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记者探访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和企业,体验柯桥政企校合力——

有啥难题 一起来解

字体:
—2024—
01/16
07:53:25
2024-01-16 07:53:25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徐添城 金汉青 通讯员 冯青青

  浙江在线1月16日讯(记者 徐添城 金汉青 通讯员 冯青青)柯桥区创新“政产学研用”技术应用联动服务模式——政府部门与高校共建平台,平台怎样为企业和产业发展赋能?今日出版的浙江日报,记者走进创新中心和相关企业,给工作人员当助手,在服务中寻找答案。

  世界纺织看中国,中国纺织在柯桥。

  绍兴市柯桥区被誉为“国际纺都”,该区相关部门在调研中发现,区内很多纺织企业面临“成长的烦恼”:产品品质难以进一步提升、上下游协同能力不足、产业精准化规划欠缺……这些难题,仅靠企业单打独斗难以全部解决。怎么办?

  在深入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过程中,柯桥区创新“政产学研用”技术应用联动服务模式——政府部门与高校共建平台,联合企业共同解题。目前,柯桥区已与高校合作共建纺织印染产业平台9家,开展各类研发、合作项目近400项。这些平台中,2022年成立的浙江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最为典型。

  平台怎样为企业和产业发展赋能?近日,我们走进创新中心和相关企业,给工作人员当助手,在服务中寻找答案。

  共建实验室合力研发

  创新中心是柯桥区和浙江理工大学共同打造,并联合纺织领域高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共同建设的强公益属性高能级平台,被列入全省首批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当前,创新中心已组建起一支拥有2名院士在内、340余人的研发队伍,并与柯桥纺织印染全产业链上19个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共同搭建起19个实验室,力求破解企业个性与行业共性难题。

  我们来到创新中心时,工作人员章淑娟正要外出。“我要到东进新材料去开例会。”她招呼我们一同出发。

  章淑娟是创新中心派驻浙江东进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对接专员,自创新中心与东进新材料2022年联合共建“功能性面料创新实验室”以来,她每周都要去企业开展服务。2023年,为了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创新中心、高校和企业三方实行每月例会机制,以便让企业的诉求能够第一时间得到响应。

  9时,东进新材料的会议室内,月度工作例会开始。章淑娟带着我们,和刚从杭州赶来的浙江理工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王成龙坐在会议桌一侧,另一侧是企业方的管理和技术部门代表。

  东进新材料是一家做户外运动功能性服装面料的高新技术企业。早前,企业在调研中发现,海外市场对防水面料的氟含量提出了更高的环保要求,原有产品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急需研发一款更环保的无氟防水面料。企业第一时间联系了创新中心,没多久,创新中心综合管理部负责人、浙江理工大学教授郑今欢一行来到企业,和企业共建实验室,并派驻了一支团队留企开展实验。随后,“基于聚氨酯膜的高防水透湿生物基尼龙复合面料关键制备技术及产业化”项目正式立项,并被列入2023年柯桥区科技计划项目。

  “王老师,实验室在做耐水洗测试,一会儿要麻烦你看下数据。”“小章,新设备上的辊子得增加几种类别,能否帮忙对接一下供应商?”会上,东进公司创新中心副主任谢萍萍提出了需求。

  “好的,我等会儿就联系上次的供应商,让他们尽快送货……”说罢,章淑娟叮嘱我们把会议要点记下来。按照她的要求,我们将会议内容按“已协调完成事项”和“需跟进落实事项”分类记录。

  翻看章淑娟的笔记本,可以看出,过去一年她忙碌而充实着:每个月牵头组织一次工作例会;一旦企业遇到技术难题,她要马上协调专家入企服务;同是专业科班出身的她,还要配合团队做好实验准备和数据测量工作……

  会议一结束,章淑娟就带着我们往实验室赶。

  “目前出来的几组数据都在合理区间。接下来,我们想对产品品质进一步优化。”提前一步来到实验室监测数据的王成龙说。

  像东进新材料一样,柯桥区很多公司通过与创新中心合作而受益。目前,创新中心已累计牵头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97项,实施国家火炬计划人才项目1项、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9项、市区级科技计划3项,相关项目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

 浙江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内,研发人员在实验室进行技术测试。记者 徐添城 金汉青 摄

