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一群全球顶尖高校留学生蹲点浙江乡村开展调研——

当留学生遇见乡土中国

字体:
—2024—
01/18
07:44:22
2024-01-18 07:44:22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潮声丨执笔 竺佳 陈醉 胡静漪

  浙江在线1月18日讯(潮声丨执笔 竺佳 陈醉 胡静漪)“中国的农村是不是牛羊遍地,到处都是农田?”“中国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什么?”通过视频连线,远在美国哈佛大学的学生好奇地向在中国参加乡村调研的同学抛出种种疑问。

  这个寒假,18名来自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康奈尔大学等国外顶尖高校的中国留学生回到浙江农村,开启了一项名为“向森计划”的乡村振兴蹲点调研。

  乡村文化挖掘体验、村民需求深度调研、乡村建筑创新设计……他们在宁波葛家村深度蹲点10天,用“Z世代”和国际化的视角,记录并赋能中国乡村。

  一次双向奔赴

  “作为年轻人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参与乡村振兴?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这群大多就读于海外院校的年轻人回到了中国乡村,寻找答案。”这个说话轻声细语的女孩叫华嘉禾,是哈佛大学建筑学研究生,也是“向森计划”的发起人。

  目前就读于美国康奈尔大学景观设计专业的学生丁含聪是华嘉禾的高中同学,当得知华嘉禾想法时,他立刻就向华嘉禾推荐了葛家村。

  葛家村是一个位于宁海县大佳何镇偏远山区的小村庄。当地人曾自嘲这里是无特点、无优势、无潜力的“三无村”。当地政府于2019年发起了“艺术振兴乡村”活动,邀请以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丛志强为首的艺术家团队来帮助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丁含聪曾于2019年就和丛教授一起来过葛家村。看到村庄面貌从曾经的凋敝到如今经过丛志强团队改造后重焕生机,丁含聪立志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设计师。

  这一次归来,他喊上了在世界各地留学的小伙伴。除此之外,5名来自中央音乐学院等国内重点学府的学生也加入了队伍。

  在为期10天的驻村中,参与者分为建筑、艺术、音乐与舞蹈、经济学等几个不同的项目组。每名参与者都发挥各自的学习与研究经历,通过乡村调研与实践,在不同领域为葛家村带来了落到实处的作品与新的乡村建设构想。

  尽管这群留学生在村里只呆了短短10天,但大佳何镇党委书记陈威却欣喜地看到了他们为村里带来的改变:“他们的到来为乡村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个项目留给村民的不仅仅是一个装置、一个商业计划,更让我们看到了更多海外留学生回到中国农村的愿景。”

  一个艺术装置

  丁含聪告诉记者:“虽然我从小在北京长大,之后又在日本、美国实习留学,我的根永远在中国乡村,能想起最温馨的画面就是小时候外婆带着我在农村里度过的每一个暑假。因此,当村里的仙绒阿婆跟我说,她的孩子长大后都不愿回村里来生活时,我就会忍不住想起同样住在农村的外婆。”

  今年73岁的叶仙绒告诉丁含聪,将孩子们重新吸引回村里,是她的一个心愿。

  丁含聪将叶仙绒的话放在了心上:“我们想创造一件可以留住年轻人的艺术作品。这应该是葛家村的精神象征,每个居民都可以用得上,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葛家村盛产竹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丁含聪与小伙伴决定创作一个不一样的艺术装置:用竹子、钢架和灯光照亮天空,代表着当地人的毅力;通过切割、绘画和连接竹片,同时以桂花树的形状呈现了葛家村的家谱网络,以竹结构和钢架体现了村民的开拓精神。装置还能为游客和居民提供休闲空间。

  晚上亮灯后,这里就像葛家村跳动的心脏。

  叶仙绒望着新落成的大型艺术装置充满期待:“希望孙子们会喜欢,孩子们喜欢,外面的人也会喜欢。这样,我的孩子们看到它,就能想起葛家村,外面人看到之后觉得有意思,也会愿意来。年轻人回来了,家就能回来。”

  除了丁含聪参与的装置组为葛家村搭建的艺术装置之外,还有来自美国南加州大学经济与数据科学专业研究生华嘉年参与的经济组。他们在驻村10天的过程中调研了青团和桂花糕两个葛家村特色美食,并提出了相应的商业建议,制作了企划书;由中央音乐学院、哥伦比亚大学、伯克利音乐学院等高校学生组成的音乐与舞蹈组为大佳何镇中心小学的小朋友们带来了不同于常规的音乐与舞蹈课程……

  不只浙江,越来越多的在外留学人才选择回国投身乡村振兴。在福建闽清县梅坪村,曾经村里常住人口不到20人,是个名副其实的“空心村”。2020年,40多名海外归国留学生带着技术、信息、视野走进梅坪村,努力“拓荒”,摸索适合当地的全新业态,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成为“中国归谷”,也让梅坪村的发展按下了“快进键”。

  一通越洋连线

  “你们蹲点葛家村,把中国乡村的‘不一样’传播到全球,也架起了中美民间交流的桥梁。”“中国农民的样子和我想象中的有很大不同”……连日来,蹲点葛家村留学生的海外社交平台上,不断弹出各类留言信息,特别是华嘉禾发布的葛家村“蹲点日记”,更是引起了不少美国朋友对中国乡村的极大兴趣。

  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教授Richard Peiser还特意发了来一条视频信息,赞扬学生的努力:“你们一直在记录和分享中国农村生活的独特方面。在中国和美国之间架起了一座文化交流的桥梁。”

  “向森计划”项目活动的第五天,得知自己的学生在中国乡村蹲点调研,从事乡村研究的麻省理工学院教授Cameron在连线中化身“好奇宝宝”,向团队成员们抛出“十万个为什么”,让原本计划5分钟的越洋连线,变成了近半个小时的“思想碰撞”。

  为了回答Cameron教授专门针对中国乡村运营模式提出的问题,这批全球顶尖院校的留学生,还专程拜访了葛家村乡贤葛文国。

  葛文国打造的葛家村网红民宿“桂语轩”临溪而建,院墙用溪坑石垒成,另一侧是苍翠的竹林。如今葛文国打算在民宿基础上再建立一个文旅综合体,引入各种运动项目,以满足城市游客的需求。

  让丁含聪感到诧异的是,葛文国还主动提出了要打造数字游民社区这一概念。这让丁含聪忍不住惊叹,原来在中国网络信息发达的大背景下,连山里的村民想法都那么潮!

  而葛文国淡然一笑:“年轻人喜欢的,才是乡村文旅发展的未来。”

  在视频连线的那一头,哈佛设计研究生院的学生Tyler听得入神。他恍然大悟,年轻人回乡创业,让古老的村庄有了新的活力,又会吸引更多年轻人回归。“我也想来中国做数字游民。”Tyler不由地憧憬。

  当通过视频通话与同学联系时,中国留学生还改变了一些外国人对中国农村生活的看法,让他们瞥见中国如何通过艺术振兴乡村。

  哈佛学生Kyle Meyer通过华嘉禾的镜头了解了中国村庄的文化产业:“这太有趣了!真正的快乐源于我们内心世界的丰富,在利用村庄的文化遗产方面,我们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Cameron教授还发来邀请——希望今年2月,在麻省理工学院对此次调研进行分享演讲,期待和中国乡村来一场“不一样”的邂逅。

  中美关系的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活力在地方。华嘉禾高兴地告诉记者,2024年春天,她将在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地举办系列成果展示与学术沙龙,并邀请葛家村村民前往分享,向世界传递更多中国乡村好故事。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乡村;调研责任编辑:叶媛媛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