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这个冬天,我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47℃

一半以上地区达到暖冬标准

字体:
—2024—
03/02
06:10:16
2024-03-02 06:10:16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张源 通讯员 任律

  浙江在线3月2日讯(记者 张源 通讯员 任律)记者从省气象部门获悉,这个冬天,全省平均气温相较常年偏高0.47℃,偏高0.5℃以上的国家气象站占55%,一半以上地区达到暖冬标准。

  气温幅度的变化仿佛过山车,隔天如隔季的现象频频上演。“太热”和“太冷”,这两个词是许多浙江人这个冬季说过最多的话。入冬以来,全省大部分地区的气温时不时会超过25℃,但在暖气团的间歇期,两次寒潮如约而至。“从往年气象数据来看,冬季冷空气频发属于正常现象,但是中途出现30℃左右的绝对温差,比较少见。”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毛燕军说。

  较大的降水量差异,让全省体验了一把从干旱到持续阴雨的极端变化。据省气象部门统计,去年12月至今年1月中旬,全省降水量比常年偏少六成,局部地区出现干旱现象,可到了1月底之后,全省降水量又相对集中。毛燕军说,整体来看,这个冬季全省平均降水量先少后多,比常年多18.2%。

  “暖冬”更直接的危害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很多农作物可能被温暖所“迷惑”,营养生长开始转入生殖生长,导致提前现蕾开花。“大部分花芽未分化的农作物抗寒能力较强,不怕低温等逆境,但进入生殖生长期后就怕突然的降温。”浙江大学农学院周伟军教授解释,如果苗比较细长嫩绿,受强降温的影响较大,容易出现受冻现象,尤其是油菜、大麦、小麦等大地粮油作物。周伟军说,冬季偏暖可能导致土壤墒情偏低,容易出现土壤干裂现象,影响农作物出苗和生长,不利于来年春耕春播。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大多农作物和植物已经在逐步适应慢慢变暖的冬季。”周伟军提醒广大农民,3月正是春天越冬作物快速生长的时候,等低温一结束,依苗情马上再进行少量多次施肥,同时加强防病和防虫,增强农作物的抵抗力。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天气责任编辑:蒋旭辉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