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最能唤起浙江人对过年的记忆?或许是一通来自老家的电话:“家里准备做年糕了,你要不要回来一趟?”
作为“年糕大省”,浙江各地不约而同地把做年糕这项民俗,认定成了置办年货以迎接新春的序章,尤其是在建德,许多人还坚持要亲身参与打年糕。
在建德市梅城镇严州罗记食品生产有限公司的年糕制作车间内,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桶桶米浆变成了香气扑鼻的“雪花团”,通过年糕机后,一条条热气腾腾的年糕,Q弹地从流水线上输送出来。工作人员及时捡起年糕分装,等到凉透后再进行真空包装,这时的年糕味道尤其好,甜糯弹牙,米香浓郁。来自隔壁钦堂乡的“粮二代”王运和工作人员一边忙着把自家稻米运进加工车间,一边把年糕打包发快递。“今年的年糕订单量很大,我们加工了近10万斤年糕,工人们年前都在加班加点。”王运表示,同比去年和前年,销量翻了3-5倍。
“因为今年收成好,政策支持力度也很大,所以我们把7万多斤稻米制作成年糕作为新春佳节礼品,通过线下、线上等平台销往全国各地。”她说,粮食收购价再度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推进,让他们种粮大户信心满满。“龙年一定能有更好的收成,希望建德大米和年糕能有更宽的销路。”
对于浙江人来说,在年关吃年糕,可能更多是因为年糕谐音“年高”,这时吃上了年糕,便是讨到了子孙健康成长个子年年高,全家生活节节高的口彩。
除了打年糕,还要打“糯叽叽”的麻糍,这也是建德人过年必吃的美食。
在建德三都镇的三江口村,葛丽群左手揪一个糯米团,右手舀一勺芝麻放进去,双手合十,来回揉搓,一个芝麻馅的“三都麻糍”就在她手中成型了。葛丽群已经做了整整20年麻糍,认识她的人都叫她葛大姐,她做的“葛大姐麻糍”是小有名气,经常有各地食客慕名而来。“今天早上有30箱发货了,还有20-30箱没做。”她说,她每天至少要做150斤糯米(约1500个),最多一天有500多斤。尤其到过年前半个月,有的酒店直接上门预订上万个,要雇20多个人连夜做。”
现在的村里共有9家麻糍店,这些店与20多家渔家乐相互带动——有客人来吃饭了,一定会带些麻糍回去;特意从外地赶来吃麻糍的人,也会在渔家乐里品尝一顿江鲜。麻糍名气大了,很多游客还会通过线上预定,电商销售,村集体还成立了麻糍工坊。每次有游客团队前来,葛大姐还接待打麻糍体验,提前准备好米和馅,游客多的时候,院子里人挤人,家里打麻糍用的三个石臼都要“开动”。
据了解,2元一个的麻糍,每年能给村集体带来超500万元的产值。同时,还带动了镇上糯米、白糖、芝麻、豆沙的销售,有的还在杭州地区一些景点开出了分店。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