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不少年轻人都爱逛市集。一个个摊位上,独特奇妙的小玩意,散发香味的小点心……林林总总,都很吸引人。
由此,也衍生出了“市集经济”,有年轻人把赶“集”作为创业的起点,甚至有人把赶“集”作为了主业。
赶“集”摆摊生意好不好?比实体店更好吗?比起坐班,赶“集”有优势吗?
带着问题,记者展开走访。
赶“集”摆摊成经营新模式,有人半年收入30万
潮新闻的老朋友小店店主芋圆大叔就走上了摆摊之路。过去一年,他收集相关信息,奔走于各个市集之间。
3月22日深夜,芋圆大叔刚从余杭径山茶集回来,把锅碗瓢盆运回店里清洗干净。次日一大早,他还要驱车50分钟赶去摆摊。
芋圆大叔在余杭径山竹茶书院的市集摊位 受访者供图
“实体店销量下滑比较明显,线上、团餐订单量也不太理想,我就想着得找找新出路了。”去年8月底,他偶然受邀参加了滨江美食节市集。现场的火爆,让他萌生了一个念头:在市集摆摊,可行吗?
这时,他还是在心里打问号的。
正式市集摆摊的第一站,芋圆大叔选在了之江文化中心。“现场共有五六十个摊位,这个市集规模也较大,客流量十分可观。”当时正逢暑假,带着孩子的家长较多,他特意创新了一款可爱风的花花熊猫冰粉。
没想到,一天下来,他竟做到了1万的营业额,还连续拿了4天的销冠。后续,赶“集”摆摊就成了他经营的新模式。
芋圆大叔算了算,到2月底,他摆摊收入已经达到30万元。
“通过市集的形式,我可以把产品展示给不同商圈的顾客,同时也能为实体店引流。”芋圆大叔说。
90后美女摊主云云,平时喜欢做手工饰品。
去年9月,她从大理回来后陆续参加了大兜路、小河直街的文艺市集。“大理那边的市集偏活动性质多一点,大家一起唱歌、聊天,顺带摆摊,特别快乐,回来后就想着做同样的事情。”
为了搭配小河直街市集“春天”的主题,云云的摊位上线了蝴蝶、彩色花朵等饰品,昨天(3月23日)她也出摊了,潮新闻记者前往探班。
云云售卖的饰品 俞倩玮 摄
“周五卖了几百块,周末会有一千多,每个月大概收入6000元左右,和上班差不多,够生活开销。”云云告诉记者。
在小河直街市集,把市集摆摊当作副业的年轻人也不少。
“哇,这条鱼骨怎么是彩色的?像不像外星人?”“自然博物”摊位前围满了好奇的小朋友。玻璃瓶里的水母、海星、乌龟等海洋生物,被染上各种颜色,呈现透明质地,能清晰看到骨架、软组织。
摊主小赵,环境专业研二在读,他从专业标本比赛中获得灵感,将彩色标本包装成文创产品,进行售卖。大号128元,中号48元,小号38元……摆摊一天下来,小赵能净赚500元左右。
小赵说,他们有个10人小团队,周一到周四门店洽谈、推广研学课程,周五到周日参加市集,摆摊赚钱。
“作为副业挺好的,毕业后就算有了正式工作,还是会继续。”
小赵售卖彩色海洋生物标本 俞倩玮 摄
不只是赚钱,年轻摆摊人更看重自由和交友
说起摆摊的初衷,记者采访的好几位年轻摊主不约而同地回答:自由灵活,没有“班味”。
摆摊带着浪漫色彩,成为一部分年轻人逃离格子间的选择。
瑶瑶姑娘喜欢收集各种好看的手工包袋,这本来是她“没什么价值”的小爱好。手袋不比品牌包,很难用保值、增值的标准去衡量,但因为独特的设计,总能俘获女孩子的芳心。朋友也会时不时打听链接,她便决定把爱好变成正职。
瑶瑶的包袋摊位 俞倩玮 摄
在市集上,瑶瑶收到了不少陌生人的赞赏,审美受到肯定,她有种满足感,这是以前上班时体会不到的快乐。她始终不太喜欢办公室的氛围,在机关单位上班时,经常会因为领导突然派来的任务感到焦虑。“我不自在,压力特别大。”
