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打车,相信不少人都经受过路边的寒风凛冽,只盼着能钻进一辆吹着暖风的空调车里,喘一口气。
日前,萧山的王女士发帖表示,想在冬天的网约车里喘口气还真的不容易,“每次进车前都要做一场艰巨的心理博弈,缓缓拉开车门,内心暗自期待没有异味扑鼻而来,不过总是被臭味撞击。”
帖子一出,引起一番热议。评论区里大蒜味、韭菜鸡蛋味、霉味、臭鸡蛋味、脏袜子味、鱼腥味……描述的味道“精彩纷呈”,叹为观止。
想好好喘口气怎么这么难?
“这个天打车,像钻进了司机的被窝”,因为描述过于贴切,这一词条也引起了无数网友的认同和点赞。
对于冬季打车,车内存在异味的问题,记者随机采访了一批乘客。不少人表示遇到过。一些人认为,由于坐车时间并不久,所以还可以忍耐。但也有不少人坦言,有异味对于乘坐体验来说非常不好。
市民李女士就是“不能忍”的乘客之一。她告诉记者,12月18日自己通过高德打车发起了从萧山城区到蜀山街道的实时订单,路程并不算长,大约7公里。
“天气太冷,路边等了几分钟就冻得不行,想进车暖和一下。”没想到打开车门的那一刻,网约车里刺鼻的气味打破了她的念想,“拉开车门,袭来一股热浪,夹杂着烟腻子+体味+头发长久不洗的油薅味,甚至还带着一股鱼香肉丝馅包子的气息。”
“当时想开一会儿窗,但刚开一小条缝,司机师傅就建议关上。”前两天萧山下雨,气温低,开窗雨水和冷风倒灌,确实也不好受。李女士说,自己也没有多争执,默默关上窗,但车里杂糅的味道,使得这17分钟的车程显得格外漫长。
“委屈”的不止乘客司机也叫苦
为什么部分网约车有异味?
有司机师傅反映,异味来源之一——残留的食物味道,有时候可能来自乘客行为。
“有些乘客上车会带些食物在车上吃,车上就带了味道,尤其早上带几个肉包子上车的人太多了。”司机徐师傅跑了五年的网约车,他坦言,最近生意越发难做,“这些年,大家对于网约车的标准提高了,服务态度要好。有时候乘客在车上吃东西,根本不好说。”
在采访中,记者还发现一个车内异味的产生因素:即便是一辆内部看似干净的网约车,车身里也难免有各种气味。比如,原材料构成的零部件会发散出塑料、皮革味,内饰以及座椅、顶棚、地毯、坐垫、仪表盘、车门护板、额外添置的坐垫、靠背等饰物也会为车内的空气“加料”。
另外一个原因便是车内空调。“冬天大部分网约车会开空调,如果空调没有及时清理,那个味道真的非常冲。”王女士补充道。
在采访中,大部分乘客认为车上的异味更大程度上取决于驾驶者本身的卫生状况,而这也是最难以控制的变量之一。
不过,针对车内异味,觉得“委屈”的不止乘客,在接受采访的近40位网约车司机中,大部分表示冬天天气比较冷,开窗少,车内空气不流通,难免会有“闷臭”的感觉。
“我们的工作特点就是长期久坐、休息不好,这样的生活模式势必会影响到个人卫生状况。”司机赵师傅表示很无奈,“有时候吃喝、休息都在车上解决。”
对于抽烟的司机来说,车上的味道更是很难避免。
“早上七点到晚上十点,基本上都在车上,在闷热的环境里待十几个小时,身上总会带点味道。”司机吴师傅告诉记者,自己有抽烟的习惯,但基本上都会在车外,“冷风里抽完烟,都会在外面站一会儿,散味道后再进车,但对气味敏感的人,还是会闻到。”
“车上乘客进进出出,体味交织。主要我们一直在车内,并没有多大的感觉,从外面一进来,本身空气不流通,肯定会觉得不适应。”吴师傅补充道。
该拿“异味车”怎么办?
那么,引发热议的“车内异味”问题,真的难以解决吗?
一些司机表示,会在车内放置一些车载香薰或者香水,改善一下车内的气味,或者适当通风,加快车内空气循环。“除了下雨天,如果乘客确实有开窗需求,一般都能理解。”司机徐师傅说。
另外,记者发现,一些网约车平台会推出“车内空气治理4项举措”,包括:自营车辆平均每月更换空调滤芯,过滤异味和有害气体;每一程提前开窗通风,经常开启外循环并勤开窗通风;自营车辆均使用安全环保材料,安全无异味;自营车辆均为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0碳排放。
这些举措究竟能否做到?平台工作人员坦言,还是属于司机个人行为,要全面管理,目前还比较困难。同时,对方表示,不同的乘客对于气味敏感度和介意程度都不一样,所以比较难界定一个统一的标准,“但平台会对注册司机有一定的约束和要求,乘客如果遇到车内环境问题,可以在乘车结束后,对司机进行评价和建议,平台都会受理。”
同时对于车内异味问题,记者也咨询了网约车监管平台。
有关部门表示,目前管理方面确实没有明确的措施,“针对收费和司机行为方面,会有相关的管理规定,但诸如车内有异味之类的环境问题,还是属于服务类,建议联系平台进行处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对车内异味问题如需反馈,可以告知上下车地点、车牌号以及上下车时间,尝试帮助反馈给相关部门和网约车平台,帮助提升服务管理。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