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清楚记得习近平总书记来我村时的情景......”
20多年过去了,武义县泉溪镇上潘新村的邱舍林老人回想当时的情景,仍清晰如昨。
《习近平浙江足迹》记载,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专程来到武义,并召集五位下山脱贫代表村村支书亲切座谈,邱舍林就是当时参加座谈会的五位村支书之一。20多年时光荏苒,上潘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千万工程”也给武川大地带来了美丽蝶变。
01
上潘新村的“新生”
“当年,总书记走上我家的二楼,站在客厅一张沙发边上,手撑着沙发靠背,对我说:‘你这里宽敞,比我住得还宽敞。下山好啊,你们过上幸福生活,我打心眼里为你们高兴!’”总书记进门后的情景,邱舍林历历在目。
回首20多年前,上潘村还是位于距离县城50公里、海拔800米高山上的一个贫困村,生活环境原始又恶劣,村民们一直在贫困线上徘徊,就是想要外出买些生活用品、看个医生都要走上十里山路,算得上真正的“穷乡僻壤”。
1999年,上潘村举村异地搬迁定居泉溪镇,更名上潘新村,在当地的交通要道旁“安上了新家”。2018年,武义行政村规模调整,上潘新村与周边3个自然村合并为泉东村,并且在永康武义五金产业带上,永武一线、二线穿村而过,彻底与山下村庄融为一体。
借着“千万工程”东风,几年间,上潘新村走上了工业富民路、农业强村路。上潘新村周边已建起规模化工业园,园区内百家企业还与当地百个下山村一一结对,以合作投资的方式提升各村集体收入。一个不到20平方米的小房间,每月能租1200元,租金堪比县城。
眼下,泉东村党支部书记吴拥军正在琢磨一件大事——组建强村公司,投资1200万元建设占地1200平方的泉东绿农综合市场,打造武义嫩姜产业集散中心。“我们请专家测过土,4个自然村都非常适合种生姜。我们准备抱团发展生姜产业,走绿色农业之路。”吴拥军说。
如今,走进上潘新村,幢幢楼房整齐排列,条条村道四通八达,人来人往、车进车出,充满了活力和生机。村民眼界开阔后,办厂、创业的也越来越多,自己当老板的就有十来户。
02
“步步皆景、村村若画”
上潘新村只是武义牢记嘱托、感恩奋进,20多年接力不断深化“千万工程”的缩影。
自2003年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来,武义县委、县政府持之以恒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始终秉承以人民为中心、以示范为引领、以特色为根本、以项目为基础,突出重点、聚焦目标、持续用力、整体推进。
20多年来,武义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以党建引领全面提升全域整治人居环境,涌现出许多各具特色的和美乡村,20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个村被命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先后创建省级和美乡村示范乡镇10个、特色精品村36个,建设省级历史文化(传统)村落36个,建成省级未来乡村5个。
几年前,坛头村还只是一片破败景象。2013年,村庄先后投入1500万元,重新整修了古建,将破民宅打造成了新民宿;数十个社会组织成立“湿地红社”,100余人自发参与清污行动,把臭河滩打造成了美湿地。“国家森林乡村”“3A级旅游景区”等称号接踵而来,坛头村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
“商埠重地”的溪里村,以“绿谷汤乡”为生态本底,以“古溪市历史文化、区域民俗文化和汤乡温泉文化”等为核心文化资源,发挥“温泉+”的优势,摇身一变,成了集文化休闲娱乐、山水观光游憩、乡居生产生活于一体的休闲旅游特色村。“畲族古村”车门村,积极探索建立茶产业党建联建,招引浙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办加工厂,解决茶农的“销售难”问题。同时依托畲族婚嫁体验游、畲族长桌宴、“三月三”畲族歌会等特色活动,吸引游客来体验原汁原味的畲家生活,为畲族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打开渠道。
还有茭道南仓的樱花、大溪口的优质农产品、上坦的状元粉干、陶村的延福古寺、郭浦朱的红糖、金岭溪的菊溪景观带……从“一域美丽”到“全域美丽”,一个个村庄正在以自己的方式绽放风姿,出彩出圈。
03
美丽经济活力迸发
在“千万工程”的指引下,如今武义全县农村生态宜居,农民生活富裕富足,迸发出美丽经济的强劲活力。
2023年,全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5.85亿元,较2003年增加5.4亿元。武义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3年的3518元,增长至2023年的2.6万余元,翻了近3番。
对标“千万工程”,武义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提出“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的宏伟蓝图,以“点上精致、线上出彩、面上美丽”目标要求,重点实施乡村建设赋能行动、示范带动赋能行动、康养产业赋能行动,助力打造都市范山水韵现代化活力新武义。
生动的实践,美丽的昭示。武义作为“温泉之城,萤石之乡”,打好生态牌,是优势,更是责任。
武义:重点项目加速跑 以“开门红”赢得“全年红”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