  专业小分队上门服务

  做多了与企业打交道的工作,从事纺织应用研究的浙江理工大学教授、创新中心主要负责人之一戚栋明很了解,有的企业在市场中碰到困难,但又不知道从何处下手解决问题。

  针对这一现象,创新中心团队2023年加大服务企业的力度,不定期主动开展调研走访。

  造访东进新材料的后一天,我们又当上戚栋明团队的助手,随他们一同走访企业。“年底了,不少企业都在做年终盘点,我们今天打算去走几家近期服务过的企业,听听他们的反馈和打算。”戚栋明说。

  第一站,我们来到浙江梅盛新材料有限公司。12月6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的202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梅盛新材料与创新中心团队合作开发的项目,获得技术发明二等奖。

  梅盛新材料公司办公室主任李小强告诉我们,企业与创新中心共同研发并获奖的这款超纤革材料,主要应用于汽车内饰,集成了阻燃、抗菌、透气、环保等功能。“这项创新技术打破了原先该品类材料的进口垄断。”

  没有太多寒暄,戚栋明就切入正题:“上次走访时,你们提出正在开展的项目想申报省级节能降碳技改项目。我们回去后了解到,这涉及降碳量计算等具体问题,还需要做一些工艺改进,才能达到省里的标准。我们今天把孙博士一同叫来了,他已经到车间去了解相关数据了……”戚栋明提到的孙博士是浙江理工大学博士孙阳艺,是中心负责与企业联合开展研发的专家。

  为了提高服务效率,戚栋明每一次走访企业,都会带上一支专业的小分队。比如当天的5人小分队中,孙阳艺是技术专家;行政人员范艳苹是“综合服务通”,能帮助企业解答政策疑难;我们则是助手,负责记录、汇总企业提出的需求和困难。

  “关于项目申报,有些材料需要提前准备起来。”这边,范艳苹把早前列好的提纲和注意事项交给了李小强,在需要特别注意处还做了标记。

  “像我们这样的企业,多数时间埋头做业务,对各种政策、奖项申报了解不够。幸亏有你们,帮我们省了不少麻烦。”李小强连声道谢。

  当天下午,我们还走访了本地3家小微企业。每到一处,创新中心团队都直奔主题,或询问年末的发展情况,或了解研发计划项目的推进情况。

  入企推广环保新工艺

  除了各类企业的个性化难题,纺织印染产业也存在共性问题。2023年,绍兴市、柯桥区加强与创新中心的联动,将行业发展的共性难题交给专家团队联合解题。

  随戚栋明团队走访企业后第二天,我们再次来到创新中心,在一间实验室里见到了正在忙碌的郑今欢教授和科研专员吴华平。他们正和助手们一起,对合成的水性黏合剂性能进行测试。“我们已经做了一年多的深度研发和应用试验。”郑今欢说,不久前,经创新中心团队牵头,该技术在当地一家烫金企业进行了大生产试验。“从试验结果来看,我们开发的水性黏合剂已能满足本地大部分企业常规产品的烫金生产需求,有推广价值,能改善烫金面料生产中的环境污染和生产安全问题。”

  2023年年中,得知创新中心绿色染整专家团队在研究烫金用水性黏合剂及应用技术,绍兴市、柯桥区生态环境部门相关负责人找上门来,希望能与团队携手共同推进这一技术的升级换代。

  “虽然有更环保的技术,但因为受限于思维定式,相当一部分企业对新工艺的接受程度目前还不高。所以,我们正在走访企业进行科普推介。”吴华平招呼我们走出实验室,“你们正好可以帮帮我们。”

  他带我们来到柯桥区双华工业园,这个园区里集聚了20多家烫金面料生产厂。在此之前,吴华平已经和团队工作人员走访了多个园区和企业,但很多企业负责人一听是要做环保提升工艺,觉得“费时费力”,一直没能达成合作。“你们可以帮我们再去和企业谈谈。”吴华平说。

  “烫金工艺的改进提升是趋势,工艺提升后,成本不会上升,品质也不打折扣,政府还会出台优惠政策。如果觉得新工艺上手有难度,后续会有专家来做培训……”走进园区,我们学着吴华平方式,与一众企业负责人沟通,也耐心记录企业的难处。最终,几家有意向的企业与我们互留了联系方式。

  吴华平说,推广初期难免遇到各类难题,但只要方向正确,就要不怕困难、不断努力。对做好接下去的推广工作,吴华平充满了信心。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柯桥;纺织责任编辑:叶媛媛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