感。于是,鲍鑫首先将工作目标定为“刷好评”。对象不是客户,而是村民;开会的地点也不是办公室,而是村干部在村口支起的茶摊。
80多岁的鲍四有提出家门口的垃圾没人清运,68岁的徐光森羡慕别的村有明亮的路灯……不到一个月,鲍鑫把638户村民的意见收集个遍。村干部们梳理出共性问题,帮助大家解决难事、烦心事。
随后的半年时间里,夏阳村改造提升了50公里林道,安装了100多盏路灯,将村民迫切希望的民生实事落实到位。年轻的鲍鑫终于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只有站在村民的立场上思考,从他们最关心的身边小事做起,才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在鲍鑫看来,基层干部说一千道一万,关键在于办实事。
有了村民们的支持,工作开展变得顺利。鲍鑫决定先提升村里的“颜值”,提高吸引力。他带人清理水库,一口气运走57车垃圾。整治后不久,夏阳村接到商业拍摄订单,赚了3000元的第一桶金。“钱虽不多,但打开了我们的发展思路。”鲍鑫说。
村里的环境整治好后,鲍鑫又带领村干部,打造了“森林”“房车”等9个风格迥异、面积近200亩的营地,然后鲍鑫开通社交平台账号,自己动手制作视频,分享家乡的美景,并认真回复每一条评论,力求在网友中“刷好评”。
一年多的时间,单是在小红书上分享一些小杭坑露营基地的日常,鲍鑫打理的“小杭坑掌柜”账号就获得1.7万粉丝。接着,民宿互联网平台头部企业“订单来了”落户,小红书首个线下文旅项目也来了。山野运动、特色农场等新业态在村里崛起。巨头引流、抱团发展,夏阳村把流量红利转化为发展红利。
夏阳村火了,成了一位难求的网红营地。每逢周末,长三角都市客如候鸟般,来到这些镶嵌在山水之间的露营地。去年,夏阳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跃升至300万元,是3年前的10倍。今年截至10月底,夏阳村已吸引游客15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200万元,直接带动村民户均增收2万元。
“现在的夏阳‘村里有人、账上有款、兜里有钱’,老百姓对我们也是越来越认可。”鲍鑫喜滋滋地说。
如今,村干部和村民渐渐学会运用现代经营理念运维乡村。夏阳村注册了“向阳而生”“小杭坑”品牌,村集体成立了乡村旅游公司,以“保底租金+流水分成”的模式,开发营地配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来到乡村创业。村民彭强将村口自家仓库改建成咖啡馆;在上海开设计公司的韦烨看中闲置农房,签下租赁合同;村民孟正梅将老房子改成民宿。“现在客人越来越多,家里已经有了8个房间,一年收入也有十几万元。”她说。
沉寂的小山村,因为越来越多新面孔的到来而充满活力。漫步村里的石板路,村民们“赶时髦”喝起了咖啡,80岁的老人也时常在家门口与游客分享自己致富的喜悦。
“小乡村也是大舞台,小产业也能有大发展。”鲍鑫说,只要找准路子,青年和乡村就能双向奔赴、相互成就。接下来的路他要加速奔跑,带着大家一起致富。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