摆摊属于轻资产投资,杭州的市集摊位费普遍在二三百元,顶流市集则在五六百元的区间。瑶瑶认为,成本投入少,创业风险较低,很适合像她这样的创业“小白”启航。
她加了不少杭州市集群,打听最新动态。群里基本都是年轻人,经常讨论热烈,一来二去,她和一些摊主成了朋友。瑶瑶指了指远处几个摊位,向记者介绍,这位是自己手工做檀香的,可以雕刻各种图案,那个是美院小姐姐闲暇来赚钱的。“大家都是才华横溢的。”
采访期间,有几位顾客过来打听价格。“大包35元一个,30元可以吗?”“ 行!”瑶瑶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对于瑶瑶来说,摆摊带来的,不只赚钱,更多是自由和交友的快乐。
“Orange美式热狗”摊主小沈也有着同样的目的——学习,交友。
他是做美食教学工作的,周末抽空参加市集。
闲暇之余,从事美食教学工作的小沈会参加市集摆摊 俞倩玮 摄
“有人可能觉得摆摊吆喝不太入流,其实能学到很多东西,打开思路。”通过摆摊,小沈不仅能了解到不同地区顾客的喜好,还能在市集上广交益友,共同探讨交流商业模式。
小沈说,以前自己的社交圈很固定,跑摊这几年,白领、学生、亚文化爱好者……每认识一个新朋友,会解锁一段新鲜故事。
“谁也不知道下一次摆摊会遇到哪些有趣的人。这种感觉,就像开盲盒。”
做三休四,靠天吃饭,这门生意也有烦恼
在市集摆摊也有烦恼。
太冷不行,太热不行,断断续续的小雨恼人得很,摊好不容易摆出来,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
市集通常集中在周五到周日,一遇到刮风下雨,客流量减少,立马“拉闸”,摊主们这么总结摆摊生活。
“去年参加第二届运河庙会时,我就遭遇了尴尬天气。”11月的杭州,前一秒还阳光明媚,不到半天立马寒风萧瑟,芋圆大叔的冷饮有点卖不动了。他的日营业额从5000多元迅速下跌至不到1000元。
芋圆大叔赶紧对产品进行优化,推出炖梨、红豆沙小圆子等热饮,“美食这一块,为应对变天,最好准备冷热两款产品。”调整后,他的营业额又回升了。
昨天下午,杭州天气渐阴,逐渐下起小雨。
瑶瑶给记者发来消息,人流量明显比早上少。
小河直街的小河文艺生活市集 俞倩玮 摄
“遇到变天,有时候连摊位费都赚不回来,摆摊总有起起伏伏的。”瑶瑶说。
对此,芋圆大叔直言:放平心态。无论刮风下雨,接了市集摆摊的活,还是要准时出摊,不要迟到早退。
他还分享了自己参与市集的几点经验。
找准客户群体,精准匹配相关市集活动。比如,芋圆大叔的甜品就适合亲子游、美食节、宠物市集等偏潮流温馨的市集场景。
通过市集圈的群聊、小红书等平台多渠道搜集市集信息。“像一些政府对接的市集项目,要争取参加,宣传力度,客流量都不错。”
芋圆大叔3月初参加了西湖文创市集 受访者供图
虽然投资成本低,但摆摊并非暴利行业,芋圆大叔认为,这需要日积月累,不断学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万万不行的,做了几场没达到预期,产品没被人家认可,顾客有投诉意见,自信心就没了,那做不长久的。”
“只有把小摊做好,学习如何跟顾客互动、推销产品,才能更好去开一家实体店。”现阶段,芋圆大叔打算做好杭州的市集活动,稳扎稳打,未来有机会再将产品带到景德镇陶然集、苏州本色市集等市集“天花板”。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