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全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传承工作现场会在绍兴举行

守护文化根脉 活态传承珍宝

字体:
—2024—
03/02
06:15:14
2024-03-02 06:15:14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李娇俨 通讯员 李戈辉

  在湖州市南浔古镇景区,夜色如画,灯光璀璨,游客们乘坐摇橹船游玩赏景。 拍友 陆志鹏 摄 

  浙江在线3月2日讯(记者 李娇俨 通讯员 李戈辉)徒步走上八字桥,鸟瞰绍兴浙东运河的碧波荡漾,在仓桥直街感受原汁原味的绍兴风情……这些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在当代熠熠生辉,成为高速发展的城市的灵魂,成为无数人乡愁的寄托。

  放眼浙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星罗棋布,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三名”是历史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类型,是传承优秀文化最综合、最完整、最系统的载体之一。拥有如此庞大的文化财富,浙江该如何留住文化根脉,造福千秋万代?

  3月1日,全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传承工作现场会在古城绍兴举行。全省11个设区市的相关负责人齐聚,交流探讨如何做好“三名”保护传承工作,希望在全省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历史为根 民生为本

  仓桥直街拥有独特的景象。

  带有历史肌理的建筑与周围的石砖街道、古老桥梁相映成趣。小雨天行人稀少,但偶尔响起的谈笑声,让人仿佛回到了旧时的市井。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但城市化进程中,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间的矛盾如何平衡?这是“三名”保护工作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在仓桥直街,我们找到了古与今的和谐统一。

  仓桥直街目前仍保留有原住民858户,保存有重要台门建筑43个。记者了解到,当地针对不同的建筑类型,坚持“原汁原味”的保护、“原模原样”的恢复、“有根有据”的更新等原则,呈现出完整的历史风貌。与此同时,建立以居民为主体的保护实施机制,不“大拆大建”,用“绣花式”更新最大程度地留住原住民,让他们在胡同里也过上现代生活。

  在会议现场,绍兴市副市长陈伟军说,“绍兴在注重对古城系统保护的同时,坚持以民为本”。全市完成八大历史文化街区提升改造近50万平方米,留住约80%的原住民,成功保留传统民居的特质。

  实际上,我省在顶层设计上对“三名”保护工作不断强化,近年来颁布《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导则》等文件,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意见,杭州等10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立专门的名城保护委员会。

  会议要求,未来,对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应当注重规划引领,要微改造精提升,系统完整地保护好区域内的各类文化遗产,尤其是对具有浙江特色、能够体现浙江发展历程的历史文化资源要进一步加强保护。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在资源普查传承利用上再加力,加快实现县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全覆盖。

  活态传承 以文化人

  将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经过我们的手传承给子孙后代,让后人同样有权利来保护它们、享用它们,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西塘始终坚持以传承为要。”嘉善县西塘镇镇长曹宇杰说,这座江南古镇目前依然生机勃勃。景区内不仅培育了各级非遗文化31项,连续举办11届的西塘汉服文化周,更是最大程度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每一次民俗活动的互动,每一次身穿着传统服饰,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都在这座千年古镇中加深烙印,让它的样貌愈发年轻。让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每个人都可以是历史的守护者和延续者。

  会议指出,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要融入现代生活,深挖文化内核,厘清城乡历史文化的脉络,提炼最具代表性的精神标识,针对性活化利用,要放大遗产价值,打造更多有内涵、有品质、受欢迎的出圈爆款。

  以文兴业 擦亮名片

  如何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既要用文化的眼光发展旅游产业,也要用产业的思维去壮大文化事业,成为撬动人文经济繁荣发展的一根杠杆。

  “我们初步走出了一条文化引领的乡村振兴之路。”松阳县副县长杨健勇表示。松阳通过奖补政策,支持原住户改造利用传统民居发展乡村民宿、农家乐等特色经营。如何以文兴业?松阳鼓励社会各界人士通过租赁、入股等方式获取传统民居使用权,在不破坏原有风貌的前提下,改造内部设施用于休闲度假,吸引了先锋书店、驴妈妈、碧山国际、乡伴文旅等一批社会资本有序参与历史建筑的利用。

  据统计,目前,松阳全县203个行政村超半数植入了民宿、文创、康养等新兴业态,累计发展品质民宿545家,年营收近1.5亿元。

  同样在文旅融合方面,兰溪市诸葛村在“人人都是股东,人人都是文保员”的全村参与保护模式基础上,利用旅游发展反哺古村保护,走出了村民与村落共富的特色之路。

  诸葛村通过“村企”融合,推出“村委会统筹,旅游公司运营,村民参与”的运营模式,如今引进和引导村民创办民宿18家,农副产品、旅游纪念品店铺50多家,餐饮店20多家。“我们以共同富裕为发展目标,村里的集体可支配收入从1995年的不足10万元增长到现在的2000多万元。”诸葛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诸葛延新介绍。

  每一座名城名镇名村,都有自己的文化内涵和市场价值。找准发展定位,促进业态融合,才能让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利用。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文化;名城责任编辑:蒋旭辉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3月1日,全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传承工作现场会在古城绍兴举行。全省11个设区市的相关负责人齐聚,交流探讨如何做好“三名”保护传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