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富义仓展示馆今起开放,它的故事你知道吗

字体:
—2024—
04/02
14:01:12
2024-04-02 14:01:12 来源:潮新闻 记者 余雯雯

  中国大运河漫长的漕运历史中,有一句“北新南富,天下粮仓”。

  这里的“南富”,指的就是富义仓。

  “富义仓是目前浙江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官仓,也是研究城市保障制度和粮食储备的十分难得的历史见证。”

  这是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大运河保护和申遗专家委员会专家张书恒对富义仓的定义。

  今天(4月2日),位于拱墅区霞湾巷8号的富义仓展示馆正式免费对外开放。

  潮新闻依据展示馆的历史资料,结合专家采访,帮大家梳理了一份富义仓的前世今生。

  [1]

  翻过运河上的江涨桥,右转入霞湾巷,到了丽水路岔口朝南看,就能见到富义仓的白墙。

  这里算是它的北门,正儿八经挂着“富义仓”牌子的南门,在胜利河与京杭运河的交汇处。

  仔细算了算,富义仓建成那年,是1884年,至今140年整。

  当时正处清朝晚期,太平军围困杭城,粮食供应告急。浙江巡抚谭钟麟一到任,就着手增加粮食储备,提高城市保障能力。他先是请杭城的士绅们出钱,采购十万石粮食,分别储存于原有的两个粮仓:永济仓和义仓。两个仓库都爆仓后,他又想办法在霞湾巷这里采买了十亩地,开建富义仓,花了四年时间、耗尽白银一万一千两建成。

  富义仓建成的那年冬天,谭钟麟就被调任陕甘,临走前,他将这个粮仓命名为富义仓,意为“以仁致富,和则义达”。

  [2]

  富义仓总共有13幢砖木结构建筑,东西相向而建,四列三进。

  建成时的四排仓储式长房有八十间,每间约20平方米左右,可储存粮食四五万石,相当于今天的四五百万斤粮食。

  除此之外,富义仓里还有砻场、碓房、司事者居室等配套,特别是南面正门口的码头上,建有一处亭子,既能防止粮食搬运时淋到雨,又可以用来给搬运师傅休息。

  现在富义仓保留下来的,还有三排仓储式长房、门廊、偏厢、仓房遗址及码头等建筑。

  张书恒介绍说,其实很多人看到富义仓里“瘦长”的廊柱和其他构件,都会挺纳闷的,怎么会这么朴素?“当时粮仓是战后仓促建成,资金也紧张,所以建筑构件看起来都有些寒酸。”

  不过,即便如此,粮仓“防霉防潮防水淹”的功能都做得比较到位,比如粮库1号楼为青石方砖地面,2号至10号楼以榆木木档作为地板,并用木板隔层,部分仓库下还设有一层50厘米高的防霉架空层,而且仓库室内地坪高出室外60厘米左右,仓库四周还有排水明沟。

  富义仓建成后,创新推出了“官办民管”和“退四存六”的运营策略,开辟出了一条新路子,极大地扭转了粮食废毁、粮仓亏损的局面,在杭城的名气非常响。

  [3]

  可惜,由于战乱等原因,富义仓在建成后的百余年里,命运坎坷——

  辛亥革命胜利后,富义仓成为民国浙江省第三积谷仓;

  日寇侵华期间,富义仓被日军占领,列为日本驻地之一,由存放粮食之所,变成了弹药库;

  新中国成立后,富义仓由杭州市粮食公司接收作为民生仓库分库,另一仓绝大部分由杭州船厂所用。此后,富义仓又改为浙江省军区军械所、被服所。富义仓的北面房屋被用作省军区家属宿舍、南面建筑做了杭州造船厂职工宿舍。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军械所功能渐衰,富义仓逐渐被改成宿舍,安置部队退役家属居住。

  在这一轮轮变数中,富义仓的仓储功能逐渐退化,有些建筑结构和构建都被改过、换过,加上被发现得比较晚,且没有纳入文物体系进行保护,以及近年雪上加霜的一场大火,到2005年左右,整个富义仓里的建筑倒塌了五分之一。

  张书恒回忆:“2005年前后,我们进去墈查的时候,仓储面貌已经很难辨认了,慢慢剥去违章搭建,75%古建筑主体都还保留着。”

  [4]

  2000年后,破败的富义仓,受到整个杭城的关注。对富义仓保护的呼声,随着京杭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推进,越来越响。

