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意义上,我们都认为一棵树枝繁叶茂才是长势良好的表现,但在南湖区凤桥镇的一些果园里,记者却看到了只有两根主枝的“Y”型桃树。“这是我们新近推广的一种修剪方式,不仅能让每个桃子都得到充足的光照,品质更好,也能提高种植的机械化程度,减少人工成本。”凤桥镇农业技术水利服务中心农艺师夏雨钟介绍。
有着200多年水蜜桃种植历史的凤桥,因桃出名,也为桃“烦恼”,面对直播等网络销售和外地水蜜桃对市场的冲击,如何在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赛道里突出重围?凤桥的做法是兼顾“低头”走路和“抬头”看天,既坚守本职,照顾好由每20片叶子供养的每一个桃子,也向同行学习,用先进的培育种植技术提升品质。
新近推广“Y”型修剪模式
走进桃缘家庭农场,一大片由“Y”型修剪模式培育长大的桃树已经逐步落花长出绿叶。“今年花期大约推迟了一周,但我相信只要天气回暖,采摘时间依然能赶上往年。”农场主陈建祥说。
有着多年种植经验的陈建祥是个闲不住的人,大约5年前,他通过朋友介绍了解到这种“Y”型修剪方式,认为值得一试。“相比于传统三根主枝或者四根主枝的‘开心’型模式,‘Y’型能让每个桃子都接受阳光直射,肯定品质更好。”陈建祥这样分析道。
事实也正是如此,2020年陈建祥可谓孤注一掷,一下子承包下150亩地,“新的修剪方式要从小苗就开始造型。”既然想好了就去做,这几年,陈建祥几乎全部精力都扑在这150亩地里。付出总有收获,去年这片桃园不负所望,有了不错的收获。
相比于传统修剪方式,不管是三主枝还是四主枝,总有一两根枝条是向北生长的,枝条背阴就会导致部分桃子的光照不足。而“Y”型桃树的两根主枝分别向东西两边伸开,最大程度保证每一根枝条都能直接受到阳光照射且足够通风,保证光合作用。
枝条少了,桃子会不会减产,收入会不会降低?陈建祥用实际收益解答了这个疑惑:由于生长条件更好,比传统修剪模式的桃树提早一年挂果上市;光照更足,水蜜桃更大更甜,回头客不断,出现了“客人坐等摘桃”的情况。“缩短销售时间,能让我们减少损耗,也等于是提高了收入。”陈建祥笑着说道。
更重要的是人工成本的降低。从桃花盛开直到水蜜桃上市,过程中涉及除草、施肥、打药等不少工作,主要都依靠人工,是成本的很大一部分。“现在可以用一些机械化工具了,比如除草机等,而且采摘效率也提高不少。”陈建祥这样跟同行们分享“Y”型修剪培育的好处。
一路在“进阶”的凤桥水蜜桃
新培育模式的采用,直接影响到水蜜桃的产出。
今年,赵娄军的桃园种上了一批新苗,打算也用“Y”型修剪,他还在陈建祥经验的基础上“自创改进”,用预埋排水管替代传统排水沟。“这样一来,土地更加平整,除草机工作或者工人进入都会更加方便。”赵娄军解释道。
从上世纪90年代应华伦和应华兴两兄弟引种“湖景”水蜜桃以来,凤桥的水蜜桃特色种植一路“升级打怪”。
“要打出凤桥水蜜桃的牌子,必须自身品质过硬,精准把控种植环境、肥料配比等,技术和管理也要跟上。”应华兴说。他作为带头人率先尝试疏果种植模式,主动减少挂果量,平均20片叶子供养一个桃。“试水”疏果的2011年,他和哥哥种的水蜜桃个头大、品相好、口感出色,价格自然水涨船高。于是周边的桃农也纷纷开始执行严苛的疏果标准,保证水蜜桃的品质。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销售的圈子进一步放大,既为凤桥水蜜桃打开了局面,同时也意味着要面对其他区域优质水蜜桃的竞争。
面对宁波奉化、无锡阳山、上海南汇等地水蜜桃的“夹击”,凤桥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战术打法,在“突围战”中打出了名堂——
鼓励桃农改造大棚,增加设施设备实现精准控温和控水;
改变粗放管理模式,从以前施用农药化肥变为现在的无公害种植;
引育“日川”新品种,填补货架空白期,让凤桥水蜜桃持续“红火”;
……
直播卖桃、统一标识、开设线上旗舰店、牵手专业物流等多措并举,近年来,凤桥水蜜桃插上了数字的翅膀,不仅飞出嘉兴,更飞出长三角。“北至东北,南到深圳,我们凤桥水蜜桃做的是全国的生意。”应华兴笑着说道。
虽然水蜜桃是时令水果,特色种植吃的是“看老天脸色”的饭,但凤桥显然并不满足于此,在“低头”踏实练好内功的同时,也“抬头”仰望学习更先进的管理技术和培育模式,在前行的路上不断赶超,稳步提升水蜜桃品牌的含金量,把凤桥镇打造成令人向往的“桃源仙境”。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