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我省造血干细胞捐献突破千例,捐献数量逐年递增

一千盏灯,点亮生命之光

字体:
—2024—
02/27
06:12:34
2024-02-27 06:12:34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王晨辉 通讯员 黄慧远



  第1000例捐献者徐毅捐献时,他的家人和志愿者共同为他加油。 拍友 高干 摄 


  2月6日,浙江省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护送分队徐盛杰,紧急把一份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从采集医院送往患者所在的移植医院。春运的火车站大厅人山人海,他高高举起这份“生命的托付”,奔向前方。 拍友 袁宝勤 摄 


  浙江在线2月27日讯(记者 王晨辉 通讯员 黄慧远)2月26日,杭州爱心人士徐毅在浙江造血干细胞定点采集医院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我省第1000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当天,中国红十字会中华骨髓库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突破1.7万例。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很多血液病患者康复的最后希望,而捐献是移植的前提。从2003年第1例捐献者章焱开始,我省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已延续了21年,从最初的近10年捐献百例,到最近4年每年捐献超百例,再到从第901例到1000例用时仅半年多,这一不断递增的数据表明,生命接力,正在加速。

  这份加速度,让越来越多的血液病患者看到了生的希望。这背后,是982名捐献者的倾情付出(其中18人为两次捐献),是近12万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入库志愿者的时刻准备,是公众捐献理念、社会捐献环境和捐献工作机制等一系列的深刻变化。

  理念之变——

  从前反对,现在我们支持!

  “你妈妈那时候捐献,我们是反对的。现在我们不反对了,你只管放心去捐献!”

  2月6日中午,温州市造血干细胞定点采集医院,志愿者张钧琅成功捐献了306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浙江省第99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张钧琅的母亲杨春菊曾在2016年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他们也成为全省首例母子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捐献前,爷爷奶奶对张钧琅的爱心义举表达了支持,并送上诚挚的祝福。在这对母子捐献的8年间,老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们曾以为捐献需要‘敲骨吸髓’,非常痛苦,而且对身体有较大的伤害,所以,当年儿媳捐献,我们很不理解。”说到这儿,张钧琅的爷爷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后来,儿媳用自己的行动给我们上了一课,捐献对身体没有什么影响,还能挽救一个生命,这样的大爱之举,应该大力弘扬。”

  如今,张钧琅的爷爷奶奶已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积极宣传者,并和杨春菊一起动员儿孙辈登记入库,他们希望家里有更多年轻人参与到生命接力的爱心队伍中去。

  张钧琅爷爷奶奶观念的改变,正是很多浙江人捐献理念变化的一个缩影。随着捐献者数量的增长,越来越多人从过去的反对,到现在的理解支持乃至积极参与。

  浙江省中医院是浙江第一批造血干细胞采集医院。该院的非亲缘造血干细胞采集数量曾经连续三年位列全国第一,占到全省总量的近70%。

  谈起这些年的理念变化,该院血液科护士长吴筱莲感慨万分:“最初的那几年,我们碰到不少父母、亲属反对捐献,还碰到过捐献者已经入住医院准备捐献了,还有家属赶来劝阻,甚至对医护人员严厉质问。”吴筱莲说,现在这样的情况很少了,家属陪伴、亲人鼓励的越来越多。

  吴筱莲记得,前不久,有一位捐献者住院期间妻子一直陪伴着他,非常支持他的捐献。“只有身体条件好才有资格捐献,我和他是一起入库的,没想到我先生的运气这么好,能配上。我今天陪他捐献,也是一份助力。”捐献者妻子说。整个动员采集过程,妻子嘘寒问暖,关心无微不至,为这一份生命种子添注了更多的爱心能量。还有捐献者是女朋友陪同,她说:“男朋友对陌生人都这么有爱心,以后对我和家庭肯定也很好,选择他,我很骄傲。”

  2019年9月中旬,在我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达到500例之际,记者与当时的杭州江干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一起,对辖区内500名市民开展了问卷调查,发现正确认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不到三成,而愿意成为捐献志愿者的更少。今年2月,记者再次与上城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一起,对500名市民开展问卷调查,发现正确认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已接近六成,更有超过100人表达了希望入库成为捐献志愿者的意愿。

  “近年来,市民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持续提升,有力推动了这一爱心事业不断前进。”杭州市上城区红十字会秘书长王晨说。

  爱心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年轻人的参与。随着90后、00后的成长,他们中的很多人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积极参与者。在1000例捐献者中,捐献年龄35周岁以下的超过65%;2023年123例捐献者中,捐献时年龄35周岁以下占比达到73.17%, 90后、00后成为捐献主力军。

  “面对捐献,年轻人更为果断和坚决,他们中不少人把参与这项爱心事业作为一种时尚。”省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还有一些年轻人,以加入中华骨髓库的特殊方式作为自己的18岁成人礼。

  环境之变——

  潜移默化下,我了解了这项爱心事业!

