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潮声丨缺口竟高达400万?AI人才争夺战开始了

字体:
—2023—
12/08
11:14:44
2023-12-08 11:14:44 来源:潮新闻 执笔 蒋欣如 薛文春

  近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淘天集团启动一项名为“T-Star”顶尖人才招聘计划,延揽全球前沿技术领域的竞赛、学术和实战高手,还配备“大牛”主管和顶级研发平台资源,年薪百万起且上不封顶,引发网友热议。

  而这,绝不是个案。ChatGPT横空出世之后,国内大型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和金融公司纷纷抢滩人工智能,开出诱人薪资争夺AI人才。甚至在婚恋市场上,“AI男”成为继“金融男”之后的受捧对象。

  猎聘招聘网站公布AI相关领域的薪资表

  透过旺盛的市场需求,背后是人工智能行业人才供需不平衡问题。作为未来一个世纪的核心技术,人工智能人才短缺不仅限制我国AI技术的发展,还影响企业创新和竞争力。这个题该怎么破?

  稀缺

  “现在,他们是我们这个行业中工资最高的。”

  聊起人工智能岗位,刘宏的语气中带着一丝羡慕。他是一名“80后”,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大厂从事web网页服务工作已经10年了。

  前不久,刘宏所在的公司刚从国外挖来一个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年薪达到了千万。这让以他为代表的“老互联网人”感慨不已。

  他透露,现在凡是和AI相关专业的,刚毕业的本科生月薪也能达到2万元左右;如果是有一定经验的高学历人才,像硕士或博士,年薪百万也很平常。

  亚马逊公司研究数据显示,有73%的雇主优先考虑雇佣人工智能技术人才,还有93%的企业预计将在未来5年内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而麦肯锡公司也曾发布报告称,预计中国对熟练AI专业人员的需求将增至2022年的6倍,达到600万,而人才缺口可能多达400万。

  在人工智能的人才竞争中,一个观点在各大公司中形成共识:“得人才者得模型,得模型者得天下。”

  记者通过招聘网站得到了印证。在猎聘招聘网站上,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地的企业,发布了多个AI相关的岗位需求。从毫无经验的本科生到经验丰富的博士生,薪资都不低。

  当然,就算是开出了“天价”,符合条件的人也不多。人工智能并不是一个容易入门的领域,通常需要拥有数学、计算机、数据分析等相关专业背景,以及多年从业经验。

  “尖端人才太少,大家都在抢。”杭州一位猎头公司负责人透露,他们为一家企业找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已经寻访一段时间了,还是没找到。大厂都不差钱,还给股权激励,用人单位的竞争也很激烈。

  据记者了解,目前人工智能产业人才的结构像一个金字塔——

  基础一层是从学校毕业本科或硕士。这类人才人数较多,大多通过校招进入公司,需要定向培养,但相对来说比非专业人才培养成本要低。

  中间一层属于在国内大厂工作5-10年,有从业经验,数量较少。这类人群也是各大公司招揽的主要对象,年薪从几十万到百万不等。

  最顶端的是海外人工智能团队呆过,有领先工作经验。但这类人才不是遍布国内外大厂,就是自主创业无需就业,所以处于市场疯抢状态。

  “转行也来不及了,这个领域门槛高,不是你想转就能转的。”刘宏透露,身边也有朋友转行的,但是还是停留在应用层面,比如做数字人,薪资也达不到百万。

  挑战

  “目前人工智能行业对人才处于边摸索边培养阶段。”浙江省人工智能产业联盟秘书长姚信威告诉记者,有时候一项新技术刚发布,高校老师和学生处于同样学习阶段,“这就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2018年,我国首批35所高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浙江大学就是其中之一。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吴飞用“摸着石头过河”,来形容专业起步时面临教材等资源困难,“当时国内没有人工智能专业系列教材。学生问我人工智能专业推荐书目,我也不知道怎么答。”

  吴飞开设了《人工智能:模型与算法》课程,边上课边编写教材成为他那段时间的常态。几轮授课下来,教材内容初具雏形,最终形成《人工智能:模型与算法》,这一教材目前已演变为教育部计算机领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计划(101计划)核心课程《人工智能引论》教材。

  为进一步建设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在2018年组建了由潘云鹤院士担任主任委员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系列教材”编委会。目前已经出版了25本理论技术教材和11本实践教材,奠定了专业基础。新一代人工智能系列教材也被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中。

