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标配的羽绒服,似乎成了今年冬天的“顶流”。
“国产羽绒服卖到7000元”“军大衣更有性价比”……前段时间,天未冷,羽绒服就因价格频频登上各大网络平台热搜。
这样的热度,也在平湖·中国服装城内蔓延。开具发票、清点货品、打包发货……一家家商铺门前,高过一人的巨型包裹堆积如山,等待着发往全国各地。据统计,近期服装城日均出货量高达百万件。
平湖羽绒服火“出圈”背后,到底有何秘诀?连日来,记者蹲守全国最大的羽绒服批发市场,找寻答案。
羽绒服的“前世今生”
先来说说平湖羽绒服的“前世今生”。
其实平湖的服装产业从上世纪80年代就兴起了,历经40多年发展,如今已成为平湖的特色优势产业。
90年代末,国家对外贸易开放政策,使平湖服装产业以燎原之势进入国际市场,打入了世界服装制造业的阵地。
渐渐的,世界顶尖服装品牌与平湖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平湖服装远销日本、欧美等85个国家和地区。最高峰时,平湖全年服装生产能力3亿件套,总产值130余亿元,占当时平湖工业产值40%左右。
近几年,羽绒服从众多服装中异军突起,集聚效应不断显现,成为平湖服装产业中一大优势产品。2011年,平湖·中国服装城建成并投入使用,通过3年的摸索,2015年正式提出专做单品类羽绒服的概念。如今,平湖·中国服装城入驻经营户已有2200多家,平羽绒服产量占全国的80%,年均出货量超1.6亿件,年销售规模已突破350亿元。
2018年,平湖制造的一件火爆于美国亚马逊的羽绒服,成了风靡一时的纽约潮人单品,不仅连续三年成为亚马逊女款羽绒服的销售冠军,销量更以300%至400%的速度成倍增。
为什么平湖建成了中国最大的羽绒服批发市场?平湖中国服装城市场运营总监陈杰认为,是由多个因素叠加影响而成。
首先,平湖处在上海、苏州、宁波、杭州等地交界处,有便利的地理优势。另外,上世纪80年代,周边一些大城市的服装厂外迁到平湖。从做外贸开始,平湖利用自己的加工和用工成本优势,一步步开始发展服装产业,羽绒服从中脱颖而出。
平湖羽绒服产业强劲的发展势头,并非一蹴而就。从最初的代工出海、立足国内,再到如今的原创设计、高端定制,平湖羽绒服产业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不过,这几年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挑战也随之而来。比如部分企业开始出现产品质量不稳定、设计缺乏创新等问题。此外,消费者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是平湖羽绒服产业不得不思考的两大问题。
使出浑身解数“出圈”
如何转型升级?平湖羽绒服产业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
在平湖·中国服装城,记者看到熙熙攘攘的采批商和买手穿梭其间。14.5万平方米的面积里,集聚了2300多家商户。
“我们做过统计,2016年市场内具有原创设计的款式不超过200款,而今年原创设计款式超过2万款。”平湖·中国服装城董事长胡国华介绍。
从被动接单到原创设计,服装城不断涌“新”。“我想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融入羽绒服设计中。”平湖本土青年设计师沈威廉就专注创新,努力把羽绒服推进时尚圈。
三年前,他带着自己的心血——原创品牌RAXXY瑞希突出重围,来到长城走秀。这个梦寐以求的大舞台让“平湖创造”在国内亮相。随后,RAXXY逐渐在上海时装周、米兰时装周等国内外大秀场崭露头角。
另外,数字化是转型的关键要素。平湖·中国服装城每年有几十万乃至上百万的采批商,但批发不像零售,单次交易额较高,且需要建立在双方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因此平湖·中国服装城设计并开发了数字化运营平台——羽仓。
和传统电商平台不同,羽仓以信任体系为基础,打通了研发、设计、生产、流通、仓储、物流等全流程体系,实现线上互动为线下店铺积累口碑值的路径打造。
“通过数字化改造,现在全国范围内都布满了我们合作的羽绒服产业链,从设计、生产、销售再到经营,我们还在海外建立了独立的羽仓外贸板块。”胡国华介说,客商只要进入羽仓,就能实现线上看货、便捷下单。目前,已有超1600家店铺入驻羽仓。
传统产业升级,其实是行业与政府的一场“双向奔赴”。近年来,平湖政府不断加强与服装行业的联动沟通。今年,平湖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示范引领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聚焦设计、品牌、制造模式、商业模式“四个创新”,政策针对性更强,含金量更大。
“我们将继续服务好相关的配套产业发展,鼓励并引导企业开展品牌设计、数字化改造、模式创新等。同时,加强平台打造,营造出浓厚的时尚产业发展氛围,推动平湖羽绒服装向品牌化、个性化、时尚化、定制化转型升级,实现新时代羽绒服行业高质量发展。”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贵得“有理有据”
跳出传统“束缚”后,平湖羽绒服产业的发展一路高歌猛进,价格也不断上涨。缺货,成了今年平湖·中国服装城的常态。
“羽绒服市场其实是靠天吃饭,今年商户普遍备货不足。”陈杰解释。以往商户会在淡季提前备货,受过去几年疫情影响,今年很多商户备货偏保守。
羽绒服买手邢浩对此也深有感触:“夸张点说,今天如果下雪,明天就能把仓库清空。”今年最忙的一周,邢浩接到了5万多个订单,“拿不到货,也就发出去了1万多件。”
做了多年买手的邢浩感慨,今年销量特别好,一件爆款羽绒服,20万件的库存,两三天就没了。
供不应求,最先体现在工人的工费上涨。“这段时间的工费相较于上半年,涨了将近50%。”陈杰说,根据商户的反馈,之前一件工费7、80元的羽绒服,现在涨到了110至120元,这就导致今年羽绒服的价格较去年上涨了约10%,也就是300多元的衣服,能涨30至50元。
竞争倒逼原创发展。“要么更追求更高的品质,要么追求极致的性价比,处于中间段的商户,生意越来越难做。”陈杰认为,今年的羽绒服市场呈现出了更加分化的特点,这也倒逼越来越多的商户开始自主研发款式。
“根据今年的报备情况,服装城商户自主研发的款式超过了2300款,同比增长了30%左右。”陈杰说,随着羽绒服市场的不断壮大、竞争加剧,没有优势就卖不动货。
今年11月,2023中国羽绒服装品牌发展论坛暨平湖羽绒时尚生态大会举行,平湖·中国服装城与杭州数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编制的“平湖·中国羽绒服指数”正式对外发布,这是全国首个“羽绒服指数”。
该指数涵盖了羽绒服批发价格指数、平湖·中国服装城发展指数、羽绒服景气指数、羽绒服质量指数四大体系,以及按用户群体、填充物、款式分类的三大分项指数。一年中2月至8月的行业淡季,每月发布一期,9月至1月的旺季,每月发布上中下旬供三期。今年8月试行至今,已发布指数研究报告10期。
平湖羽绒服产业,正一步步撑起当地的经济发展,点燃了这座城市的烟火气。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