  “潜移默化之下,让我不断认识和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并有幸参与其中。”2月23日中午,温州志愿者蒋蓝天经顺利捐献了造血干细胞,为全省第999例,也是我省新春首例捐献。谈起自己的捐献,蒋蓝天经认为,是爱心大环境推动他参与了这项爱心事业。

  1999年出生的蒋蓝天经是温州文成人,在安徽某高校读研。他说,早在中学时代,他就通过课外读物初步了解了造血干细胞的情况。2020年4月,他和双胞胎弟弟蒋蓝地义一起到文成县时代广场参与献血,碰到文成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在现场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深入了解捐献知识后,两兄弟毫不犹豫地留存血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在之后的一些公益志愿服务活动中,他们接触了不少捐献者,这些捐献者的事迹进一步坚定了兄弟俩捐献的决心。他说:“我很感谢我的导师陈教授,他对我的捐献很支持,因为他有分子生物学的背景,所以我很信任他,对捐献充满信心。”

  蒋蓝天经的捐献经历,在近几年很有代表性:从各种渠道认识造血干细胞捐献,通过献血或其他公益活动深入了解,并积极参与其中。

  省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的社会知晓度不高,曾是制约捐献事业发展的最大困扰。为解决这一难题,近年来,我省围绕生命教育这一主线,系统性谋划宣传和志愿服务工作,努力在全省营造了一个随时可以了解、参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社会环境。

  “我在课本上知道了捐献的知识,加入了中华骨髓库。”2023年3月6日,年仅20岁的淳安县志愿者徐仪成功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她与半年前完成捐献的程扬毕业于同一所学校。在书本上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后,他们登记成为入库志愿者,随后成为目前全省最年轻的两位捐献者。

  2021年起,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和捐献者大爱故事入选了浙江高中地方教材《人·自然·科学》,成为广大青年学子了解、接触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起点。通过普及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和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引导青年形成正确的生命文化价值观。

  为了让更多人参与、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省红十字会根据浙江实际,制定浙江省“爱心相髓+生命教育”方案,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和捐献者的故事进驻全省100余个红十字生命教育体验馆,累计接待参观群众超320万人次。我省还以捐献群体为基础,广泛建立志愿服务队伍,目前全省有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70支。依托省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组建“寻找生命的种子”宣讲团,每年组织开展成员示教考核等活动。仅2023年,宣讲团就走进浙江20多所高校、数十个社区、企业,开展百余场知识宣讲。

  社会捐献氛围不断浓郁的同时,捐献的环境也在不断改善。2016年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杨春菊感慨道,当年,她需要到杭州来捐献采集,如今儿子在温州家门口的医院就可以捐献了。

  近年来,浙江省持续推进造血干细胞捐献相关工作事权下放,重点加快推进采集室建设,目前已建成造血干细胞采集爱心工作室7家。杭州、宁波、温州、金华等市可以独立完成捐献全流程工作,方便捐献者的同时也激活了各地的工作积极性。各采集医院血液科带头人组成浙江省造血干细胞捐献专家组,为捐献工作筑牢安全底线;各采集医院都成立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与各地红十字志愿服务组织共同做好入库宣传、捐献服务、捐后回访。

  机制之变——

  我感受到了全社会对我的尊重!

  “捐献造血干细胞,让我的生活发生了不少变化,切实感受到了全社会对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尊重。”说起捐献给自己带来的影响,我省第592例捐献者、2020年8月完成捐献的杭州爱心人士周英说,获得的荣誉证让她在生活上得到了不少便利。“持荣誉证可直接刷卡免费乘地铁,仅这一项,我每年减免交通费3400元左右。虽然献爱心我并不要求回报,但是这些措施让我感到温暖。”

  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可以获得无偿献血荣誉证,这是浙江的一项机制创新,而这一创新背后凝结了很多人的努力。

  我省第28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长期从事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的王泽君,就是这一机制的见证者。

  2014年开始,浙江无偿献血数量超过4000毫升的志愿者,可以享受“三免”政策,凭荣誉证可以享受免费游览政府投资或者主办的旅游风景区等场所、免交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门诊诊查费、免费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等优惠待遇。造血干细胞捐献与无偿献血都是挽救生命的重要途径。“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都是大爱行为,对捐献者的奖励和鼓励,参照无偿献血来实行,是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群体的尊重和激励。”王泽君告诉记者。

  “《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办法》自2013 年施行以来,得到了普遍认可,特别是荣誉证的推出,对于推动无偿献血事业有着积极意义。根据志愿者的建议,我们努力与相关部门协调,把推动无偿献血事业的一些做法用于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上。”省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22年12月,省红十字会、省卫健委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红十字会参与推动无偿献血工作的实施意见》,为“两献”融合发展提供支持。

  现在,浙江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在捐献后可以通过支付宝申领无偿献血荣誉证,最快可以在捐献后15天申领成功。持荣誉证,捐献者可以享受与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献血者同等待遇。

  造血干细胞和无偿献血融合发展机制,也使得越来越多的献血点,成为造血干细胞入库血样采集点,推动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阵地的建设。

  省红十字会与省体育竞赛中心深度合作,创新“体育+公益”融合机制,通过各项体育赛事传播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这是推动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发展的另一项机制创新。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为爱奔跑”跑马团发起者、浙江省第10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靳毅介绍,从2018年起,每年杭州马拉松比赛前,“为爱奔跑”跑马团的志愿者在参赛选手领取参赛包时宣传“三献”知识,招募数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跑者担任“生命关爱”宣传使者,在比赛中佩戴宣传标语,共同为爱奔跑。省红十字会在起点、终点设置宣传展位,为“生命关爱”宣传使者发放公益证书。跑马团成员还走出浙江跑向全国,他们在各个城市的马拉松比赛中身穿“捐献造血干细胞,我行你也行”的黄色赛服,亮出自己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身份。截至目前,他们累计参加103场马拉松比赛,为爱宣传奔跑近6500公里。

  3月1日起施行的《浙江省红十字会条例》,将捐献者享受“三免”政策写入其中。“每一位捐献者,都是英雄,我们更应该从各方面做好服务保障,弘扬他们的精神,更好地推动这一大爱事业。”省红十字会负责人表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造血干细胞;移植责任编辑:蒋旭辉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很多血液病患者康复的最后希望,而捐献是移植的前提。从2003年第1例捐献者章焱开始,我省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已延续了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