  如果遇上新技术发布,浙大教务组会安排老师为课程“打补丁”。比如今年上半年,大语言模型成为关注焦点,吴飞马上将大模型内容加入《人工智能引论》教材中,“社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

  ChatGPT问世一周年,世界经历了人工智能应用井喷的一年。从智能写作助手到基于图片生成视频,几乎每一周人工智能都会推出一次惊艳人类的版本更新。

  五花八门的应用,也为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

  “人工智能产业正在下沉。各行各业对人工智能的需求都在增长。”猎头公司、对点咨询人事总监杨毅说,人工智能正从弱AI走向通用AI阶段,与大量其他领域产生交叉,这一加速度将不可逆地与日俱增,“未来人工智能会赋能各个行业,就像水和电。这就要求行业拥有大量交叉学科人才。”

  衣食住行、智能制造、智能家居、智慧金融、智能医疗、智慧教育……每个领域都开始布局AI应用。

  但杨毅也提到了企业的矛盾心态。大部分企业都知道人工智能是大势所趋,但对自身发展方向和需求人才并没有“想得特别明白”,导致招聘时存在盲目性,需求也并不明确。

  而吴飞则强调人工智能的伦理隐忧:“与传统认识中的枪炮、菜刀这样的工具不同,人工智能与人类社会的关联度前所未有,风险也必须考虑周全。算法必须是向善的,这是全社会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他的顾虑不无道理。早在2016年,微软就曾推出一款聊天机器人,但在推出不到24小时内就被网民训练成“种族歧视者”。而人工智能的公平性、决策的可靠性,以及用户数据的隐私也都被认为是未来需要形成广泛明确共识的领域。

  破局

  2020年,任正非曾在C9高校校长座谈会上说过一番语出惊人的话:国内顶尖大学不要过度关注眼前工程与应用技术“卡脖子”方面的困难,要专注在基础科学研究“向上捅破天”。

  这番话被吴飞引用,用于回答当前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应当如何破局——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高校、企业应当明确各自分工。

  人才需求缺口大,而师资力量不足,高校选择“抱团取暖”。

  今年9月,一张盖有浙大、上交、复旦、南大、中科大和同济大学六所高校教务部门公章的证书,被送到了六所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66位同学手中。

  2021年4月,吴飞与六所学校的计算机专业老师联合华为、百度和商汤公司等,共同开启“AI+X微专业”辅修项目,实现跨学校、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教学与管理,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讲授人工智能基本知识体系。每位学生要在两年内完成7门课程学习,才能顺利完成课程。

  企业则通过更灵活的招聘机制,积极寻求自身产品最契合的人工智能人才。

  2022年入局AI绘画赛道,杭州无界AI被业界誉为“最懂中国风的AI平台”,已拥有近300万注册用户和逾百位B端商业客户。

  联合创始人马千里告诉记者,公司在招聘时更看重求职者的思维模式、实践经历而不仅仅是专业背景:“今年招了一个艺术专业背景的小伙子,他业余训练了很多广受好评的AI模型。既有审美、又懂一些技术,这才是我们最需要的人才。”

  头部公司甚至通过免费培训引才。11月底,亚马逊推出了免费计划“AI Ready”,计划在2025年为全球两百万人提供人工智能培训,课程内容包括8门全新的免费AI和生成式AI课程。这些课程不仅对亚马逊员工开放,也对其他公司的员工敞开大门。

  政府则通过政策倾斜助力产业发展。2022年,浙江出台人工智能产业相关政策高达53条,今年又相继出台了《关于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浙江省元宇宙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系列政策。

  浙江省人力社保厅也将人工智能产业链相关人才列为数字工程师、数字技能人才培养项目,并与今日头条、大华等头部企业开展合作,加大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

  “政府的作为是当中最关键的一环。”姚信威认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并不应当按照“投入—产出”的思维去衡量,“这是一项需要从国家战略意义考虑的技术。政府部门的人工智能思维模式远比企业更紧要。”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科技;AI;5G责任编辑:徐茜茜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近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淘天集团启动一项名为“T-Star”顶尖人才招聘计划,延揽全球前沿技术领域的竞赛、学术和实战高手,还配备“大牛”主管和顶级研发平台资源,年薪百万起且上不封顶,引发网友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