  作为推动者之一,为文化遗产保护呕心沥血的浙大教授毛昭晰,在2001年底杭州市“中国运河文化研讨会”开幕式演讲上竭力呼吁要保护好这些运河文化的重要遗存,后来更是向杭州市委领导写信,呼吁保护富义仓等大运河历史文化遗存。次年,杭州市第九次党代会将大运河综合保护工程列入了城市建设的“十大工程”。

  自此,富义仓走上了一条被保护之路,华丽转身:

  2003年10月,富义仓成为市级文物保护点;

  2005年3月,富义仓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富义仓被修缮一新;

  2013年,富义仓被批准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富义仓成为杭州遗产段的遗产点之一。

  [5]

  成为遗产点之后,富义仓被包装成文化创意园,重新定位为“杭州的精神仓库”。

  此次经过一年的整修调整,富义仓以展示馆的形式重新亮相。

  富义仓展示馆共分为四个展厅,分别在1、2、5、6幢,展出各类展品近百件,免费对市民开放。

  其中1、2、5幢以“粮运满仓安天下”“富义留馀贯古今”与“博施兼众富苍生”为主题,重点讲述了中国古代仓储文化、漕运文化,富义仓历史以及其背后蕴含的慈善文化。在这里,市民游客们可以系统了解富义仓的前世今生和历史价值,还能深入了解中国古代仓储文化、慈善文化。

  喜欢文创产品的,可以去6幢文创空间瞧瞧,那里有不少插画作品和周边文创产品,适合打卡拍照。

  富义仓建筑东面有一处花园式文创空间,这里有玻璃房,有大树、有绿地、绿植,闹中取静,很适合散步发呆。按照计划,为了会放入一些商业业态。

  [6]

  这里要特别提一句,2幢建筑是目前富义仓保存最好的仓储建筑。进展厅之前,不妨先在门口转一圈,看看仓廒的门、架空层和竹篾。

  中间的一列门板即仓廒闸门

  “这一排从高到低的木板就是仓廒的门,当时的粮食倒入粮仓后,如果满到这层闸板了,就往上再插进一块板,嵌进凹槽里,一层叠一层一直到顶,是不是和现在的搭乐高有点像。”张书恒介绍,她当时作为富义仓保护抢修工程的主要专家,花了大量力气复原仓储实物,由于多次改动,有些迹象第一次勘察没认出来,就比如这排仓廒的门,“当时就发现门框上有较深的凹槽,思来想去不晓得它是做什么用了,后面还是查阅了很多资料才把这个谜团解开。”

  顶部长方形镂空的就是竹篾

  还有玻璃窗顶部的竹篾。

  在每天的清运现场,张书恒接连发现一片片手掌大的竹篾薄片。虽然几近零碎状,但是凭借多年的经验,她觉得这个竹篾肯定有什么用途。于是她在各个角落里寻找,看看还有哪些构建上有同款竹篾,最后终于在屋檐下的亮窗处找到了,上面还挂着一小片。

  把竹篾放在此处,有何用意?

  张书恒检索已有的经验和案例发现:“这不就是竹篾编织的窗棂吗?粮仓需要通风透气,又要阻挡虫鸟老鼠,篾片可不就是当时最经济实用的材料了。”

  就这样,富义仓的亮窗上都恢复成竹篾窗,保留下它原有的仓储建筑面貌。

  2号仓库对面的空地,就是当年被烧掉的建筑旧址,地面上一个个规整排放着碗状圆石,“这些都是建筑里的柱础,有些是原来就在的,有些是我们找来的,放在原来的位置,就是提醒大家原来这里是一幢建筑。”张书恒告诉记者。

  地面上新旧夹杂的柱础

  张书恒说,当年大运河申遗期间,她作为浙江段主讲人,向世界遗产委员会派来实地考察验收的国际专家胡贾·丽玛女士介绍富义仓的历史价值、做法与维修过程,过程中丽玛女士不停地竖起大拇指。

  富义仓是张书恒在古建筑保护规划设计生涯中的最后一个项目,她说能得到认可,是非常欣慰的一件事。

  这次的展示厅,为了保护好建筑里的柱子等结构,展示台设计成了一条“长河”,穿梭其中,仿佛是运河穿越在历史长河中。

  如果有兴趣,不妨去富义仓展示馆打个卡。

  展览时间:试运营期间参观时间9:00-17:00

  展览地址:杭州市拱墅区霞湾巷8号富义仓展示馆(1幢2幢5幢6幢)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富义仓;展览馆责任编辑:庞舒青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