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素有“浙江作家占据半壁江山”之说。鲁迅、周作人、茅盾、郁达夫、徐志摩、艾青、丰子恺、戴望舒等浙籍作家的星光格外璀璨。鲁迅的《呐喊》《彷徨》,茅盾的《子夜》,郁达夫的《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等等,经典名篇构成了“浙派文学”的辉煌历史。
从1949年至1966年,茅盾、冯雪峰、夏衍、郑振铎、邵荃麟、巴人、艾青、黄源、林淡秋、许钦文等一大批早已蜚声文坛的浙籍现代名家,以饱满的热情活跃在文坛上。更重要的是,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独具价值的优秀作品,如巴人的《况钟的笔》、茹志鹃的《百合花》等。
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浙江作家感应现实、追问历史、抒发情怀的人文禀赋得到极大呈现。留守在浙江土地上的叶文玲、汪浙成、温小钰、胡尹强等作家的创作,在全国文坛引人瞩目。汪浙成、温小钰夫妇1980年发表的中篇小说《土壤》,产生了广泛影响,他们以一系列关心社会和民生的小说,表现出作家的责任感与批判意识。叶文玲的小说集《心香》《无花果》《长塘镇风情》及长篇小说《无梦谷》《秋瑾》等,以清幽淡远的风格、朴素的民本思想,召唤着美好的道德形态与精神重建的理想。
从本质上看,浙江本土文化是雅士文化,作家往往自觉地在他们的作品中,呈现出悠然自得的越文化色彩。即便是描写大江、大山或重大的题材,也总氤氲着空灵之气,与“陕军”等西部或北方作家有异。
清末以来,多方面的中外交流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现代民主思想与人道主义的植根,在浙江孕育了大批留学日本、欧美,受世界文学影响又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学大家,如鲁迅、茅盾、郁达夫、艾青、徐志摩和戴望舒等人。
从中国的整体地理格局看,浙江处于“中原腹地”与“南夷边地”的过渡地带,是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的混杂,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浙江文学如大陆与海洋之间的沼泽和滩涂一般,别具魅力、充满生机。浙江文学与其地理位置特点一致,具有稳定的雅士文化与进取的民间力量包容交错的地域基因与文化气质。
(作者系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传媒与法学院教授)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