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构建良法善治新格局

字体:
—2023—
12/25
08:22:20
2023-12-25 08:22:20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章忻

  浙江在线12月25日讯(记者 章忻)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强则国家强。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与法治建设密不可分。时针回拨到20年前,彼时的浙江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节点,如何用良法善治筑牢发展的地基?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作出“八八战略”重大决策部署,其中提出“切实加强法治建设”。2006年,浙江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建设“法治浙江”的决定》,为“法治浙江”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引。一张蓝图绘到底,如今的浙江,大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小到快递服务、解决邻里矛盾,处处都能看到法治的作用。

  立良法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只有法律本身制定得合理,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法律的权威,实现法律对社会的全面治理。

  2003年8月,在全省立法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指出,立法是法治的基础,立法要为发展服务,立法要有地方特色,立法要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立法要体现时代性。

  今年1月,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浙江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条例》并于3月1日正式施行。该条例涉及中小微企业创业扶持、创新推动、市场开拓、财税支持等各个方面,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护航。“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条例的颁布是为了提振企业的信心,给企业送上‘雪中碳’、吃下‘定心丸’。”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一级巡视员尹林说。

  杭州盼打科技有限公司对此深有感触。杭州亚运会期间,亚运村里的3D打印元宇宙体验舱异常火热,而这项“黑科技”正是来自“盼打科技”。“能够入驻亚运会是一份‘大礼包’。”“盼打科技”创始人李景元告诉记者,这份“惊喜”来自省经信厅的牵线搭桥。

  紧盯一个“法”字,浙江为民营企业打造了一个有规则、有预期、有未来的营商环境。早在2006年,浙江就制定施行了《浙江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2020年《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出台。此后,浙江审议通过了10余部与民营经济相关的地方性法规。

  多年来,浙江不断加强重点领域、新型领域立法,出台了一系列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创制性、辨识度的法规:全国首部数字经济促进条例、首部综合行政执法条例、首部公共数据领域的地方性法规……据统计,2003年以来,浙江共制定修订省级地方性法规213件,修改261件,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谋善治

  有了良法之后,如何实现善治?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依法规范行政权力、全面建设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浙江”的关键所在。

  年关将近,湖州市吴兴区东大方南街店迎来了一次“大体检”。朝阳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联合消防救援等部门,对照“综合检查表单”,对店里的餐饮、消防等业态进行了全方位检查。

  “这次‘体检’是我们主动预约的,这样查一次,能让我们和顾客都安心过年,而且发现的一般性问题也不会受处罚。”店长卢珊珊说。

  根据市场主体需求,提供上门的“定制化”服务,“集成改一次”是吴兴区对“大综合一体化”改革的迭代升级。在朝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蔡仕辉看来,这解决了末端执法过程中存在的以罚代管、累罚不改的问题,做到查一次、改一类、管长效。

  行政执法是否合法合理、高效便民、权责统一,这关系着法律是否能得到施行,也体现了政府的法治化程度。2015年,浙江开始推进跨部门、跨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划转部分执法事权归并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自此,“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成为浙江建设法治政府的“金名片”。2022年,浙江成为全国唯一的“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国家试点。

  截至目前,全省综合事项统一目录1355项,综合执法领域覆盖25个条线,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实现全覆盖,市县队伍精简到799支,精简率达50%。

  夯基石

  收到培训机构的退款通知,小陈终于松了一口气:“没想到困扰了自己几个月的退款纠纷,通过‘浙江解纷码’和线上调解,仅仅花了14分钟就解决了。”

  “一窗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化解,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宗旨”,杭州市上城区社会治理中心矛盾调处科副科长童玲说。

  走进上城区社会治理中心,“信访服务区”“调解服务区”“诉讼服务区”依次排列。童玲告诉记者,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层层过滤,尽可能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对于调解不成的纠纷,则由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调解员组成的诉讼服务团队提供快速立案、快速裁判的服务,尽可能让当事人只“跑一地”“跑一次”。

  国家法律贯彻执行得如何,民主法治建设得如何,基层是“晴雨表”。2006年,习近平同志在杭州专题调研建设“法治浙江”工作时提出,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把基础放在基层、重点放在基层、关爱送到基层,切实加强基层依法治理工作,不断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

  在上城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陶舒雯看来,不管是常驻上城区社会治理中心,还是通过“浙江移动微法院”“云上法庭”等数字化媒介进行调解,都是为了让老百姓的合理诉求随时随地得到满足。

  人人都信法,凡事都讲法,矛盾自然就少了。在上城区社会治理中心入口,一张使用“全民法理通”小程序的导览图映入眼帘。“老百姓通过它,既可以了解基础的法律常识,也可以查看法律法规、法律文书等,帮助他们培育法律意识。”童玲说。

  建设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浙江”的重要一环。从一元治理转为多元治理,从传统治理转为数字治理,从事后治理转为事先预防……一方面,浙江形成了武义村务监督委员会、宁海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桐乡“三治融合”等一批基层治理经验;另一方面,通过组成全国首个省级民法典普法讲师团、精心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等,浙江的法治氛围愈发浓厚,全民尊法、学法、用法、守法意识不断增强。

  风帆正扬,征程未已。透过“法治浙江”这扇窗口,一幅公平正义、高效和谐的法治中国示范区画卷正徐徐绘就。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法治责任编辑:廖君琳

相关阅读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